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实践分析

高灵红

关键词:临床护理干预, 小儿腹泻,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小儿腹泻患儿100例,按临床护理意愿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儿实施临床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儿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比对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临床好转率、止泻时间、退烧时间、停止呕吐时间、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 <0.05)。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腹泻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效果明显,可缩短腹泻时间,改善临床症状,意义重大。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18例肝移植术后切口毛霉菌感染护理

    总结和分析了1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院内毛霉菌属感染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和护理方法。18例患者中肢端感染6例,腹部切口感染12例,经过递增法注射静脉用药脂质体两性霉素 B(Amb)治疗之后,死亡 8例,死亡率为44.44%。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毛霉菌感染死亡率高,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严密的护理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马锡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8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8例参与研究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腔内激光(EV-LT),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对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未显示出明显差异(P >0.05)。结论: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故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潘宏刚;罗少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加味小建中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120例的临床回顾

    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律失常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因其具有心电图的特殊变化及发病时伴随的心慌、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易被临床医师诊断,但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比较困难,虽然目前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种类较多,但副作用明显及疗效不太确切,且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无明显改善[1-3]。近两年作者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总结了加味小建中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2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林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研究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 philips64排螺旋 CT 检查,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发现韧带损伤6例,半月板损伤8例,关节腔积液13例,骨质改变 3例,确诊率为100%;对照组采用 CT 检查韧带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4例,关节腔积液10例,骨质改变2例,确诊率为70%。讨论:核磁共振应用与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有着较强的评估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任姗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门诊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门诊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门诊接收糖尿病患者100例,按临床自愿接受方法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性治疗和指导,干预组患者给予门诊护理干预,常规组不给予任何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临床血糖指标发生明显性变化,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 <0.05)。结论:将门诊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可改善血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鲍凌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探究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对于高血压疾病临床医治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收治的78例高血压病患,对其危险性实行分层,开展针对性的医治措施,对比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78例高血压病患,治疗之前高度危险性组有25例(32.05%),中度危险性有35例(44.87%),低危险组18例(23.08%);通过治疗之后高度危险性组有10例(12.82%),中度危险组有20例(25.64%),低危险组有48例(61.54%)。治疗后危险程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血管危险性分层能够有效指导病患的临床治疗方式,减少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产生率。

    作者:万素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性哮喘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老年性哮喘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舒适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以及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对护理满意率也显著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不仅可提高患者各个方面的舒适度,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冀丽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改良型灌肠袋的制作与应用

    改良保留灌肠用具,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药物保留灌肠,方便护理技术操作,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保障了护理服务的开展。

    作者:陈利;马丽红;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患者时使用中医手法整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法,观察组使用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法,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中医手法整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而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当归补血汤联合琥珀酸亚铁联合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8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两组均采用琥珀酸亚铁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当归补血汤,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 <0.05)。结论:当归补血汤与琥珀酸亚铁联合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廖安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阑尾炎患者手术前后护理分析

    目的:探析阑尾炎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73例,研究组采取围术期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知识知晓度评分相对较高,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阑尾炎患者手术前后护理能够保证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缩短康复进程,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赖凤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腹症的B超检查诊断价值观察

    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应用 B 超检查对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价值。主要的方法是,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治疗的114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对其 B 超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对全部患者的 B 超诊断价值实施总结与分析。在114例急腹症患者中,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例诊断结果实施分析比较,其中有103例患者符合 B 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其诊断符合率是90.35%,而发生误诊情况的患者为11例,其误诊率是9.65%。对于急腹症患者来说,超声检查既操作简便快捷,且具备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急腹症检查方法,但在实际检查的过程中应该严密的对声像图变化特点进行观察,以此降低误诊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周晓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 CT 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应用64排螺旋 CT 诊断胃肠间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5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64排螺旋 CT 影像学诊断资料,观察其影像学特征,根据其病理诊断结果对患者的肿瘤进行危险性分级,并分析不同危险性分级肿瘤的 CT 特点。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51例患者经 CT 扫描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有48例,诊断准确率为94.1%。结论:利用64排螺旋 CT 扫描仪对胃肠间质瘤的患者进行诊断能获得更为清晰直观的图像,对高度怀疑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具有很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创撑;田景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产褥期社区访视中健康教育路径的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访视社区产褥期妇女中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方法和作用。方法:以60例2013.6.1.~2014.6.1.之间住院分娩且回家休养的产褥期女性为调查研究对象,在社区访视对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比较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前后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情况、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其心理焦虑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前,产妇的并发症几率、知识知晓率和新生儿患病率分别为41.67%(25/60)、58.33%(35/60)、16.67%(10/60),实施之后,在以上观察指标上依次为10%(6/60)、85%(51/60)、5%(3/60),在焦虑情况上也明显改善,可见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前后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褥期妇女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显著提升产妇的知识知晓率,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几率。

    作者:叶若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新生儿动脉导管4先天性心脏病21例临床分心及论证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及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资料,并对诊断和治疗加以总结和讨论,以总结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同道对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作者:王侃处;高燕;乔颖;李菊花;康鹏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谈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以及管理措施

    西药对于人们而言并不陌生,在当今的疾病治疗过程中,西药已经成为药物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的西药应用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些许的问题,本文中笔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对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做出了探讨。

    作者:张慧霞;胡艳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塞患者调脂作用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应用于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的调脂效果。方法:选取 ACI 患者8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2例。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 口服;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 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TC、LDL -C、TG 在血浆中的浓度均明显降低,但与辛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浓度下降的水平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2种他汀类药物均可以改善 ACI 患者的血脂水平,但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作者:秦文花;刘彦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机理及诊治新进展

    轮状病毒是导致儿童严重急性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轮状病毒主要生长于小肠上皮细胞内。自然感染存在1-3d 的潜伏期,其可长时间稳定的存在于无生命物体表面,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潜在威胁之一。

    作者:覃伟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84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2年随访,并采用 JOA 和 VAS 评分评价两组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 VAS 评分均减少,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VAS 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两组 JOA 评分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面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法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以及改善患者下肢功能,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肺源性心脏病社区综合性治疗的效果观察及分析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时使用社区综合性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廿三里社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社区综合性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社区综合性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楼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