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22例临床观察

周阿童

关键词: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气,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科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22例腹股沟疝气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和临床治愈率等指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观察组术后疼痛例数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有效术式,具有手术用时短,术后疼痛轻,临床治愈率高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基于对照组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并评估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干预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 <0.05);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显示干预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芮红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有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接收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口服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则通过口服氯丙嗪予以治疗,经8周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肝脏指标,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肝脏的 AST、ACP、ALT、GGT 等指标均出现了变化,对照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 ALT 指标稍稍升高(P<0.05),但经8周治疗后 ALT 指标显著升高,同时 AST 也升高,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 <0.01);观察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 ALT 指标显著升高(P<0.01),但经8周治疗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抗精神病药物通常伴随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不同的药物对肝功能的损伤程度也不相同。在临床治疗中应谨慎用药,及时进行预防及补救,减少肝功能的损伤,保证治疗的顺利。

    作者:徐亚莉;王妮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预防性干预矫正枕后位的探讨

    目的:预防性干预矫正枕后位的疗效观察。方法:B 超诊断为枕后位先兆临产至潜伏期的初产妇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60例,研究组给予预防性干预,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预干预。结果:研究组:142例顺产,15例剖宫产。对照组:24例顺产,135例剖宫产。结论:预防性干预矫正枕后位是有效的,降低了剖宫产率。

    作者:于宗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临床观察

    目的:就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所收治的29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结果:本组患者中有30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达到了10.34%。为主要的中转开腹原因是盆腔粘连,占到了63.89%。无腹部手术史者的中转开腹率为9.52%,有腹部手术史者的中转开腹率为12.50%,二者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以盆腹腔粘连为主,术前加强评估,术中加强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中转开腹,这样能够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并发症。

    作者:唐艳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肝胆结石治疗的86例患者,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取石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疾病可取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冬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出现的副反应原因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10~2014年接种疫苗21659例,对其中出现的副反应状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21659例接种病例中,出现副反应的例数为18例,副反应发生率为0.083%。结论:加强对预防接种操作的规范性,积极科学的进行接种护理能够帮助有效降低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目的:研究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调取2012年1月-6月和2013年1月-6月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前、后儿科和妇科患者病历和临床用药方案。结果:药师干预后2013年1月-6月临床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不良反应率和抗菌药物费用各项指标均比药师干预前2012年1月-6月显著降低(P <0.05)。结论: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胃脘痛辩证施治要点及良效方药归纳

    胃脘痛有虚实寒热或虚实并见,寒热错杂。要仔细弄清病因,病机,据此立法,依法选择方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药到病除。为了提高对胃脘痛的辨证施治水平,皍将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中辨证施治的要点和效果良好的方药归纳起来,以求获得同道进一步指正。

    作者:刘江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微型钢板侧方内固定在手指近中节指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微型钢板侧方内固定在手指近中节指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06月~2014年08月我院收治的近中节指骨骨折患者50例,均接受内固定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应用克氏针固定,实验组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实验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76.0%(P <0.05)。结论:微型钢板侧方内固定在手指近中节指骨骨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梁文勇;曾文超;王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63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并选择同时间段19-46岁的63例健康人员进行对比,分析该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研究中表明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饮酒、高血脂症和高尿酸血症,都属于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人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较为复杂,要加强一级预防,并将危险因素尽可能的消除,减少该疾病的产生。

    作者: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研究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总结预见性护理工作的相关经验,从而有效的指导后期护理工作的开展。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和标准,随机选取在2014年01月01日--2015年01月01日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80例当做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点分析对象。将这8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称为比较组和探析组,对于比较组的患者相关的护理人员采用的是比较常规的护理模式,对于探析组的患者来说我们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实行的是预期性护理模式。然后详细的统计与分析两组患者在实行系统性护理工作之后的整体效果。结果: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护理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工作的质量较高,其效果远远一般的护理模式下的患者治疗质量。而且第二组患者在满意度上高于第一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极高,因此值得被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惠芹;刘凡;许月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注射液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经治疗后,胃内 PH 值在(5.5±0.5)之间;总有效率为68.52%。观察组经治疗后,胃内 PH 值在(6.7±0.6)之间;总有效率为98.15%。观察组的 PH 值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众所周知,手术室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手术的时间也很长,看似简单的手术,却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在手术室里工作的人员都时刻面临着风险问题的出现,而对于病人来说,选择低风险、高效率的医院进行就诊就是必然的。现如今,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的竞争都非常的激烈,那么在安全质量上的保证,就决定着病人首要的选择,这就需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得有条有序、严谨监控,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

    作者:张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膝骨关节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膝盖骨的关节炎、腰椎间盘的突出症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关节类疾病,主要多发于老年人、骨膝关节与腰间盘受损的问题,常见的病理表现是膝盖关节疼痛,活动受损,膝盖骨疼痛,收到严重的运动限制,而膝盖骨关节炎的发生于腰椎间盘的病症有一定的关系,方法:通过合理的认识膝盖骨关节炎问题、腰椎键盘突出病症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临床实验表现中合理的认识病情问题,有效的控制膝盖骨关节炎问题、腰椎键盘突出症的发生或增重。结果:临床实验方法认识膝盖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问题的实验与研究,对于腰椎间盘产生病症的原因,与膝盖骨关节炎之间发生病症的关系。结论:确定膝盖骨关节炎与腰椎间盘炎症之间的病症相似程度,合理的认识关节炎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病症关系。

    作者:祝根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人外伤型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伤型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外伤型脊柱骨折老年患者135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骨折原因、类型及其严重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中,以女性数量多,占整体的52.59%,但同男性相比差异并无显著性(P >0.05);摔伤是常见的老年外伤型脊柱骨折致伤原因,占整体的44.44%,高于其他常见致伤原因,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老年人是外伤性骨折的高危人群,具有自身的临床特征,其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和损伤程度等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应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根据其性别差异开展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作者:武小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选取30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加强救治过程中的急诊护理,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次选取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例,经急诊整体全面的护理后,治愈29例,占96.7%,1例死亡。患者护理度为96.7%。相较干预前 SAS、SDS 评分,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有这意义(P <0.05)。结论:急诊救治镇静安眠类药物引发的中毒患者中,需加强整体、全面护理干预的实施,与医生救治配合,重视开展心理干预,可加快病情康复进程,为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董顺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RRT 在 ICU 危重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在 ICU 危重患者中,采用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ICU 危重患者21例进行分析,患者均行 CRRT 治疗方案,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21例患者症状好转转入普通病房17例(81.0%),自动出院2例(9.5%),死亡2例(9.5%),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出血、体液失衡等严重并发症。19例生还患者护理满意11例,基本满意6例,共计总满意率为89.5%。结论:ICU 危重患者在 CRRT 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丽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窗口药师指导儿童安全用药的实践体会

    儿童年龄较小,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药物在其体内的吸收、代谢等均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用药风险也比成人高很多。因此,在儿童用药过程中,需要加强指导,保障其用药安全性。本文从儿童安全用药角度出发,先简单分析了儿童用药不合理的现状,然后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窗口药师指导儿童安全用药的具体措施,旨在提升儿童用药安全性。

    作者:杨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变化、症状改善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症状改善率较高,且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护理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李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患者时使用中医手法整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法,观察组使用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法,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中医手法整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而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