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生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卫生检验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职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开展卫生检验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重视程度较低、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资质认证机制不够完善、工作流程不够标准完善,等等。面对这样的境况,相关部门应该构建卫生检验体系、加强对卫生检测人员的素质培养,推动卫生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王兴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维生素 C 保护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包括糖尿病组和维生素 C 治疗组在内的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连续治疗4个月后对大鼠 G -LDL、HbA1 c、HDL、LDL、TC、TG、BG 等指标变化进行观察。麻醉处死大鼠后,对其主动脉进行分离,分析 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主动脉内膜 FN 表达情况。结果:造模组大鼠发生血脂异常和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情况。维生素 C 不会影响大鼠血糖,但可显著降低 G -LDL、HbA1 c、LDL、TC、TG 以及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并显著升高 HDL。结论:维生素 C 无明显降糖功效,可通过降血脂及抑制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形式的方式保护糖尿病大鼠主动脉。
作者:郭欣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治疗的患者102例,将其按照是否实施治疗后的康复训练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以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神经缺损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神经缺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慧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时使用社区综合性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廿三里社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社区综合性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社区综合性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楼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产前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4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 =24)和对照组(n =24)。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化产前护理,即心理护理、产科知识宣教及支持干预等。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更高(P <0.05)。结论:系统化产前护理对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带教医生的指导下选取于2014年7月-2014年8月期间来实习医院就诊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和缺铁性贫血患者各24例,分别设置为 A 组和 B 组;再选取24例健康成人设置为 C 组,比较三组人员血液检测的相关指标。结果:A、B 组的 MCV、MCH 均显著低于 C 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的 RDW 与 MCHC 与 A 组和 C 组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就 RBA 数据而言,A 组的 RBA 明显高于 C 组,B 组的 RBA 明显低于 C 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B 组的检测特异性、灵敏度及符合率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检测在贫血鉴别诊断中效果显著,通过对 RBC、MCV、MCH、RDW、MCHC 等指标能够作为贫血诊断的标准,值得在临床鉴别诊断贫血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王怡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将我院2011-2012年微生物检验情况作为对照组,而2013-2014年作为研究组,两组期间均随机抽标本数10000份,回顾性分析两组期间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流行病学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10000份标本数检出阳性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呼吸道标本、非呼吸道标本检出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研究分析,探查其流行病学情况,不断提高检验与诊断水平,可为临床微生物检验提供借鉴,值得重视。
作者:王亚萍;马长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紫杉醇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癌药,疗效显著,但其有导致外周神经病变的副作用,本篇对紫杉醇导致神经病变的机制和中西药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高为;黄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老年性哮喘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舒适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以及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对护理满意率也显著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不仅可提高患者各个方面的舒适度,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冀丽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拟养阴生津汤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消渴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44例每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养阴生津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P <0.05);观察组治疗后 FPG、2hPG 及 HbAlc 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0.05)。结论:自拟养阴生津汤用于治疗消渴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213例怀孕周期内的女性血压的检测分析,获取血压基本正常指标数据115例,有怀孕周期内出现高血压的孕妇98例,综合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探寻女性怀孕周期间呈现高血压状态对于腹内胎儿影响以及并发症引发形态,而在怀孕周期间出现高血压形式的妇女病理检测指标以及腹内胎儿生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临床数据对比的方式方法,通过对115例血压正常怀孕周期女性的生理数据和98例有怀孕周期内出现高血压的女性病理数据进行综合性对比获取比例样本。结果:115例怀孕周期内血压正常产妇,产后生理指标正常113例,婴儿出生后的生理指标正常110例,正常统计数据98.5%以上。而怀孕周内出现血压类疾病98例产妇,产后恢复状态良好88例,新生儿生理指标正常87例,胎儿子宫内死亡1例,围生期的新生儿生理异常11例。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怀孕周期内出现高血压类疾病,对于子宫内胎儿有明显影响,胎儿死于子宫内也有概率出现,所以在孕妇妊娠期初期阶段就该采取保守治疗,而女性在准备受孕时应该提前对自身血压和生理指标进行系统性检测,防止胎儿死亡现象的出现。
作者:宋金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介入治疗在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作用,分析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80例来我院就诊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患者分介入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每组40例,并对其进行回访调查,回访年限为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且对其疼痛缓解率、预防心肌梗死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针对80例患者的5年内回访表明,1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65%,药物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57%;3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1%,药物组疼痛缓解率为65%;5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5%,药物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0%;介入治疗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1.5%;药物治疗组心肌梗死发病率为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数据表明,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介入治疗在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缓解了患者的疼痛,预防了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作者:唐刚;徐强;郜攀;王笑梅;王剑;司良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析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和护理对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取100例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依据不同的营养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为早期组和延迟组,两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重症病房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感染发生率。结果:早期组的重症病房住院时间短于延迟组,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和感染发生率低于延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和护理,可降低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重症病房住院时间,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郑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内经》"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的策略。方法:本组研究中,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体检分析认为亚健康状态的2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38例与对照组137例,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措施,根据《内经》"治未病"思想,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调养,包括顺应四时、调摄情志、运动形体、合理饮食、避邪防病等。结果:全部患者均给予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发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内经》"治未病"的思想可有效改善患者亚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白海琴;王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选取30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加强救治过程中的急诊护理,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次选取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例,经急诊整体全面的护理后,治愈29例,占96.7%,1例死亡。患者护理度为96.7%。相较干预前 SAS、SDS 评分,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有这意义(P <0.05)。结论:急诊救治镇静安眠类药物引发的中毒患者中,需加强整体、全面护理干预的实施,与医生救治配合,重视开展心理干预,可加快病情康复进程,为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董顺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伊宁市2013年死因构成和顺位情况,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伊宁市2013年死因网络直报中死亡的1303份死亡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死亡率、构成比。结果:2013年全年共进行死因网络直报数1303份,死亡率为243.25/10万。男死亡率323.09/10万,女死亡率163.29/10万,前三位死因顺位的构成比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49.42%、肿瘤13.66%、呼吸系统疾病疾病10.82%,占全部死亡病例的73.84%。2013年全年的不同月份的死亡情况也有所不同,各年龄组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慢性病是造成2013年伊宁市常住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男性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赵金慧;孙晓娟;刘强;章鹏;常学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有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接收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口服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则通过口服氯丙嗪予以治疗,经8周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肝脏指标,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肝脏的 AST、ACP、ALT、GGT 等指标均出现了变化,对照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 ALT 指标稍稍升高(P<0.05),但经8周治疗后 ALT 指标显著升高,同时 AST 也升高,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 <0.01);观察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 ALT 指标显著升高(P<0.01),但经8周治疗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抗精神病药物通常伴随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不同的药物对肝功能的损伤程度也不相同。在临床治疗中应谨慎用药,及时进行预防及补救,减少肝功能的损伤,保证治疗的顺利。
作者:徐亚莉;王妮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8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两组均采用琥珀酸亚铁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当归补血汤,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 <0.05)。结论:当归补血汤与琥珀酸亚铁联合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廖安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白斑(Oral leukoplakia ,O LK)是由匈牙利皮肤科医生 Er no Sohuimmer 于1887年首先命名。口腔白斑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异常性病变。WHO 已认定其属于癌前病变,被公认为口腔斑纹疾病中典型的癌前病变之一。其癌变率为0.19%~19.18%[1]。口腔白斑从癌前期到真正变为癌可以经历几年到十几年,而且大部分口腔白斑可长期处于良性状态不发生癌变,只有少部分会发展成癌。病因至今不明,但有研究认为其跟口腔的局部长期刺激有关,例如:吸烟、咀嚼槟榔、破碎的牙冠和不良修复体的长期刺[2]。口腔白斑是常见的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粘膜病之一。国内外对其发病率和癌变率的报道高低不一。本文根据近期国内外文献研究白斑的相关进展。
作者:袁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改良保留灌肠用具,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药物保留灌肠,方便护理技术操作,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保障了护理服务的开展。
作者:陈利;马丽红;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