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艳红;蔡太生;陈贵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患病率及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和百项心理症状问卷(PSI-100)对4,866名(男性2122人,女性2744人)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621名(12.8%)大学生符合Young网络成瘾诊断标准(YDQ≥5),男性患病率(15.9%)高于女性(10.3%),少数民族学生(17.0%)高于汉族学生(12.5%),管理金融专业学生(23.8%)高于其它专业学生(6.9%-15.3%);网络成瘾者PSI-100总分(178.70±72.58)显著高于对照组(165.40±67.43),21.8%的网络成瘾者存在3项以上心理症状,其中强迫症状(23.2%)、抑郁症状(22.9%)、冲动控制(22.2%)、焦虑症状(20.6%)和注意问题(20.6%)等异常率较高.结论: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其患病率存在显著的性别、民族和专业差异,网络成瘾者存在更多或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以上网络成瘾者存在强迫、抑郁、焦虑和冲动等症状.
作者:周晓琴;奚晓岚;程灶火;沈力烨;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汉语听写障碍儿童形音联结缺陷的原因.方法:从小学三、四、五年级共412名儿童中,筛选出听写障碍组儿童21名,同时选择年龄、智力水平、阅读水平相当的对照组儿童21名.采用变化检测范式,以符号、日文、韩文为视觉刺激材料;以单音节声音为听觉刺激材料,通过考察两组儿童在探测刺激正确捆绑、交换捆绑、形变捆绑、音变捆绑四种条件下的判断正确率,探索听写障碍儿童的形-音联结缺陷源于形音联结任务中的视觉加工缺陷、语音加工缺陷、还是跨通道的视听联结缺陷.结果:①在探测刺激正确捆绑和形变捆绑条件下,两组被试正确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②在探测刺激交换捆绑条件下,听写障碍组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③在探测刺激音变捆绑条件下,听写障碍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达到边缘显著.结论:形音联结缺陷可能源于视听跨通道的联结缺陷和语音加工缺陷.
作者:刘议泽;李燕;刘翔平;谭雅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具有复杂和非线性的变化趋势.影响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大脑功能的成熟、青少年的人格特质、父母支持、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未来研究应多探讨青少年对社会性情绪调节的发展以及同时考虑多个影响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因素,这对进一步理解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复杂趋势有着重要意义.后,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研究还应注重为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干预与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赵鑫;张润竹;周仁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工作动机自我决定倾向、心理需要满足、生命意义感在意义思考与工作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内外工作动机量表、工作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及自编意义思考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在基层公务员及市容容貌一线员工中收取问卷158份.结果:①意义思考与生命意义感正相关;②自我决定倾向在意义思考与心理需要满足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③心理需要满足在自我决定倾向与生命意义感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④生命意义感在心理需要满足与工作倦怠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⑤意义思考对工作倦怠有正向的直接预测效应.结论:通过自我决定倾向、心理需要满足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意义思考能够负向预测工作倦怠.
作者:陈炜夷;甘怡群;郭兆龙;聂晗颖;冯莹;柳之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个案概念化对心理治疗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描述了个案概念化的诊断概念化、临床概念化、文化概念化和治疗概念化,介绍了系统家庭治疗个案概念化过程.结合一例家庭治疗案例阐述了对索引病人社交困难的系统性理解,形成家庭治疗工作假设的过程.
作者:刘丹;张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考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青少年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以Spence儿童焦虑量表、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量表为研究工具,对907名13-19岁的青少年进行集体问卷测查.结果:①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青少年的焦虑症状呈显著负相关,青少年的亲子依恋与同伴依恋呈显著正相关.②同伴依恋在母子依恋与青少年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父子依恋与青少年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母子依恋主要通过同伴依恋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焦虑症状,父子依恋既可以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同伴依恋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焦虑症状.
作者:吴庆兴;王美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从家庭系统观角度探讨不同性别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和非ODD儿童的心理特点.方法:选取符合DSM-Ⅳ中ODD诊断标准的儿童260人(ODD组)及非ODD组269人,应用来自整体水平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来自互动水平的夫妻适应量表、亲子冲突解决方式问卷和来自个体水平的父母情绪控制问卷、儿童情绪控制问卷进行测量.结果:①无论是在整体水平,互动水平还是在个体水平上,与非ODD组相比,ODD组有显著低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P<0.01)、父母婚姻质量(P<0.01),显著高的亲子冲突(P<0.01)和情绪控制异常(P<0.01);②对比不同性别ODD组和非ODD组中发现,ODD分组的主效应(P=0.000)显著,孩子性别的主效应和两者的交互效应均不显著.结论:ODD组与非ODD组相比,在三个水平上都显著较差;比较不同性别ODD组和非ODD组儿童,这种差异更多的是ODD与否的差异,而非性别差异.
作者:李泽;蔺秀云;刘杨;李俊红;何杰;曹艳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结构化的、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在创伤后心理干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在发展过程中开始聚焦于创伤事件.本文重点介绍了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治疗(Trauma-focus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TF-CBT)的干预模型,包括心理教育与亲职训练、放松训练、情绪调控训练、认知应对训练、创伤复述与对创伤经验的认知加工、创伤线索暴露、亲子联合治疗、促进安全与未来发展轨迹等八个步骤和要素.在创伤后心理干预领域,这种方法相对于非指导性心理治疗、心理动力治疗、催眠疗法和压力管理等方法,对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和抑郁等症状有更显著的效果.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创伤后心理干预研究与实践的建议.
作者:姜帆;安媛媛;伍新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本研究采用金钱奖赏范式探讨不同戒断时长(短期戒断组:平均2.7个月,中期戒断组:平均19.36个月,长期戒断组:平均49.6个月)的毒品戒断者与正常匹配组,在分辨不同额度的金钱奖赏时认知加工能力的损伤和恢复情况.方法:研究中要求被试在三种不同的奖赏条件(45分,1分,0分)下完成Go/No-go任务.结果:脑电结果表明,对不同额度的金钱奖赏加工时,短期戒断组和中期戒断组的脑区功能受损,表现为其诱发的N2和P3波幅在三种条件下差异都不显著;长期戒断组在奖赏条件下诱发的N2和P3平均波幅显著大于0分条件,但是波幅差异的程度显著低于控制组.结论:长期戒断组和控制组在神经激活模式上存在的差异,表明经过三年以上的戒断后,戒毒人员的脑功能显示出一定水平的恢复,但是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作者:周平艳;刘丹玮;周仁来;孙本良;肖洁;李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即时性焦虑诱发对自我及他人相关歧义句解释偏向的影响.方法:通过外部压力操纵诱发焦虑状态,采用自陈报告法测量被试对歧义句的主观解释.结果:外部压力操纵所诱发的焦虑可导致个体对歧义句显著的负性解释偏向,该偏向不仅存在于自我相关(研究1)情境中,也存在于他人相关(研究2)情境中.结论:焦虑诱发对歧义性信息的解释偏向具有跨自我/他人相关情境的普遍性.
作者:朱金卫;张艳琴;黄会欣;张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考察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暴食行为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暴食量表(BES)、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4.0)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整群抽取的湖南省11~18岁的1284名中小学生(体重正常812人,超重和肥胖472人)进行测评.结果:①暴食行为在体重正常学生中的发生率为0.54%,超重学生中的发生率为10.18%,肥胖学生中的发生率为20.46%;②超重、肥胖学生与体重正常学生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各维度差异(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肥胖组学生中,有暴食行为者在情绪状态、学校功能、心理社会功能以及总分上显著低于无暴食行为者(P<0.05);④在超重学生中,有暴食行为者在情绪状态、社会功能、心理社会功能和总分上显著低于无暴食行为者(P<0.01);⑤暴食行为得分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0.463,P<0.01),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265~0.369,P<0.01).结论:超重和肥胖、暴食行为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三者有密切关系.
作者:何金波;朱虹;吴思瑶;陆遥;蔡太生;侯靛青;孙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考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者的内隐相貌自评,并将相貌负面身体自我与社会比较相结合验证Mussweiler和Thomas提出的选择通达性模型理论.方法:采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99名女性的内隐相貌自评,并结合阈上和阈下社会比较的范式探讨下行社会比较对女性被试内隐相貌自评的影响.结果:①与正常被试相比,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表现出相对消极的内隐相貌自评.②阈上的下行社会比较对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和正常被试的内隐相貌自评都无显著影响.③阈下的下行社会比较使得两组被试都表现出积极的内隐相貌自评.结论: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的内隐相貌自评比正常被试更为消极,并且阈上社会比较的结果支持社会比较领域的选择通达模型理论,而阈下社会比较的结果不支持该理论.
作者:寇慧;苏艳华;易旭灿;罗小春;陈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1994年-2012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文章,应用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累计研究对象47007人.各因素的合并OR值依次为:女性1.57、对自杀的认识2.04、神经质人格1.25、精神质人格1.31、曾有自杀行为2.75、身边的人自杀2.11、SCL-90人际敏感1.33、强迫5.58、偏执2.76、抑郁3.22、焦虑2.37、精神病性2.93、父母离异1.94、家庭成员关系1.58、负性生活事件1.39、学习压力1.65、受惩罚1.41、消极应对2.21.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女性)、人格特征、精神症状、负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消极应对等.
作者:李亚敏;雷先阳;张丹;刘莉;唐四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考察艺术生创意自我效能、思维风格与艺术创造力的关系.方法:以130名艺术类大学生为被试,使用《思维风格问卷》、《创意自我效能量表》(CSES)及艺术创造力同感评估作为测量手段,分析了思维风格、创意自我效能与艺术创造力关系.结果:①立法型、整体性、激进型和等级型思维风格与艺术创造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②创意自我效能整体及其各维度与艺术创造力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创意自我效能在思维风格对艺术创造力的作用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提高艺术生的艺术创造力可以尝试从强化其创意自我效能人手,但也不能忽略思维风格的作用.
作者:李吉品;刘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CCRT)改善强迫症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根据精神科检查和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纳入强迫症患者61例,其中实验组28例接受药物结合为期4周的CCRT治疗;对照组33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采用背数测验、视觉再生测验、连线测验(TM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两组训练前后的认知功能,使用Y-BOCS评定强迫症症状.结果:4周后实验组视觉再生测验的图形A、B测验得分较对照组提高,WCST的持续错误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认知功能得分的变化值与Y-BOCS变化值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CCRT可有效改善强迫症患者部分认知功能,但不能直接促进强迫症症状的缓解.
作者:王玲芝;郭耀光;沈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京藏族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对其与汉族接触水平的影响,以及适应策略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语版问卷调查了133名在京就读藏族大学生的中国人认同、藏族人认同、适应策略以及群际接触.结果:①中国人认同和藏族人认同都可以有效促进群际接触,整合策略、同化策略与群际接触正相关、隔离策略不相关;②同化策略在中国人认同影响群际接触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6%;③整合策略在藏族人认同对群际接触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结论:增加中国人认同,有利于藏族大学生采用同化策略适应在京生活,对藏族大学生跨汉民族交往有促进作用;整合策略调节藏族人认同对群际接触的影响.
作者:史佳鑫;刘力;张笑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引进McHale编制的协同教养问卷,在中国父母群体中进行修订和信效度检验.方法:通过方便取样对北京325名父亲施测,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方便取样,对全国483名父亲和477名母亲实施问卷调查,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计算内部一致性系数.通过方便取样对北京和山西的211名父亲施测,计算效标效度和重测信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问卷包括团结、一致、冲突和贬低四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四因素模型拟合良好.团结、一致维度与婚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儿童内向性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冲突、贬低维度与婚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儿童内向性行为问题呈显著正相关.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1到0.88,重测信度为0.47到0.69.结论:协同教养问卷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中国父母协同教养研究的工具.
作者:刘畅;伍新春;陈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质对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和焦虑症状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儿童青少年多维度焦虑量表、大五人格量表—神经质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对618名高中生进行评估,每三个月追踪1次,共追踪8次,历时2年,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据.结果:相关分析表明,首次测评的焦虑症状、负性生活事件和神经质得分之间均两两正相关(r=0.28~0.52,P<0.01).多层线性模型分析表明,负性生活事件(B=0.30,t=-12.91,P<0.001)和神经质(B=3.02,t=4.84,P<0.001)对焦虑症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负性生活事件和神经质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B=0.05,t=4.25,P<0.001).结论:神经质在负性生活事件和焦虑症状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高神经质的个体在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时更易表现出焦虑症状.
作者:王润程;明庆森;蒋雅丽;高一点;曹曦瑜;姚树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素质与其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探索社会支持在该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天津市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364名,采用修订后的《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的坚韧人格、人际素质、情绪性、心理弹性和自我概念量表,老年人社会支持量表及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进行调查.结果:①老年人的五类心理健康素质均可较好的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②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间存在正向相关;③社会支持在坚韧人格、人际素质、情绪性、心理弹性预测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老年人的部分心理健康素质会影响其社会支持水平,从而终作用于其心理健康.
作者:李强;徐玮;李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考察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通过假装游戏训练提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10名自闭症儿童作为实验组进行训练,另外选取10名年龄、智商与之匹配的自闭症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接受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自闭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心理理论能力评定前测和后测等评估.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愿望理解有显著提高,信念理解、情绪理解有边缘显著提高.结论:假装游戏训练能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
作者:肖晓;杨娜;钱乐琼;周世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