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钟斌;姚树桥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 生活质量, 认知心理应激模型, 应对方式, 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适用情况,检验应对方式在农村留守妇女应激感知、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关系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方法:对湖南省浏阳市1893名农村留守妇女和969名农村非留守已婚妇女进行取样,调查工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SF-36健康调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应激感知量表.结果:在考虑外部变量且考虑社会支持及应激感知的影响时,积极应对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消极应对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亦不显著;积极应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10,P<0.001).结论:在应激感知与心理健康关系中,消极应对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应对在压力感知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不起中介作用.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的关系及其性别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家庭关怀对流动儿童自立人格的影响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对406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男女流动儿童在人际自立、人际责任、人际主动、人际开放、人际灵活、个人主动、个人独立、个人灵活、个人开放和家庭关怀度指数、合作度、成长度、亲密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家庭关怀对流动儿童自立人格有预测作用;性别在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中起调节作用.结论:家庭关怀对流动儿童自立人格有影响,性别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作者:彭阳;谭千保;申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表情区分度对面孔表情与性别信息交互作用的影响

    目的:通过两个关联实验探讨表情区分度对面部表情与性别信息交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快速呈现实验范式,让被试对两类不同表情图片(愤怒VS悲伤,愤怒VS高兴)进行表情和性别判断.通过反应时和正确率来比较当表情区分度不同时,二者加工的差异.结果:在实验一中,当表情为区分度低的愤怒与悲伤表情时,性别影响表情识别;在实验二中,当表情为区分度高的高兴、愤怒表情时,表情识别不受性别影响.结论:表情区分度能够调节面孔表情与性别信息交互作用.

    作者:刘成伟;蒋重清;陈杰;罗文波;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隔代抚养对儿童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一年追踪研究

    目的:探讨隔代抚养对儿童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方法:以146名36~59个月儿童为追踪研究样本,测查任务包括学龄前儿童智力测验量表中的词汇测验、基于Carlson实验范式的四个执行功能任务以及意外地点、意外内容两个心理理论任务.结果:①60.2%的儿童与(外)祖父母同住,其中51.1%的儿童由(外)祖父母作为主要抚养人.②祖辈独立抚养儿童的言语能力和执行功能发展水平与其他抚养方式下的儿童无显著差异,但在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上显著低于其他儿童.③祖辈独立抚养儿童的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及心理理论发展速度与其他儿童无显著差异.结论:隔代抚养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与父母同住祖辈抚养对儿童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心理理论的发展无消极影响,而祖辈单独抚养仅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有消极影响,对其发展速度无消极影响.

    作者:郭筱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药物成瘾对决策行为的损伤及戒断后的恢复

    目的:本研究采用赌博任务考察不同戒断时长的药物戒断者(短期戒断组:平均2.7个月,中期戒断组:平均19.4个月,长期戒断组:平均49.6个月),行为决策能力的损伤与恢复情况.方法:实验中要求药物戒断者与正常控制组完成赌博任务,被试根据屏幕所示的概率判断目标出现在屏幕的左边还是右边.结果:行为结果发现,所有戒断组赌博得分均低于控制组,说明药物戒断者的行为具有高冲动性;中期组和长期组的赌博得分在实验的中期、后期均显著高于实验的前期,表明随着戒断时间延长,药物成瘾对学习能力产生的损伤逐渐恢复.脑电结果发现,面对不同类型的赌博界面,短期组和中期组均未显示出N2波的差异,而长期组能够区分Pass类型与Gamble类型,以及Pass类型与Nogo类型,但是区分的方向与控制组相反,说明药物对长期戒断者决策偏好、选择能力的损伤并未完全恢复.结论:药物成瘾者的行为决策偏好、选择能力和执行控制能力都存在损害,戒断4年后的长期组决策能力有所恢复,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作者:周平艳;刘丹玮;周仁来;孙本良;肖洁;李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学习效能感在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学习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护理本科专业认同问卷、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学习效能感问卷调查509名护理本科生.结果:护理本科生学习倦怠得分为56.17±8.86,学习倦怠发生率为27.70%,以行为不当为突出;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学习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学习效能感在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护理本科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主要表现为行为不当;专业认同是学习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学习效能感是专业认同影响学习倦怠的中介变量.

    作者:张斌;周怡;蒋怀滨;蔡太生;邱致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留守儿童品味信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留守儿童品味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用CABI(修订版)、EPQ(儿童版)、安全感量表、SES调查1063名农村儿童.结果:①留守儿童品味信念在年级、出生顺序上出现显著差异,长子品味信念显著低于其他出生顺序的孩子.②留守儿童品味信念与安全感、自尊、人格相关显著.③自尊高低影响留守儿童品味信念水平.结论:留守儿童品味信念的影响因素包括安全感、自尊、人格等因素.

    作者:朱丹;陈欢;王国锋;周宗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权力增加还是降低观点采择?基于本土的验证

    目的: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针对权力对观点采择的影响是否与西方研究一致进行本土检验.方法:本研究使用写经历与语词启动的方式操作被试的权力水平,被试随后完成观点采择任务.结果:与低权力水平相比,高权力水平条件下被试的观点采择表现较差,且男性对权力启动更敏感.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权力启动对观点采择的影响与西方研究结果相同,不存在文化差异.

    作者:吴漾;温芳芳;陈真珍;佐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6岁儿童自立行为结构的初步研究

    目的:对3-6岁儿童自立行为的结构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运用开放式问卷对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共82人进行深度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内容分析.结果:①从自立的3个功能维度来看,3-6岁儿童自我行动功能维度的反应显著多于自我决断功能维度的反应,而自我负责功能维度上没有反应次数.②从领域维度来看,3-6岁儿童日常自立的反应显著多于社会自立、心理自立和学业自立的反应,没有出现道德自立的反应.③在自我行动功能维度上,5-6岁组儿童的学业自立显著多于3-4岁和4-5岁组儿童.从具体反应项目来看,3-4岁儿童在“能独立上厕所”、“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条目上的反应显著多于4-5岁和5-6岁组儿童,在“能自己吃饭、喝水,不需要喂食”条目上的反应显著多于5-6岁组儿童;5-6岁组儿童在“会自己叠被子、铺床”、“能独立洗澡”条目上的反应显著多于3-4岁和4-5岁组儿童,在“每天上学前能主动做好准备,如整理书包之类”、“上课很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帮助他人”三个条目上的反应显著多于3-4岁组儿童.结论:①3-4岁儿童的自立行为主要表现为基本的日常自立和心理自立.②随着年龄的发展,5-6岁儿童的自立行为不仅表现出更高的日常自立和社会自立,还开始出现学业自立的内容.③3-6岁儿童的自立行为可能是单维(主要表现在自我行动功能维度)多领域(日常自立、社会自立、心理自立和学业自立)的结构,自我决断功能维度尚处于萌芽阶段.

    作者:凌辉;张建人;钟妮;阳子光;易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运用动态因果模型探究精神分裂症异常有效连接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异常的有效连接.方法:对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7例对照组进行N-back任务下的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全脑连接和建立广义线性模型相结合,选取两组间有激活差异且存在连接差异的脑区为感兴趣区,加入到动态因果模型.结果:确定感兴趣区为左侧内侧前额叶、左侧后扣带回和左侧中扣带回,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存在相反的有效连接.结论:两种方法结合更加客观的展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有功能异常,可能与工作记忆下降有关;另存在方向相反的有效连接,提示患者的无意识“经验”存在缺陷,导致对中性事件产生错误的过多的归因.

    作者:徐静;李德民;聂彬彬;王静娟;宋银南;刘哲宁;单保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安慰剂镇痛效应的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安慰剂在随机临床试验中有着悠久而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控制考察药物的真实疗效.而近几十年来,安慰剂本身作为一种典型的“身心交互”模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安慰剂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有助于揭示心理因素影响临床结果的本质.然而安慰剂效应在不同的个体中有较大的差异.本文试综述在疼痛领域与安慰剂个体差异相关的文献,并总结影响该差异的各种因素.同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顾丽佳;郭建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对工读学生攻击性的干预

    目的:探讨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对于帮助工读学生降低攻击性,减少攻击行为的效果.方法:在长沙市工读学校随机抽取一个班的学生作为辅导对象,进行为期5个月,共18次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和2次个别访谈.在辅导前、后采用青少年攻击性量表对团体成员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工读学生的躯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敌意显著较辅导前有显著降低.结论:团体绘画心理辅导有助于工读学生降低针对他人的攻击性水平.

    作者:李科生;阳鑫;高鹏程;佘丽珍;袁悦;曹中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我独立性的城乡差异

    目的:检验自我独立性的城乡差异.方法:采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问卷、框架直线任务、内隐社会取向问卷、归因偏差和象征性自我膨胀作为研究工具,对114名城市青年和115名农村青年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农村青年样本在水平的个人主义分量表(2.78±0.80 vs 2.59±0.63)和个人主义维度上(3.24±0.69 vs 3.08±-0.57)的得分显著地高于城市青年样本的得分,而在垂直的集体主义分量表(3.11±0.68 vs 3.23±0.75)、四个场景中的社会判断的个人特征得分、自我象征性膨胀的直径比率(1.17±0.40 vs0.88±0.43)以及积极分离情绪(自尊:3.29±o.31 vs 2.99±0.32和自豪:3.20±0.47 vs 2.43±0.56)和消极分离情绪上(沮丧感:3.50±0.30 vs 2.90±0.66和愤怒:3.18±0.41 vs 2.41±0.77),城市青年样本显著地高于农村青年样本.结论:城市青年比农村青年的独立性更强.

    作者:黄任之;任孝鹏;佘丽珍;黄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药物联合感统训练对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疗效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盐酸哌甲酯控释剂单用与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HFA)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疗效.方法: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患儿,以药物单用或联合感统训练治疗6个月,以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验(IVA-CPT)、ADHD评定量表(ADHD-RS-Ⅳ)、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估核心症状.结果:①两组患者IVA-CPT项目分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01),联合治疗组改善优于药物组(tFRCQ=-2.6874,P=0.0090;TFAQ=-2.6933.P=0.0089);②两组患者ADHD-RS-Ⅳ各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联合治疗组改善优于药物组(t注意R陷-2.3322,P=0.0254;t多动冲动=-2.0479,P=0.0479; t总分=-2.1817,P=0.0357);③药物组ABC交往分较治疗前改善(t=2.0413,P=0.0486);联合组ABC总分(t=-2.1223,P=0.0408),感觉分(t=2.17213,P=-0.0365),交往分(t=2.0576,P=0.0476),运动分(t=-2.0986,P=0.0429)较治疗前改善.结论:药物联合感统训练对共病ADHD的HFA患儿核心症状疗效优于药物单用.

    作者:周圆月;黄春娟;刘健;罗学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学生对见危不救行为的责任归因

    目的:探讨在不同情景下对他人见危不救行为的归因、责任推断、情感反应以及惩戒行为之间的数量化关系,验证Weiner责任归因理论的适用性.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对见危不救行为的责任归因问卷》对27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在救助难度低时,见危不救倾向于被认为是由于缺乏努力,作内部、稳定、可控的归因,会做出较高责任的推断,引起较高的生气情感、较低的理解情感,并产生较高的惩戒行为.②在救助难度高时,见危不救倾向于被认为是由于缺乏能力,作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归因,会做出较低责任的推断,引起较低的生气情感、较高的理解情感,并产生较低的惩戒行为.结论:本研究验证了责任推断和情感反应之间的双向关系,Weiner的责任归因理论可以概括为:归因维度→责任推断、情感反应→惩戒行为.

    作者:陶金花;朱键军;程灶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亲子沟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影响:希望感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检验希望感是否能在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与行为问题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希望感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对湖南省多个贫困县5、8、11年级留守儿童186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与困难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希望感在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与行为问题(行为困难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希望感在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与行为问题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作者:杨青松;周玲;胡义秋;朱翠英;孙焕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短程表达书写对实验室应激的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短程表达书写对实验室应激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64名4年级医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医患冲突视频诱发心理应激,以状态焦虑量表、情绪评估表、唾液皮质醇水平和创伤后成长问卷作为应激反应的指标.干预组进行3次15分钟的书写干预,主题分别是披露感受与想法、情绪宣泄和资源审视,对照组进行相同时间的非卷入书写.结果:医患冲突视频诱发被试者明显的应激反应,两组被试者的状态焦虑得分、愤怒、焦虑、抑郁和恐惧评分显著高于基础水平(P<0.01).两组被试者书写后,状态焦虑得分,愤怒、焦虑和恐惧评分显著降低(P<0.01),但抑郁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表达书写组的焦虑和愤怒情绪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书写表达对唾液皮质醇水平和创伤后成长无显著影响(P>0.05).特质焦虑与应激后状态焦虑、焦虑、抑郁和恐惧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干预后状态焦虑和抑郁呈显著正相关(P<0.001).性别(女性)与应激后状态焦虑、抑郁和恐惧呈显著正相关(P<0.001;P<0.005).结论:短程表达书写对实验室应激性情绪反应具有明显干预效果.

    作者:柴明莉;余慧慧;刘媛;吕倩;潘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小学班级心理环境量表的编制

    目的:探索中小学班级心理环境的结构并进行量表编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专业人士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形成量表初始结构.在两次试测基础上,以2379名中小学生为正式样本进行因素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中小学班级心理环境结构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成长、管理秩序4个因素.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维度模型拟合度良好.结论:中小学班级心理环境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该问卷可以作为中小学阶段班级心理环境的测量工具.

    作者:王鉴;杨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适用情况,检验应对方式在农村留守妇女应激感知、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关系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方法:对湖南省浏阳市1893名农村留守妇女和969名农村非留守已婚妇女进行取样,调查工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SF-36健康调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应激感知量表.结果:在考虑外部变量且考虑社会支持及应激感知的影响时,积极应对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消极应对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亦不显著;积极应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10,P<0.001).结论:在应激感知与心理健康关系中,消极应对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应对在压力感知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不起中介作用.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

    作者:钟斌;姚树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身体健康对中国人幸福感的影响:宗教信仰的调节作用

    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对身体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宗教信仰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中国城市幸福指数问卷及包含身体健康和宗教信仰的自编问卷对通过分组抽样选取的全国31个省市(不含港澳台)的5165名非学生成人被试进行调查.结果:①身体健康对幸福感影响显著,身体健康状况越差,幸福感越低;②在身体健康影响幸福感的过程中,对于存在很多身体健康问题的个体,宗教信仰的缓冲作用显著,而对于身体健康问题不多的个体,宗教信仰的缓冲作用并不显著.结论:对中国人而言,宗教信仰可以缓解身体健康对幸福感的消极影响,这种改善作用对于有很多身体健康问题的个体尤为明显.

    作者:王彤;黄希庭;毕翠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特点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特点.方法:以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测查638名乳腺癌患者及646名健康女性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使用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接受”和“灾难化”得分较高,“沉思”、“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及“责难他人”得分较低.②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文化程度差异和城乡差异.结论: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不同于一般健康女性.

    作者:张劲强;李玲艳;朱熊兆;王瑜萍;杨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