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树凤
目的:对比内科疗法与支架植入对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2014年5月-2015年1月选取我院7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试验组(n =37)及对照组(n =38),两组分别接受支架植入及内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改善率、短暂性脑缺血及脑梗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改善率为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65.79%(P <0.05)。治疗6个月内,试验组短暂性脑缺血及脑梗死发生率为5.41%,显著低于对照组21.05%(P <0.05)。结论:采用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低短暂性脑缺血及脑梗死发生率。
作者:王秋莹;殷晓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观察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 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与诺和灵30R 组,各50例,两组患者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锐30或者诺和灵30R 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BG)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01),而且诺和锐30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 血糖下降情况较诺和灵30R 组更明显(P <0.05)。②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诺和锐30组患者所需胰岛素剂量较诺和灵30R 组少(P <0.05),并且诺和锐30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诺和灵30R 组(P <0.05)。结论:诺和锐30能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作者:王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以人为本的国度里,健康是我国老年人大的追求目标。但当今世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因病而老,因病早老,因病而残,因病早亡的头号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高血压是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重要的疾病之一,本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程的跟踪与管理,电话回访及社区随访,积极干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了高压疾病带来的并发症及致残率,减轻了社会经济负担,现在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廖翠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院选取100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均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降低,且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和紫杉醇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探究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抽取我院多西他赛和紫杉醇致严重不良反应案例40例,分析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并总结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紫杉醇导致过敏性休克较多西他赛多,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较多西他赛少,P <0.05。多西他赛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不适、胸闷、背痛;紫杉醇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不适。患者以吸氧、抗过敏、升血小板、升白细胞等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未影响治疗。结论: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特点各不相同,需加强两药的监测和指导,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粟治胜;张国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在新时代下,人类寿命不断延长,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渐上升,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控制血糖是预防以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系对策。因此,本文作者对诺和锐30治疗老年糖尿病方面的用药效果、不良反应予以了探讨。
作者:樊华;刘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新护士实施中西医结合护士规范化培训,评价规范化培训前后效果,探讨适应中医医院护理岗位的规范化培训模式,为培养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招聘入院的80名护士进行两年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规范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中医、西医的理论和操作成绩的差异。结果:培训前,新护士的西医理论成绩为77.63±7.19,操作成绩为84.18±5.58,中医理论成绩为49.38±14.01,操作成绩为62.61±9.86;培训后,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西医理论成绩为86.03±6.23,操作成绩为90.67±4.50,中医理论成绩为71.64±7.88,操作成绩为88.32±4.56,培训后的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新护士中医和西医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培养新护士综合能力。
作者:王益平;代艳;任丽莉;冯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了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方法:选择了我校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80人,分别为实验班与对照班两个班级,通过对两个班级学生的临床检验技能进行考核,从而对临床检验专业的临床检验技能评价体系进行考察,对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与完善,并且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了解。结果:经过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培训学生的临床检验技能,其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未经过该体系培训的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通过构建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及临床检验技能操作水平,必须得到重视[1]。
作者:陈亚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麻醉前访视是围手术期工作的第一环节。通过麻醉前访视,麻醉医师可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准确评估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麻醉方案,并且能大程度的争取患者对麻醉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以提高麻醉安全,避免医患纠纷。因此,充分的麻醉前访视是麻醉安全的重要保障,提高访视效果,亦可提高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从而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作者:曹远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随机抽取本院在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接收的36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全部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总结分析颅内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和护理,36例患者中有34例痊愈或者好转而出院,剩余2例患者死亡。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结论:采用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同时,根据手术要求和患者自身护理需求加强整个治疗期间的护理,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和手术效果,有效改善预后,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
作者:寇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多次性根管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均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疼痛发生率和治疗效率。结果:术后1周及1个月对照组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9.4%和9.7%;观察组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2.6%和12.9%;1年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两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根尖周炎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其疼痛发生率与治疗效率同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差异不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逯丹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 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2015年期间到我院检查的297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的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使用 TCT 细胞检测法和 HPV DNA 检测法对其进行检查,二者中若有一方结果呈阳性,则需要采取阴道镜活检的方法,对其进行确诊,以确保得到患者准确的患病情况。结果:经过病理学鉴定,2970名疑似患者中共有宫颈癌变患者148人,HPV 结果呈阳性患者共有501人,HPV 感染率为16.87%,不同类型的宫颈癌变患者的 HPV 感染率有所差别,CIN(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三个级别中,CINⅠ的 HPV 感染率为81.3%, CINⅡ的 HPV 感染率为85.7%,CINⅢ的 HPV 感染率为95.4%,浸润癌的 HPV 感染率为83.4%,经过数据分析统计,HPV 检测宫颈癌变的准确率为88.9%;TCT 结果呈阳性患者共有378人,宫颈癌变检测准确率为75.76%。两种检测方法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HPV 检测在不同级别的 CIN 准确率有所差别,在宫颈癌变的检测中准确率明显高于 TCT 细胞检测,说明 HPV 在宫颈癌变的检测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6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降糖和抗心绞痛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永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彩超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疑似为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全部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以及超声检查,对患者血栓的范围、部位以及栓塞情况进行观察。结果:35例患者中发现4例髂静脉血栓、12例为股静脉血栓、14例腘静脉血栓和股静脉血栓、5例小腿深静脉血栓。部分阻塞32例、3例完全阻塞。经过治疗后,完全阻塞再通2例,1例部分再通。部分阻塞再通32例,均全部畅通。结论:将彩超诊断应用于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动态观察和判断,属于一种无创可重复检查的方法,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创锥颅碎吸、溶吸术(以下简称微刨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和护理中的具体功效。方法:从2011年7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抽取50例。这50例患者行微创术的同时辅以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三个层面的护理,有效建立起专业性、治疗性、帮助性的友好医患关系。结果:50例患者微创术后接受优质的护理干预生活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术治疗后,辅以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恢复患者身体健康。优质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的推广使用。
作者:童春梅;谈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生活的多元化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染病的防控手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传染病也有了新的流行热点,在传染病新形势下采取正确的手段控制传染病的蔓延和进展,从而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本研究对新形势下的传染病的流行热点以及防控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从而更为全面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作者:沈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甲亢心脏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甲亢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取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曲美他嗪改善心脏血液循环;对照组患者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联合131碘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FT3、FT4、TSH 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FT3、FT4、TSH 均显著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131碘联合胺碘酮、曲美他嗪治疗甲亢心脏病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恢复患者的心功能,纠正甲状腺激素代谢,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林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郫县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县5个乡镇的20个行政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现状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民场镇、古城镇、三道堰镇和唐元镇以集中式供水为主,采用集中式供水人口分别是41.57%、古城镇68.64%、三道堰镇65.83%、唐元镇24.67%,友爱镇以分散式供水方式为主(分散式供水人口占被调查的94.1%);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新民场镇64.36%、古城镇67.71%、三道堰镇62.32%、友爱镇33.21%、唐元镇33.6%。农户家庭饮用水习惯上日常生活中能坚持饮用开水的农户基本能达到50%以上;饭前便后都能洗手的习惯新民场镇60%、古城镇70%、三道堰镇85%、友爱镇95%、唐元镇85%;农户粪便未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行直接排放或直接施肥的新民场镇50%、古城镇45%、三道堰镇30%、友爱镇70%、唐元镇50%;农户日常生活污水未排放进入处理厂的新民场镇65%、古城镇55%、三道堰镇55%、友爱镇85%、唐元镇60%;农户生活垃圾处理仍随意丢弃的新民场镇和唐元镇各5%、古城镇10%,三道堰镇和友爱镇没有该现象。5个镇均未检出蛔虫卵和活蛔虫卵;铅含量和铬含量均在国家标准限值内,镉含量有40%超标率。结论:郫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急需进一步改善。
作者:袁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文章主要是为了对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解,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应对措施。主要方法是针对标本执行的方式主要是查对验收,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获知一些不合格标本,诸如对标本外观、检测分析、复查等的观察。结果发现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以及胸腹水、脑脊液标本等中包含的不合格标本比例分别是4.82%、9.3%、3.89%和6.13%。结论:通过分析和判定不合格标本,进而促使规范标本的采集行为得到保证,同时促使标本的检验质量进一步提升。
作者:王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中常规血脂检查的应用。方法:本次选取心血管异常患者80例,均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 -C)、血清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 A1(ApoA1)、总胆固醇(TC)水平,并就结果与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展开对比。结果:心血管疾病组 Lp(a)、TC、LDL -C、ApoB 显著高于对照组,HDL -C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G、ApoA 无明显差异(P >0.05)。心血管疾病组血清 Lp(a)水平明显增高,对照组在正常参考值内,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经2×2矩阵法对测定值计算,相较其他血脂指标,Lp(a)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居更高水平,其中准确率为76.2%,特异度为89.5%,敏感度为64.2%,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心血管疾病诊断中,血清 Lp(a)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需结合其它指标,以明确检出危险状况,指导治疗。
作者:王品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