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联合超声对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观察

谢萍

关键词:宫腔镜, 超声, 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
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超声对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6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研究组采取宫腔镜联合超声收拾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的有31(100.00%)例患者,对照组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的有26(83.87%),研究组手术效果为满意的几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对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安全性高、手术效果满意、预后效果良好等优点,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科15例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护理总结。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15例重症肝炎患者,7例治愈,6例好转,1例主动出院,1例病重死亡。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治疗过程中,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熟练操作以及术后的精心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

    作者:韩必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多西他赛和紫杉醇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临床安全用药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和紫杉醇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探究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抽取我院多西他赛和紫杉醇致严重不良反应案例40例,分析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并总结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紫杉醇导致过敏性休克较多西他赛多,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较多西他赛少,P <0.05。多西他赛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不适、胸闷、背痛;紫杉醇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不适。患者以吸氧、抗过敏、升血小板、升白细胞等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未影响治疗。结论: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特点各不相同,需加强两药的监测和指导,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粟治胜;张国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肌钙蛋白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中肌钙蛋白 I(cTnI)的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及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 ACS 的患者9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9例,71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组,检测其 cTnI 的含量,并作相互比较。结果:AMI 组 cTnI 水平显著高于 UAP 组、SAP 组和对照组(P <0.05);UAP 组 cTnI 水平显著高于 SAP 组和对照组(P <0.05);SAP 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检测患者 cTnI 水平对 ACS 患者疾病诊断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郎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口腔内科护患纠纷的预防与处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保健也日趋重视,口腔护理是口腔疾病治疗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口腔医疗任务日益繁重,医疗纠纷的发生屡见不鲜,而护患纠纷又占有一定的比例。下面我就自己十几年来的工作经历,认真分析口腔内科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浅谈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以及处理策略,这对于加强自身建设和完善护理服务,控制和解决护患纠纷,树立护士新形象是十分有益的,才能真正提高医院护理医疗工作的整体质量。

    作者:李玉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社区综合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及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接受社区综合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收集1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常规药物+社区综合治疗",评估患者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统计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后组间差异明显(p <0.05)。结论:社区综合治疗对患者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度及临床疗效均有促进性作用。

    作者:贺桂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清 CRP 在血压正常高值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观察与比较血清 CRP 在正常血压高值和正常血压人群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启东中医院体检中心24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理想血压组和血压正常高值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人群收缩压,舒张压,血清 CRP 及总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经两年随访分别统计高 CRP 组和低 CRP 组受试对象患高血压率。结果:正常血压高值组收缩压平均值为(132.8±2.1)mmHg 高于理想血压组收缩压平均值(110.8±3.4)mmHg,P <0.05;正常血压高值组舒张压平均值为(82.8±3.2)mmHg 高于理想血压组收缩压平均值(72.8±4.4)mmHg,P <0.05;正常血压高值组血清 CRP 为(3.8±0.3)mg/L 高于理想血压血清 CRP(2.4±0.2)mg/L,P <0.05;高 CRP 组高血压率为51.7%高于低 CRP 组高血压率12.5%。结论:正常血压高值者血清 CRP 增高,说明在血压正常高值时期已发生炎症反应,并促进高血压的发展。

    作者:季凌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脑外伤采用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

    目的:疼痛脑外伤采用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的98例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患者治疗后的 GCS 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 ADL 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治疗后的 GCS 评分和 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意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内科的 ACS 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院时根据血常规结果,按 NLR 中位值将观察组患者以NLR 中位值9.60为界分为高 NLR 组和低 NLR 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对象白细胞计数和 NLR,比较高 NLR 组和低 NLR 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一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 NLR 为9.82±1.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2±0.40,高 NLR 组 ACS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4±3.5)天高于低 NLR 组的(9.6±1.2)天,高 NLR 组一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6.7%亦高于低 NLR 组的16.7%。结论:ACS 患者 NLR 明显增高,是反映 ACS 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顾永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促进检验与临床良性互动

    本文通过知识宣教、建立考评制度等方式,对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进行强化,以此来促进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之间的良性交流和互动,进而提高医院临床检验的整体质量。经过相关实验显示,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能够有效促进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提高医院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

    作者:蒙恺翔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及治疗。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中西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从两组患者的用药改善情况来看,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45.00%,P <0.05。结论:对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采取中西治疗的方法,此种方法治疗心脑血管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生命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周成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MMPs及其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oproteinases,MMPs)在细胞外基质(extracelular matrix, EC M)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胖瘤细胞的分化、生长、转移等过程。本文从MMPs的结构功能以及与肿瘤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加以综述。

    作者:陈真;姚品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水胶体敷料透明贴对输液外渗和静脉炎的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透明贴对输液外渗和静脉炎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利用水胶体敷料透明贴,对照组利用50%硫酸镁进行湿敷,对比两组患者输液外渗情况以及静脉炎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静脉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水胶体敷料透明贴有利于减少输液外渗发生率,预防及治疗静脉炎效果良好,应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晓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学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规范与细化

    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医学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规范与细化的问题。

    作者:田广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经一段时间的护理操作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促进运动能力提升的同时,加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肠梗阻应用螺旋CT、腹部X线平片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讨论螺旋 CT 与腹部 X 线平片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于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4年收治的84例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螺旋 CT 和腹部 X 线平片检查,对比临床,讨论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螺旋 CT 的检出率为82.14%,要高于腹部 X 线平片的67.86%。结论:采用螺旋 CT 进行肠梗阻诊断,诊断率较高,能对疑似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

    作者:唐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口服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一个疗程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治愈20例(66.7%)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6.7%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改善患者病情,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初产妇实施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6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临产前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情况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产程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有利于促进初产妇的产程进展,降低疼痛,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谯利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鼻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鼻出血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鼻出血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严重鼻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鼻腔填塞法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止血方法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44/4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4.4%(38/4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针对于鼻内大量出血的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止血时选择采用鼻内镜下止血可有效提升止血效果,减轻患者痛苦,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田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以及病理。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择通过病理证实的20例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实施 X 线平片检查和 MRI 检查,4例患者同时实施 CT 检查,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总结分析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结果:经检查,20例患者 X 线平片与4例实施 CT 检查患者,影像图像表现主要为溶骨性骨折破坏,其中有6例患者合并骨体轻度膨胀,均存在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与 Codman 三角,同时骨破坏区多数边缘不清,没有硬化边,肿块内没有显著肿瘤性成骨。经 MRI 检查,20例患者肿瘤多数或者完全由多发囊腔构成,存在骨膜反应,有16例患者囊腔内存在小液-液平面,该平面少且散在。在病理学上,全部患者均存在类似于动脉瘤样骨囊肿血腔结构,囊间隔或者囊壁可见肿瘤性成骨组织或者肿瘤细胞。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影像和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一般恶性骨肿瘤生长特点相类似;病理学表现为血腔结构、囊壁或者囊间隔内恶性肿瘤细胞,在临床检查诊断中,和临床影像、病理相结合,可获得更为准确且合理的诊断结果。

    作者:李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与分析康复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按常规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在同一时点内,观察组的 FMMS 评分以及 Ba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评分(P <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损害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窦丽辉;李秀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