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恺翔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6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降糖和抗心绞痛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永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健康教育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依据临床规定程序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照组达标率为77.8%,满意度为75.0%,均明显低于观察组94.4%、97.2%,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知识掌握达标率与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有推广价值。
作者:冯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9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常规 X 线摄片影像资料30例,数字化成像技术(DR)检查影像资料30例),将收集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别选用常规 X 线摄片和数字化成像技术(DR)检查的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的影像(各30例)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差异。结果:在两组影像中,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常规 X 线摄片检出率为32.3%;数字化 X 线成像技术检出率为67.5%。骨端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常规 X 线摄片检出率为21.7%;数字化 X 线成像技术检出率为64.3%.表现为数字化 X 线成像显著优于传统 X 线检测的特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通过数字化成像技术和常规 X 线摄片都可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检查,但数字化成像技术在关节病变和骨端病变的检出率上明显优于常规 X 线摄片检查,效果更佳。
作者:陈文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酒精所致的精神患者施行延续护理的价值,增加其患者康复的几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观察组采用延续性的护理方法,而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和康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7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施行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几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玉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肿瘤患者放疗后的心理状态调查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放疗后给予患者心理治疗;对照组:实施肿瘤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焦虑、抑郁者占87.5%(70/80),绝望者占20.0%(16/80),有自杀倾向者占3.8%(3/80)。观察组在心理治疗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良好的情绪可保障患者提高治疗依从,确保临床安全。结论:对肿瘤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让患者重拾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宏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讨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于胆囊管的解剖及变异检出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至2014年间因胆囊结石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均行 MRCP 检查。结果:102例患者中,40例正常汇入,25例胆囊管冗长,2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包在同一鞘内,1例双胆囊管,1例胆囊管高位汇入右肝管,16例胆囊管绕行于胆总管于左侧汇入,7例胆囊管过短,4例胆囊管结石。呼吸频率在19到25之间,均匀一致者MRCP 图像显示效果好,呼吸频率<19或>25,呼吸不均匀者,MRCP 图像质量较差。结论:腹腔镜切除术前,一定要对患者进 MRCP 扫描,以明确胆囊管的走形及解剖是否变异。患者在扫描前一定要进行呼吸教导,尽量让患者呼吸达到19-28之间,从而更好地显示胆囊管。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胆囊管的情况,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以降低医源性损伤。
作者:李海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传统护理在胃肠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差异。方法:在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将各种已得到证实的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运用,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结果:该理念通过在多种外科手术患者中探讨及运用,其优势性及临床可行性已甚为成功。结论:快速康复外科较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已有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胃肠道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面变化巨大,值得推广。
作者:贾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康复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按常规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在同一时点内,观察组的 FMMS 评分以及 Ba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评分(P <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损害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窦丽辉;李秀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将这10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对两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整体护理,可以明显的减缓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银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检查对诊断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性食管裂孔疝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胸片、X 线钡餐、CT 检查,比较这三种放射检查方法对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诊断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常规胸片、X 线钡餐造影和 CT 检测检测出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62.4%、92.5%、100%。从而得出,CT 和 X 线钡餐造影检出的阳性率高于常规胸片的检查(P <0.05)。常规胸片的误诊率为47.6%明显高于 X 线钡餐造影的误诊率7.5%和 CT 检测的误诊率。结论:从老年性食管裂孔疝患者进行常规胸片、X 线钡餐、CT 的放射线检查结果得出,在临床上可以综合采用各种放射诊断方法,从而利于降低老年性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误诊或者漏诊的概率,以便可以提高临床的正确诊断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普外科在护理的安全上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的患者在对普外科的护理安全因素的影响分析上给予针对性护理的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疗效。结果:在普外科中有效的安全护理,有利于对护理事故的发生率降低,有利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促进患者心理的健康装抗改善,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作者:杜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时使用高剂量地诺孕素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98例,使用高剂量地诺孕素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疗效和用药的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痛经、盆腔疼痛、性交痛、非经期下腹疼痛、子宫活动受限等体征和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的差异显著,P 均<0.05。患者接受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后结果均无异常。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高剂量地诺孕素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而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辛志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近年来抑郁症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服用药物对患者的病理生理有很大影响[1-2],因此,麻醉医师有必要熟悉精神病患者的麻醉处理,除根据抑郁症病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实施麻醉与监测外,在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方面需慎重。
作者:陈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与佳护理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数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综合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戴玉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以人为本的国度里,健康是我国老年人大的追求目标。但当今世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因病而老,因病早老,因病而残,因病早亡的头号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高血压是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重要的疾病之一,本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程的跟踪与管理,电话回访及社区随访,积极干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了高压疾病带来的并发症及致残率,减轻了社会经济负担,现在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廖翠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析超声内镜引导下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超声内镜引导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蕊;周波;肖寅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在股骨骨折术中压疮防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常规组和体位干预组,每组各2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与皮肤情况,体位干预组采用体位干预模式评估患者基本状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 Braden scale 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体位及术后皮肤受压状况等临床资料。结果:①体位干预组患者术前压疮风险评估得分(13.5±1.3)分,手术用时(156.5±26.6)min,术中出血量为(106.1±30.8)ml,与常规组患者的(13.7±1.5)分、(151.3±25.7)min、(106.5±31.2)ml 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术后常规组护理干预满意度为66.67%,明显低于体位干预组的95.8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体位干预组术后出现压疮1例,发生率为4.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75.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体位干预组压疮预防有效率为83.33%,高于常规组的21.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股骨骨折患者采用体位干预法,能有效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对提升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恢复时间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针对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改善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方法:通过探讨研究当前临床检验工作中的不足,分析所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和实际所需结论的差异距离,进行比较验证。结果:当前临床检验在质量控制上还达不到标准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结论: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医疗意义,为后续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依据,需要加强控制。
作者:付淑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虽然抗菌药在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中都有所应用,但其并非万能用药,不能够滥用药,必须根据应用原则来合理的选择,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滥用抗菌药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提出临床正确应用原则与合理选择抗菌药的依据,为医疗临床上正确的使用抗菌药提供有用借鉴。
作者:赵永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总结,得出术后病因预防,心理护理,积极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结果:对156例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无一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三例出现局部肿胀明显,给予及时患肢抬高制动,加强功能锻炼,活血化瘀、预防性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早期功能锻炼预防病因,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意义重大。
作者:艾宝霞;党晓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