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健康教育

冯晓红

关键词:腺癌, 化疗,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健康教育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依据临床规定程序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照组达标率为77.8%,满意度为75.0%,均明显低于观察组94.4%、97.2%,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知识掌握达标率与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有推广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科15例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护理总结。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15例重症肝炎患者,7例治愈,6例好转,1例主动出院,1例病重死亡。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治疗过程中,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熟练操作以及术后的精心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

    作者:韩必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超声观察

    习惯性流产是育龄女性中比较少见的一种疾病,通常指的是连续发生自然流产的次数在3次及以上的情况。造成习惯性流产的常见原因除了免疫、胚胎染色体异常等外,还有50%左右的患者流产原因并不明确。临床上通常采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对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通过相关的文献研究,结合超声观察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作者:谌洪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促进检验与临床良性互动

    本文通过知识宣教、建立考评制度等方式,对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进行强化,以此来促进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之间的良性交流和互动,进而提高医院临床检验的整体质量。经过相关实验显示,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能够有效促进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提高医院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

    作者:蒙恺翔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生儿抚触护理对早期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目的:本次探讨新生儿抚触护理对早期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一天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作全身抚触护理。结果:两组新生儿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情况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新生儿抚触护理对早期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晓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缬沙坦结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治过程中运用缬沙坦结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我院内科在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期间,收治的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即: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和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的临床诊治总有效率(97.62%)较之对照组患者(85.71%)显著偏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4.76%,8.57%)均较低,且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临床诊疗,其治疗效果选择,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因而是一种有效科学、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秀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胃溃疡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胃溃疡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将12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平均分成常规护理组与针对性护理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常规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86.7%,针对性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护理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15.0%,针对性护理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6.7%,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君红;梁妍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开腹手术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护理配合

    目的:研究和分析采用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以来,在我院普外科进行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0例。将他们按照抽签法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手术临床干预,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临床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其治疗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叶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越城区农民健康体检创新(信息化)实效评价

    通过对越城区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2010年与2012年开展的农民健康体检的调查资料分析,评价农民健康体检信息化的效果,为更好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基本项目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依据。方法:分别对越城区400名参加过2010与2012年农民健康体检的农民,120名参加过2010与2012年农民健康体检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相关情况分析统计,调查越城区开展农民健康体检信息化的效果。结果:400名参加过两届农民健康体检的农民普遍认为开展农民健康体检信息化大幅度提高了体检的流程及反馈速度。120名参加过两届农民健康体检的医务人员普遍认为开展农民健康体检信息化大幅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结论:基层农民存在文化素质偏低等现象,农民健康体检创新(信息化)推广实施是适合我区区情的经济、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是推动农民健康工程的有力保障[1]。

    作者:韦坚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温阳补肾活血法应用于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阳虚瘀血证的效果分析

    目的:察并探讨温阳补肾活血方在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阳虚瘀血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病3期脾肾阳虚瘀血证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之均分成参照组(仅用西医基础疗法)与试验组(在西医基础疗法的基础上外加温阳补肾活血方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验组治疗后,各症状较治疗前有了显著的缓解(t =10.93p <0.05),且与治疗后参照组相比积分更低(t =6.81,p <0.05),试验组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参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8.7%(23/26)要显著高于参照组34.6%(9/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阳补肾活血方应用于 CKD3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极佳,能够显著缓解患者中医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睿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改良鼻饲法对食管癌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良鼻饲法对食管癌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恒温持续泵入鼻饲液(瑞素);对照组采用50ML 注射器定时推注鼻饲液(瑞素)。结果观察组发生胃潴留、腹泻、食管反流、误吸,肠胀气、便秘、电解质紊乱病例较对照组明显要少(P <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鼻饲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恒温泵入,有利于胃肠道消化吸收保护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华;杨庆娟;杨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精神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存在的隐患,帮助医护人员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降低护理工作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意外事件的防范能力。方法:对医护人员加强专业护理技能的培养,增强护理安全隐患的预判能力和处理能力,培养护理安全隐患意识,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患者的监管和护理的执行力度。对患者采用心理疏导、药物治疗、膳食科学平衡等方法,加强对患者的治疗。结果:增强了精神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护理专业技能,善于与病人和家属交流,合理利用法律维护护理人员和患者本身的合法权益。。结论:通过对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设置,有效的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意外事件的防范意识,有效的降低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形成了有效的保护。

    作者:金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关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这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经治疗的显效率为90.00%,总有效率为96.0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云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丹参药效部位提取及其缓释制剂中释药模式研究

    目的:简要探究丹参药效部位提取及其缓释制剂中释药模式。方法:实验一:从提取溶剂、特定溶剂系统、温度三个角度分析丹参药效部位提取效用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实验二,参照《中国药典》方法考察丹参缓释制剂中释药模式。结果:佳的综合提取工艺为加入丹参材料14倍量提取溶剂1、加入特定溶剂系统浓度1,80℃下回流提取150min,此时丹参酮ⅡA 提取均值为2.764mg/g、丹酚酸 B 均值为75.23mg/g,转移率分别为91.49%、95.04%;峰面积(A)为坐标、浓度线性关系为 A =11.642-6.083,r =0.9999(丹酚酸 B 范围9.6~96μg/ml)精密度实验 RSD 为1.33%,稳定实验48h 内,峰面积 RSD 高值仅为1.84%,重复性实验验峰面积 RSD <2.5%,加样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9.55±0.31)%,模拟介质结果分析,至第12h,复方丹参缓释片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大肠液介质体外释放度释放度均在97%以上。结论:丹参药效部位提取工艺影响因素较多,应重点关溶剂系统设计,复方丹参缓释制剂释放持续时间在48h 左右。

    作者:陈立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B 超对肝脾外伤性破裂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 B 超在诊断肝脾破裂的作用,有效诊断出肝脾破裂的具体位置。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40例的 B 超声像图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脏、脾脏破裂患者判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1.77%、87.50%,整体的诊断正确率为90.00%,超声波的诊断中有伤口为59处,与实际伤口数的吻合率为84.75%。结论:超声波检查对肝脾破裂检查方面有着较高的正确率,对伤口定位也是十分准确,是肝脾破裂术前检查的主要方式之一[1]。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品管圈知识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和研究品管圈知识在新生儿应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预防鼻塞脱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日至2014年4月30日我科住院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患儿153人次,将其做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11日至2014年7月9日我科住院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患儿163人次将其做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鼻塞固定方法对其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新生儿采用品管圈进行护理干预,将两组新生儿鼻塞脱落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新生儿鼻塞脱落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知识应用于新生儿临床护理中,其可有效避免或减少鼻塞脱落发生,对缩短患儿住院治疗时间及节省医疗资源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与佳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与佳护理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数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综合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戴玉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9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常规 X 线摄片影像资料30例,数字化成像技术(DR)检查影像资料30例),将收集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别选用常规 X 线摄片和数字化成像技术(DR)检查的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的影像(各30例)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差异。结果:在两组影像中,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常规 X 线摄片检出率为32.3%;数字化 X 线成像技术检出率为67.5%。骨端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常规 X 线摄片检出率为21.7%;数字化 X 线成像技术检出率为64.3%.表现为数字化 X 线成像显著优于传统 X 线检测的特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通过数字化成像技术和常规 X 线摄片都可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检查,但数字化成像技术在关节病变和骨端病变的检出率上明显优于常规 X 线摄片检查,效果更佳。

    作者:陈文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整理我院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对联合组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1%,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3%,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上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举洪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336例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方法:对336例子宫肌瘤的患者应用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HIFU)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6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过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结合适时临床护理,肌瘤的直径和体积有明显缩小,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结论:通过对336例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全程周到的护理,能确保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不适。

    作者:贾秋;冯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例颈部、上纵隔淋巴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

    淋巴结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淋巴结病变,全身淋巴结均可发生,但以颈部淋巴结为常见,占淋巴系统疾病的80%-90%[1]。单纯用药不但疗程长,且易产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淋巴结有完整的包膜,抗结核药物很难进入淋巴结内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2]我科于2015年1月收治1例颈部、上纵隔淋巴结核,与胸外科联合手术,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治愈出院。本文将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芳;肖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