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的护理分析

刘芳

关键词:脑出血, 微创治疗,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有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术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是84.8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是63.64%,组间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x2=3.882,P =0.049),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在采用微创治疗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护理效果,加快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及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统计其手术记录,分析患者的手术心理状况,并给出相关对策。结果:300例患者中,主要出现的心理问题有求生心理、焦虑恐惧心理、不信任心理、期望心理与悲观心理。其中出现求生心理与焦虑心理的患者数量较多,分别为110例、100例。结论: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手术的进行与恢复有很关键的作用,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小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保守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和探讨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保守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20例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清宫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感染发生情况以及 HAMD、HAMA、VAS 评分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并且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1.67%。结论:在对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保守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以及疼痛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降低感染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宋慧英;朱立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强化医院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青年医务人员已经成为医院工作的主体力量,如何加强医院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年青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技能,已成为各大医院关注的热点话题。青年医务人员肩负的是救治病人的重要工作,稍有思想偏差,将会影响病人的救治工作,甚至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本文对医院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以期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参考。

    作者:孟昭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在社区展开高血压控制的实际效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两个社区分别随机选取1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予以高血压控制的实验组与不予控制的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好于参照组,P <0.05,差异在统计学当中有意义。结论:在社区展开高血压控制能够增加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葛文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N -端脑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中 N -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将受试对象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选择我院收治的心功能 II 级7例、IV 级8例(心功能按 NYHA 的标准分级)共15例为心衰组,无器质性心脏病者10例为非心衰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 NT -PproBNP 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浆 NT -ProBNP 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衰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心功能 IV 级组患者血浆 NT -PproBNP 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 II 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T -PproBNP 可作为判断患者是否有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作者:陈海霞;耿志浩;吴乐怀;张刘兵;李永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程度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银屑病的108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ASI)将银屑病患者分为轻度(n =30)、中度(n =32)和重度(n =46),观察不同程度的银屑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银屑病无能指数量表比较,在治疗方面,三组患者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工作、学习、活动社交等方面,组间比较(P <0.05),银屑病生活质量量表比较,在治疗方面,三组患者的评分差异不大,P >0.05,在业余休闲、心理、自觉症状等方面,组间比较(P <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低,生活质量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下降,因此,及时治疗是临床的焦点问题。

    作者:韩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对292例患者的样本调查,分析了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得出对于糖尿病患者,适应阿司匹林应慎重,治疗期间应积极控制血糖、血脂、炎性疾病的结论。

    作者:季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用生长激素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腹痛和血淀粉酶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疗法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方面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小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查对制度的应用意义探究

    在我国,医患关系正处于极为紧张的状态当中,截止到目前,我国各地的医院已经相继发生了多起医院护理纠纷;由其所引发的惨剧和事故,频发不断,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我国各地方的高度重视;本文将针对我国近些年以来,各地医院所出现的护理纠纷原因和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查对制度在护理纠纷防范过程中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究。

    作者:邓俭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深入研究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74例胰腺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患者、治疗组39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9%和10.3%,与对照组患者的74.3%和28.6%比较,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胰腺癌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程春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物质生活相对于以往也有了改变,也逐渐增加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因此对医疗卫生护理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也逐渐凸显出作用,因此为提高护理服务,有必要在其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

    作者:郭月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因诊断与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和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因诊断与临床治疗。方法:收集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先行药物治疗,再行手术治疗,观察组确诊后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从而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席树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一例乙肝大三阳患者的接触者的影响

    介绍系统护理干预对乙肝大三阳患者接触者的影响,为阻断家族性传染和护理干预提供依据。家族中发现有乙肝大三阳患者,即对可能的接触者进行评估,排序解除密度程度,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从密切接触、一般接触人群的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阻断了乙肝的传染。

    作者:虞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阿尔茨海默病检测中词语流畅性测验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研究探讨词语流畅性测验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 AD 患者(AD 组)与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词语流畅性测验,评定 AD 患者的词语流畅性损害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 患者存在词语流畅性受损(P <0.05);两组在 VF 任务中,大部分于前15s 完成任务,在其后的时间段产词量明显减少(P <0.05);AD 组 VF 总分与 MMSE 总分有密切关系,表明认知障碍与 AD 流畅性损害密切相关。结论:VF 有利于 AD 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凤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尘肺病康复中应用药膳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尘肺病康复中应用药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尘肺病病人7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病人采用药膳进行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用药效果和不良现象。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14%,其中显效38例,占54.29%,好转30例,占42.86%,2例无效,占2.86%。患者不良现象仅为8.57%,其中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占2.86%,2例出现头晕,占2.86%,2例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占2.86%.。结论:尘肺病康复中应用中医药膳治疗安全有效,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思想,在去除用药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达到缓解病情的效果,对促进病人病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开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在人工流产术后残留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时应用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于我院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术且出现术后残留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刮宫术治疗,观察组服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β-HCG 水平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β-HCG 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β-HCG 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远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远大于对照组(78.0%),P <0.05。结论: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时应用米非司酮能够有效减少阴道流血,降低血清β-HCG 水平,改善宫内异常回声,而且痛苦程度小,可缩短康复时间,今后再次怀孕几率大,值得推广。

    作者:周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腔镜手术护理配合中细节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腔镜手术护理配合中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2015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于2013年3月-2015年2月在腔镜手术护理配合中应用细节管理,对比分析细节管理前后器械准备漏缺、遗失和不适用情况以及手术医生满意情况。结果:经细节管理的应用,手术器械准备漏缺、遗失以及不适用情况明显好转,且护士满意度明显上升,细节管理应用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腔镜手术护理配合中应用细节管理,可避免和减少手术器械遗失、漏缺问题的发生,提高配合质量,确保手术顺利且安全地完成。

    作者:李艳娥;宋倩;吕玉澄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深入研究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3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患儿、观察组33例患儿,对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遵医嘱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8.76,8.55,8.10;同时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 =7.54,8.9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新生儿家属黄疸知识掌握程度,对促进患儿黄疸消退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丁静;廖卫华;吴宏丽;李园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与氯沙坦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与氯沙坦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在常规降糖基础上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mg qd)+氯沙坦片(50mg bid)治疗12周;入选健康人97例作为对照,测定对照组及联合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治疗前联合组的肾功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联合组进行比较,差异都明显为(P <0.05)。结论;在对患者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与氯沙坦片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损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王巨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疼痛护理干预在风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在风湿病患者中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择选我院血液风湿免疫科2014年03月-2015年02月时间内接诊的86例风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使用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按照抛硬币法分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病例给予风湿性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例疼痛程度(VS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疼痛程度(VS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VSA)评分(2.32±0.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VSA)评分(5.14±0.93)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9.572,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把疼痛护理干预应用到风湿性疾病患者中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减少炎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品质。

    作者:姚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