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叩背吸痰机配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护理的应用

张翠

关键词:叩背吸痰机, 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呼吸道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叩背吸痰机配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道护理应用中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于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在本院接受叩背吸痰机配合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没有接受叩背吸痰机只有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叩背吸痰机配合雾化吸入在护理COPD 患者呼吸道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是97.2%和91%;另外1组显效率和有效率为70%和50%。结论:叩背吸痰机配合雾化吸入在护理COPD患者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疗女性不孕症探讨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老中医称不孕症发病率的递增趋势原因较多,可能与晚婚晚育、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相关,且不孕症2/3的原因在于女方,宫颈因素所致的不孕,是不孕症较为重要的原因约占不孕症的10%~20%。

    作者:关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与分析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40例,做好手术前后的准备护理,对患者的肿瘤部位、血供情况以及形态和肺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有23例症状出现部分缓解,5例症状完全缓解,7例在手术之前出现前肺不张,经过化疗之后肺复张以及瘤体消失,另外5例无效,有效率达到了87.5%。结论:在治疗肺癌当中,通过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并实施有效护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症状,患者易于接受,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孙兰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产褥期的临床护理,提高产褥期产妇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我院妇产科自2011年实行责任制护理以来,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产后组的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全面的护理以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指导,产褥期的跟踪、随访等。经过近3年时间的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结论:明显缩短了产妇的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乳母喂养成功率,降低了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产妇精神和心理的健康。

    作者:程国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

    目的:了解某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情况,为提高医护人员护理能力提供借鉴。方法:以某院神经内科9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行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了解评分累计492例次占26.17%,集中在脑卒中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了解累计评分822例次占43.72%,集中在与脑卒中健康护理相关概念;不了解累计评分566例次占30.11%,主要集中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医护人员不同认知程度中年龄、工龄、学历、职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方应加强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并将脑卒中健康护理纳入到职称评定体系当中,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

    作者:薛芳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实习生护理安全防范对策研究

    目的: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以及社会大众维权意识的提高,使得护理工作质量的现状与提高成为更多人关注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帮助实习生更好的进行护理实习,同时更好的保护自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方法:通过对影响实习生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加强实习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来增强实习生的护理安全。结果:通过对实习生的培训和教育,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医患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切实的保护自己,为减少实习生工作压力以及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提供了可能。意义:护理实习生的专业素质与护理质量是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实习生护理安全防范为帮助护理实习生的顺利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我国的护理事业健康发展有着卓越的影响。

    作者:黄蕻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对400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引起听力损失的原因,可以通过对其听力的筛查的通过率及听力损失的发病率来实现。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还没有通过的患者要在出生42天后接受听力复筛,42天后,复筛还是不通过的患者,将在3月龄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诊断性检查。我科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对在我院分娩的大部分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共4000例,其中正常新生儿3500例,新生儿科500例,以上新生儿均在出生48小时后进行检查。检查前用小棉棒清理外耳道,在新生儿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结果:初筛未通过的有100例,其中正常新生儿46例,新生儿科64例。复筛正常新生儿46例中有10例未通过,未通过率为2.8‰;新生儿科64例中有8例未通过,未通过率为1.6%。结论: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基础性工程;存在高危因素听力损失的可能性更大,高危新生儿听力异常明显高于正常儿,应加强对高危儿的听力监测。

    作者:段中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相关性。将我院收治的168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型48例、肝郁脾虚型38例、肝肾阴虚型18例、脾肾阳虚型34例、瘀血阻络型30例。分别对5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TBIL、ALT 、AST 。同时,检测5组患者的血清 HBV -DNA 阴性率。结果:在AST 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在ALT 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在 TBIL 指标值上,瘀血阻络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P<0.05)。 HBV -DNA 阴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结论:探讨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对为乙肝中医证型的分型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乙肝中医诊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析健康教育在膀胱癌患者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易复发等特点。目前对于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三种,其中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是预防复发、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键措施及防止癌细胞种植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缺乏,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化疗药物的作用、出现的问题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进行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化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预防肿瘤复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通过心理疏导提高患者自信心以促其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尽快康复。方法:通过心理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与疏导,逐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从而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结论:心理疏导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缓解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及对策

    随着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加,护患关系日趋紧张,护患矛盾已成为社会众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影响着社会的和谐,这其中有患者的因素,但同时也反映出护理队伍、医院管理、医疗体制等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就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浅谈如何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段朝艳;张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卡马西平致严重血小板减少1例

    1例61岁女性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入院。入院时PL T 0×109/L ,2周前开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入院后给予肾上腺色腙、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白眉蛇毒血凝酶防治出血、奥美拉唑预防消化道出血,入院第2天、第3天、第4天复查血小板分别为:7×109/L、PLT :17×109/L、50×109/L ,期间未再出现口腔渗血及活动性出血。患者于第5天出院,未再随访血常规。

    作者:徐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考察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被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调脂、抗凝、抗心绞痛等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肠溶阿司匹林和益气化痰活血汤,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5%、治疗组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及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作用,临床疗效可靠,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郭健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指导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指导主要内容,探讨护理指导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4例予常规术后功能锻炼,而对照组例给予科学有效的功能锻炼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间功能康复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功能恢复锻炼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3%,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分别为95.7±6.4和85.9±10.2,两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指导能显著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效果,且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管利;叶小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性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辨治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原性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辨治规律,根据患者的病症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5名原性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乏力、腹胀、皮肤瘙痒患者数量明显减少,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结论:对原性性胆汁性肝硬化采用中医辩治方式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龚崇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

    静脉输液现在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护士责任心不强,病房巡视不及时,穿刺技术不成熟,药理知识的缺乏,以及未详细告诉病人输液的注意事项等,常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输液外渗影响给药。

    作者:付晓艳;代卫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使用情况及问题分析

    目的:对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使用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采用自设问卷的方式来调查推广使用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示范县(8个)的相关人员,并以部分人员为研究对象来进行访谈。结果:在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选择上有着很大的倾向性;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推广使用会受到技术价格、人员以及选择服务对象偏好的影响。结论:要进一步优化各个地区在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使用过程,计生部门要加强宣教,使流动人口(已婚以及文化程度低)能够采取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实施避孕,以此提升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张孙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住院新生儿黄疸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光照治疗护理等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干预后两组的血清胆红素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胎便初排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介入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血清胆红素及胎便的排泄,改善黄疸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pura ,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其特点是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并抑制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表现。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血热之邪所致,兼伤及气阴,络损血溢,瘀血阻滞。治疗上,现代医学主张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其次为脾切除和免疫抑制剂等,但有效率均不高,远期疗效差,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常使用凉血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益气滋阴等方法,在中西药两者配合治疗效果中,此药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的治愈效果。故本文对ITP 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郑轶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肾主骨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肾主骨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以2010年-2013年住院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西医组和中医组,西医组口服美洛昔康,中医组采用补肾壮骨舒筋汤加针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显效6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3.3%,西医组显效4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76.7%,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肾主骨理论下采用补肾壮骨舒筋汤辅以针灸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效果较好,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陈瑞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68例行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有1例(2.9%)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有5例发生感染(切口感染、尿道感染各1例,肺部感染3例),感染率14.7%,观察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妇产科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围术期感染,加快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登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