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承志
目的:探讨针对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在围手术期对其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 A1组(观察组50例)与 A2组(对照组50例)。针对 A2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 A1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支持治疗、心理护理以及生活干预等),对比 A1组、A2组患者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效果表现。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A1组优于 A2组非常明显(P<0.05)。在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等方面,A1组优于 A2组非常明显(P<0.05)。结论:针对围手术期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成功凸显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
作者:谭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骨科护理安全环节管理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高骨科护理管理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诊治的116例骨科患者,研究骨科存在安全隐患的源头,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结果:通过对骨科护理安全环节管理进行分析,各类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的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的提高,由原来的60.82%提高到现在的92.6%,明显提高了护理综合质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观念以及规范化护理操作意识明显的增强,提高了患者诊治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降低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提升了护理综合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吴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收集了2003-2013年间17例经我院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C T检查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及 X 线、上消化道造影、CT 影像学特征。
作者:张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研究。方法:对在我院临床患者进行搜集研究标本,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分析并针对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结果:我们队影响检测见过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后,实现了检验工作的高效性,充分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并实现了临床检测中自身的价值。结果:在微生物检测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检验人员应该加大质量认证的力度,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控制,以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广泛的应用。
作者:来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抗生素合并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抗生素合并微波治疗。抗生素治疗:采用奥硝唑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进行治疗;在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微波治疗。对照组患者在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治愈患者9例(45%),有效10例(50%),无效1例(5%),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至于患者4例(20%),有效11例(55%),无效5例(25%),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合并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住院新生儿黄疸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光照治疗护理等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干预后两组的血清胆红素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胎便初排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介入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血清胆红素及胎便的排泄,改善黄疸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女性健康危害极大,这就需要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控制。本文阐述了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原则,并对几种相应的治疗药物进行了机制和毒性反应分析,以期在临床用药上能够达到合理应用的目的。
作者:吴敬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本文就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和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一年时间内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药学心理学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根据观察所得的资料和该病患未进行药学心理学治疗时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与患者交流了解病情,总结出药学心理学在医学保健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效果。结果:通过药学心理学在医学保健中的应用,我院130例患者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舒缓,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身体健康指数上升,幸福指数上升。结论:药学心理学在医学保健中的应用,能够获得更佳的药效效果,为我国医疗机构的用药管理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医疗保健的质量。
作者:苏蕾;白中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病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这种疾病病死率约10%,致残率达50%,存活着中40%以上可复发,且复发次数越多病死率和致残率越高[1],而且现在的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腰硬联合麻醉(CSEA )是一种将脊麻与硬膜外麻醉融为一体的新型麻醉手段,具有起效快、局部用药量相对较小、镇痛完全等优势,现阶段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腰硬联合麻醉在国内无痛分娩的应用现状,以期为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作者:李先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男,59岁,于2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为阵发性胀痛不适,疼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腹泻及黑便,未诉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一小时前患者腹痛加重,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急诊拟急性阑尾炎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精神略差,少量进食,大小便无异常。入院时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浅静脉曲张,腹肌柔软,右下腹部压痛明显,伴有轻微反跳痛,肝区和双肾区无叩击痛,无肌肉强直,未触及液体震颤,未触及包块,肝肋下未触及,M urphy 征阴性,肠鸣音正常,4次/分,未闻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血 WBC12.4*109/L ,N :0.80。腹部彩超提示:腹腔内未探及明显积液,未见明确包块。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完善术前准备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腹腔内可见少许淡黄色渗液,大约50ml ,见阑尾粗长,伴有轻度充血水肿,表面有少许脓苔,无穿孔,与周围无粘连,末端肿大,质较硬,遂行阑尾切除术,术程顺利,患者术后上腹部疼痛仍时有发作,未重视,一直未缓解,出院后病理(2007、08、12):阑尾腺癌。于2007年08月17日再次入院,查B超及上腹部CT 示左上腹部占位,位于胰腺前缘,约4*5CM 大小,密度不均,边缘光整,右上肺占位,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后壁多发性肿块,呈外生行生长,大约6*6*6CM ,考虑胃转移癌可能,遂行胃大部切除术、右半结肠+回盲部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仲为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为防止由免疫性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通过1例交叉配血试验不合后检出IgG 抗-E抗体的病例分析,探讨 Rh 系统抗原和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前筛查并尽可能同型输注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E抗原阴性且多次输血患者会产生相应抗-E抗体而引起主侧配血不合。结论:对于需多次输血患者为避免产生免疫性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和,应先行抗体筛查试验,并尽可能行 Rh系统同型输血。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份收取的80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中可能出现肺部并发症者加强预防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中有1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32.5%;观察组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只有4例,发生率为10%。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风湿疾病免疫患者抵抗力差,容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和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汪江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游离空腔通道造口成型术与中医药介入治疗肝胆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8~2001年采用本疗法治疗36例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6/36,16.7%]残余[或复发]结石,均采用切开胆道造口取石,取净率83.3%[5/6]。本组4例术后因残余[或复发]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再次住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经胆道造口取石治疗后,避免了再次经腹手术。采用本法,成功的预防了逆行性胆道感染,消化性溃疡、盲端综合征、以及结石的复发与再生,从而有效的治愈了胆石病。结论:本法的应用,显著的提高了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胆石病的治疗,不仅仅是消除结石的本身,而且又恢复肝胆结系统的功能。本术式保留了 oddi’s包括括约肌的结构与抗反流的特殊功能,胆汁经原路进入十二指肠。肝细胞产生的病理性胆汁,是胆石形成的基本因素。中医药的介入应用,能够有效的防止病理胆汁的产生。只有正本清源,才有望治愈结石。
作者:陈文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干休所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癌症发病情况,根据老年人群进行体检的结果对比分析提出合理建议。方法:查阅干休所保存的295名老年人多年体检报告、出院诊断记录、各项登记本等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男性组同时患有癌症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生关系比较密切,现就老年人群进行体检时提出合理建议,可以侧重于对男性糖尿病患者的癌症筛查。
作者:叶菲;陈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颈椎病也称颈部综合征或颈椎综合征,是指由于颈部的骨骼、椎间盘、韧带的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软组织,引起的以颈肩部疼痛、麻木、头昏、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颈椎病通常分为6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和混合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据资料显示,该病的年龄有逐步年轻化趋势。颈型颈椎病发病原因主要是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早期,髓核与纤维环脱水变性,椎体不稳,颈肌防御性痉挛,刺激后纵韧带和椎体神经末梢。症状以颈部酸、痛、胀及枕部、肩部不适感为主,颈部活动受限。患者常有外伤、长期伏案工作和睡眠姿势不当的病史。笔者于2011年6月-2012年12月采用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四项检测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方法: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0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纤四项,并按肝穿刺活检进行组织纤维化分期,对这些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结果:慢性肝炎患者不同纤维化分期的血清 HA、LN、PCⅢ及IV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 HA、LN、PC Ⅲ及 IV -C 水平呈正相关(γ=0.632,P<0.01;γ=0.432,P<0.05;γ=0.398,P<0.05;γ=0.456,P<0.05)。结论:血清肝纤维四项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重症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我们按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内科治疗联合吸入性肺炎的抗炎、解痉、平喘,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和机械通气的支持来解除呼吸窘迫。结论:治疗方法成功的使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提高了病人的生存时间和质量,避免了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韩淑亭;冯鹏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和讨论产后出血的患者的抢救护理效果的观察。方法:把从2012年1月份至2013年4月份来我院妇产科为治疗产后出血的共27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产后有出血的患者首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循环量,并且尽量及早查出原因,快速止血,给予人文的、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我院所收治的27例产后出血的患者,没有死亡病例,所有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全都痊愈,康复出院。结论:产科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产后出血,而通过细致、认真的做好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工作和以后的护理工作,抢救的成功率会提高。不仅仅让患者能够留住生命,同时也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陈兴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药学服务其含义为药师直接向患者提供与用药有关的服务,以达到改善患者生命、生活质量的效果与目的。我国的临床药学服务起步比较晚,目前在我国,虽然一些大型医院的临床药师的工作也相当出色,但我国的临床药学服务总体发展缓慢且不平衡。通过分析我国临床药学的现状,找出了临床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我国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作者:于庆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