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陈英和;仲宁宁
目的:探索儿童被忽视、心理韧性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被忽视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UCLA孤独量表,调查了225名初中生.结果:①回归分析表明,被忽视正向预测儿童的孤独程度(β=0.614.P<0.001),心理韧性负向预测儿童的孤独程度(β=-0.582,P<0.001);交流忽视、安全忽视、人际协助、情绪控制进入回归方程(P<0.001);②在孤独程度上,心理韧性高忽视阳性组的儿童显著低于心理韧性低忽视阳性组的儿童,心理韧性低忽视阴性组的儿童显著低于心理韧性低忽视阳性组的儿童(P<0.01).结论:被忽视使儿童产生孤独感.心理韧性可能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年晶;刘爱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30例VD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其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与58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和30例同龄对照比较.结果:VD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痴呆脑梗死组:非痴呆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VD组血清叶酸水平明显低于非痴呆脑梗死组;非痴呆脑梗死组血清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结论:Hcy可能是VD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蔡德亮;张中兴;程灶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妇女承受着不孕症及其治疗带来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症状;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与IVF治疗结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个体因素、不孕症因素和IVF-ET治疗因素等.
作者:李燕;徐慧兰;高士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重症抑郁发作患者的症状特点.方法:以2007年3-5月浏阳市农村抑郁症抽样调查中筛查发现并确诊的重症抑郁发作患者234例为研究对象,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按照SCID的要求调查重症抑郁发作各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在重症抑郁发作的9条症状阳性率依次为抑郁或情绪低落(96.6%)、兴趣或愉快感缺失(85.0%)、疲倦或精力缺失(84.6%)、睡眠变化(83.3%)、饮食或体重的变化(68.4%)、思考或集中注意力障碍(64.5%)、无价值感或不适当的自罪感(62.4%)、自杀意念或行为(37.2%)和精神运动激越或迟滞(27.4%),有7.7%的患者9项症状全部阳性.男性饮食和体重变化阳性率(76.7%)著高于女性(63.5%);女性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阳性率(40.2%)显著高于男性(30.2%).躯体症状中常见的是疲倦或精力缺失,其次是睡眠变化和食欲与体重改变,患者报告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4.53小时.结论:农村社区人群一些症状的阳性率低于临床患者,应进一步加强社区抑郁症患者的症状特点研究,提高抑郁症的主动就医率和临床识别与诊断率.
作者:桂立辉;肖水源;方丽;张德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编制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Online Game Cognitive Distortions Scale,OGCD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117名青少年中进行初测,确定17个条目的正式版本后以分层整群取样法,随机抽取广东省在校中学生495名,分别施测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网络游戏-认知成瘾量表以及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考察青少年嘲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涵盖4个维度,分别是沉湎、全或无思维、在线安慰和短期思维,可解释总方差72.626%,各条目的因子负荷在0.490-0.886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141.586,NFI=0.909,IFI=0.952,CFI=0.952,RMSEA=0.063.量表的重测信度r=0.753,P<0.01,各维度和总量表的α系数为0.740-0.904.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总分、各维度分与网络游戏-认知成瘾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540~0.728,P<0.01),与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也呈正相关(r=0.283~0.413,P<0.01).结论: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王苏;李欢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主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调控问卷、大学生社会适应问卷对6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男生的自主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大二、大三的自主水平无显著差异.大四稍有下降.②自主性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分间均存在显著相关.③不同自主水平的大学生在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均分上差异显著,高自主水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显著高于低自主水平大学生.④自主水平能显著预测个体社会适应状况.结论:自主性与社会适应存在显著相关,不同自主水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差异显著.
作者:李彩娜;邱莎莎;王文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师生专业承诺的现状、特点及其与学习适应性、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应用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适应性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等量表,对665名高师生与272名非高师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高师生与非高师生在专业承诺总分与继续承诺、理想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且高师生显著低于非高师生;②高师生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与专业承诺总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③高师生专业承诺总分及各因子水平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且年级越高,水平越低;④高师本科生与专科生在继续承诺及专业承诺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专科生高于本科生.结论:高师生学习适应性及学习自我效能感各因子与专业承诺总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并对专业承诺总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作者:杨云苏;罗润生;彭春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国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906名湖南高校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同时又有显著相关.②不同子女性别在父母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母亲关爱和父亲控制及鼓励自主上得分有显著差异.不同家长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并与父母文化程度、子女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刘琴;周世杰;杨红君;楚艳民;刘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编制女大学生外表管理行为量表.方法:经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自编女大学生外表管理行为量表.通过对822名女大学生被试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该量表的结构、信度和效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包含言行举止、妆容、服饰发型三个因素;全量表的α系数为0.88,分半信度为0.86,重测信度为0.77: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拟合指数X~2/df,GFI、AGFI、NFI、NNFI、RMSEA、CFI、IFI分别为3.20、0.87、0.83、0.82、0.85、0.085、0.87、0.87.言行、妆容、服饰发型分量表与全量表的相关分别为0.83、0.76、0.82(均P<0.01).全量表与SAAS不相关.与APS、PSS、IMS、SES的相关系数在0.21-0.38之间(均P<0.05).结论:该量表的信效度都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作者:孔姗姗;杨宏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父母对体罚的态度与其体罚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山东省潍坊、枣庄等四个城市选取396名父母.以体罚态度问卷(ATPP)的中文修订版测量父母对待体罚的态度,以假设故事情境测量父母的体罚行为.结果:①父亲比母亲更赞同和认可体罚这一管教方式;父亲对三类违规(谨慎、道德和社会习俗违规)儿童所实施的体罚行为显著多于母亲.②父母对谨慎违规儿童的体罚多,对道德违规儿童的体罚次之,对社会习俗违规儿童的体罚少.③父母对体罚的态度与他们对故事中三类违规儿童所实施的体罚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父母对体罚的态度与其对不同违规儿童所实施的体罚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邢晓沛;王美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在高校样本中,探讨自我效能在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应对量表(COPE)、Frost完美主义量表(FMP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396名高校研究生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回归统计.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适应性完美主义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中的行为迟疑维度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相关程度均在P<0.01水平达到显著;②回归分析显示完美主义和自我效能对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在控制了完美主义及其子维度后,自我效能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自我效能在完美主义及应对方式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适应性的完美主义者自我效能感更高,更倾向于使用问题集中性应对方式.
作者:孙鉴;甘怡群;刘君;陈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本文回顾了近五年中儿童虐待与不同类型人格障碍关系的新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生物学(包括神经内分泌学、神经影像学、遗传学、药物治疗学等)角度进行综述,拟探讨儿童虐待在人格障碍成因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作者:柳娜;张亚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威海市印岁及以上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利用Kessler10量表和自制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调查了6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3042人,其K10分值总体分布为14.47±6.55,13.7%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因素以及躯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结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受诸多因素影响.
作者:周成超;何江江;徐凌忠;孙辉;郑文贵;王兴洲;张希玉;刘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从个体和班级两个层面探讨教师差别行为对初中生学业成绩、同伴接纳和学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1名初中教师及其所带的1438名学生,运用问卷测量方法收集数据,使用HLM处理数据.结果:个体层面,教师差别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同伴接纳和学校满意度;班级层面,教师差别行为仅影响学生的学校满意度.结论:个体层面和班级层面,教师差别行为均会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指标.
作者:范丽恒;李锦;金盛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农村地区受到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包括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行为,考察不同类别和安置方式儿童在生理、心理和问题行为上的差异.方法:在艾滋病高流行地区选取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1221名,以行政村和孤儿院为单位随机或整群取样.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行为.结果:受到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存在一定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和问题行为.不同类别儿童中,双孤儿童的生理健康状况好,而问题行为多,心理健康各有高低;不同安置方式中,孤儿院安置儿童也是生理健康状况好,问题行为多,而心理健康上只在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孤儿院对孤儿的抚养使孤儿在生理健康上有很大的提高,但应加强问题行为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作者:蔺秀云;方晓义;赵俊峰;兰菁;李晓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国际情绪图片系统(LAPS)是美国情绪与注意研究中心为情绪相关研究编制的标准化图片系统.但其各项参数尚未在中国人群中得以完整地评定与验证.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大学生被试300名,对全部704张LAPS图片从效价、唤醒度、优势度三个维度进行了中国本土化评定.结果:中国被试评定虽然与LAPS原始评分具有较高的相关,但是在效价与唤醒度维度上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对于与中国文化特征相冲突的强烈、直接的情绪图片.中国被试在效价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原始结果,而唤醒度高于原始评定.结论:IAPS图片虽然具有较好的国际适用性,但虑及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国研究中应参考本土评定结果选取相关的LAPS图片.
作者:刘潇楠;许翱翔;周仁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编制适合中国小学生的情绪智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结合文献复习、专家论证进行理论建构和条目编写,并对288名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积距相关在0.40-0.68之间;②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9,五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63-0.78之间,重测信度为0.90;③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抽取出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五个,分别为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和认知自身情绪的能力,可解释54.33%的变异;④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性别差异显著.结论:小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刘俊升;周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考察中小企业的基本岗位需求倾向,了解雇主对精神疾病,艾滋病和慢性病求职者的雇佣顾虑.方法:选取中小企业30名雇主为被试,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结果:①50%以上的雇主认为语言技能、任职资格、工作-积极性、忠诚、与同事和睦相处、负责、沟通能力、较少请病假、掌握工作所在地常用语言、外表干净是企业的基本岗位需求.②对精神疾病求职者的雇佣顾虑主要包括工作绩效和人际关系;对艾滋病求职者的顾虑主要为传染威胁;对慢件病求职者的雇佣顾虑集中在工作绩效方面.结论:中小企业雇主对不同类型疾病求职者有不同的雇佣顾虑.
作者:金盛华;蒋玉娜;时勘;石孟磊;林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构建基层党政干部的幸福感结构模型.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收集项目,编制基层党政干部的幸福感量表,并对855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基层党政干部的幸福感由七个因素构成:融洽顺心、事业亲情、家庭幸福、自我实现、自信乐观、子女成长以及社会安定.信度检验结果α系数在0.82-0.93之间.所有项目的鉴别度均在0.30-0.70之间.结论:基层党政干部的幸福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用于相关的研究.
作者:张登浩;胡军生;王登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当前中国医疗和教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管理和机构规范现状.方法:来自中国28.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参与填写了调查问卷.结果: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主要由医学背景人员构成,心理学背景人员约占20%,大部分专业人员为本科学历.大学和中学机构主要由心理学和教育学背景专业人员构成,大学硕士学历多,中学以本科学历为主.此外.医疗和教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都面临着缺乏专业督导、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缺乏伦理规范等问题.结论:中国医疗和教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加强相互合作.
作者:张智丰;易春丽;钱铭怡;钟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