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义梅;付桂芳
目的:本研究旨在编制适合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根据DSM-IV和相关资料中对物质依赖和行为成瘾等的描述,通过个案访谈和前测,编制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条目.将量表在随机选取的北京300名大学生中进行施测,并通过比较依赖得分高低两组的人格(EPQ)和社会状况(自编问卷)差异,以检验量表的效度.结果: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50.依赖得分高低两组在神经质(P<0.01)、掩饰(P<0.05)、适应感(P<0.05)、价值观(P<0.01)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结论:手机依赖量表对大学生中的手机依赖者具有一定的辨别力,手机依赖者在人格和社会状况方面有其独特性.
作者: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检验4-6年级多重成就测验(MATs)的效度.方法:结构效度样本2002例,学科效标样本646例,能力倾向效标样本227例.结果:A、B本分量表和总量表专家评定符合度0.3以上,非常符合的条目分别82%和86%;A、B题本分量表和总量表与学科成绩相关0.23~0.60,与学业能力倾向测验相关0.39~0.66;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2因素时为语、数因子,与分量表吻合,多个因子提取表明可能存在言语、记忆、数算、数形和数理五因子;不同学校和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语文分测验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各种效度考验结果基本符合测量学的标准.
作者:范晓玲;龚耀先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医生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职业承诺的调节作用.方法:对来自武汉市四所三甲医院临床医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层回归分析.结果:①工作-家庭冲突与所有方面的工作满意度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家庭-工作冲突与部分工作满意度(除晋升满意度、利益满意度、报酬满意度和操作程序满意度外)间负相关显著;②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工作-家庭冲突、职业承诺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项对整体工作满意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工作家庭冲突是临床医生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前因,并且职业承诺显著调节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唐汉瑛;马红宇;李超;王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对中国少年智力量表(CISJ)的结构效度作一些探讨.方法:对CISJ的10岁~15岁少年样本资料1440例,进行各分测验之间及分测验与总分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并作因素分析.结果:CISJ的总智商除了与数字背诵和图形识别相关低外,与各项目相关均较高(0.554~0.737),与言语能力商和操作能力商相关程度达到0.90以上,因素分析抽取了言语-理解、数学-逻辑、知觉-组织和注意-分辨四个因子.与CISA的四个因子相符合.结论:CISJ用于少年期能够反映个体的总体智力水平,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作者:虞一萍;赵介城;张新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童年虐待和创伤经历与社交焦虑障碍发病的关系.方法:用童年虐待和创伤量表(CAT)与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尊量表(SES)和社交焦虑自评量表(SAS)施测.其中64人在6-8周后进行了CAT复测.结果:CAT、EPQ的N、E维度、SES和SAS间极其显著相关(P<0.001,SAS的高、低分组在CAT总分及各分量表分、SES、EPQ的N、E维度的平均分均达到差异极其显著水平(P=0.000),社交焦虑组在CAT总分和除惩罚外的其他分量表上均高于正常组(P<0.05,SES、E、N、情感虐待、性虐待(X5)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情感虐待、性虐待是导致成年患社交焦虑障碍的重要因素.
作者:何全敏;潘润德;孟宪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近年来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但关于其成瘾机制的研究还很少.文章在参阅大量网络成瘾和其它成瘾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游戏特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分析,认为导致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发生,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贺金波;郭永玉;向远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编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方法: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由37个项目构成,做了信、效度分析.结果: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0.811)和效度,并用自尊和焦虑作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的效标,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结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作者:周红梅;郭永玉;柯善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上网特征.方法:对某大学近2000名学生(含研究生)进行网络使用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①在学年的各时间段,网络成瘾者的上网时间都多于非网络成瘾者;②所有学生在假期中的上网时间均少于平时,寒假期间的上网时间少,但网络成瘾学生在寒假中的时间减少更明显;③除学校公寓外,网络成瘾者倾向于选择网吧而非自家上网,非网络成瘾者与此相反;④与非网络成瘾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学生在网上的交友、自我调节、自我展示或自我塑造的动机较强,学习或工作动机较弱.与此相应,网络成瘾者的聊天、发帖、打电子游戏、浏览与性有关的网站、当网络黑客等网上行为更多.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在上网时间、场所、动机和行为上均表现出不同于非成瘾的大学生的特点.
作者:易晓明;黄金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自我宽恕(self-forgiveness)是宽恕(forgiveness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特定冒犯事件的反应,也是一种人格特质.自我宽恕能够帮助当事人消除消极性情绪及内在的冲突,促进自我接纳,减轻抑郁及焦虑,促进社会交往.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本文回顾近年来的有关文献,着重探讨自我宽恕的概念、影响因素及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单家银;徐光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使用自我描述问卷Ⅱ对2299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高于女生,女生的语文自我概念高于男生;城市中学生的一般学业自我概念高于农村中学生;较好中学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高于较差中学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②初一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高于其他各年级学生;③中学生的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和语文自我概念与其语文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和数学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正相关.结论: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与其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作者:徐富明;施建农;刘化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效能感和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341名大学生施测.结果:①成瘾倾向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性别、上网年限和每天上网时间等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②利他效能感、情绪控制效能感、沟通效能感、自我价值效能感、自我印象效能感和社交效能感总分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自我价值效能感和自我印象效能感能较显著的负向预测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结论:社交效能感是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倾向较为有效的预测源.
作者:李淑媛;翟成蹊;范士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考察维汉大学生人格、心理健康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方法:用汉语版和维语版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BM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评定汉族大学生962名和维族大学生1006名.结果:①维族大学生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明显高于汉族.汉族大学生的父母较维族大学生父母有更多的过份干涉、拒绝否认.②维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EPQ上除内外向上有显著差异外,余无差异,③维族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质、其它等因子分上与汉族大学生有显著差异.结论:①维汉大学生父母的养育方式的有明显的不同.②维汉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③维族大学生较汉族有更多的心理症状.
作者:夏叶玲;庄淑云;孙英;王俊英;陈晓梅;张俊霞;木拉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气味偏好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初步关系.为在行为层面上研究人格提供新的路径.方法:以艾森克的现代人格理论模型为框架,采用人格问卷和实验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得到个体的气味偏好数据,通过人格问卷得到同一群体的人格各维度分值.结果: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在气味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气味偏好和人格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作者:张静;张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423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总体自我和谐状况适中,总体学习适应性中等偏上;自我和谐的各因素与学习适应性的各因素之间大多显著相关(r=-0.471~0.336);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灵活性是学习适应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判定系数为0.225.结论:师范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作者:胡琳丽;郑全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翻译和修订无望抑郁症状问卷,并测试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用翻译的无望抑郁症状问卷和Beck抑郁量表对大学生进行两次测试.结果:①修订的无望抑郁症状问卷中文版的探索主成分分析显示,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由8个因子组成,累计贡献率为62.733%,因素负荷为0.548~0.937;②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本问卷的8个因子可以合并成一个高阶因子,二阶因子模型是拟合度优的模型;③各分量表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24~0.810之间(P<0.01),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28~0.660之间(P<0.01);④本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24,分半系数为0.7223,重测信度为0.8322.结论:修订的中文版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大学生的无望抑郁测量工具.
作者:易红;冯正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CERQ),对吉林省4所高校812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大学生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自责(F(3.808)=4.686,P=0.003)、忍受(F(3.808)=4.873,P=0.002)、沉思默想(F(3.808)=3.013,P=0.029)这3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抑郁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各维度(除自我安慰)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P<0.00).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灾难化、积极设想、沉思默想、忍受、积极调整和责备他人这6种策略能够预测大学生抑郁35.0%的变异量,其中,灾难化、积极设想与沉思默想策略的预测力较强.结论: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有密切联系,认知情绪调节中的灾难化、积极设想与沉思默想策略是抑郁的较好预测指标.
作者:魏义梅;付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非直义语言与直义语言在大脑中贮存和加工可能是不同的.以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为线索,回顾了包括成语、比喻、诗词等不同语言形式的研究成果,大部分结果揭示,非直义语言加工可能是以右半球为优势的自动化加工.但是关于非直义语言的研究范式、自动化加工的发展过程及社会文化、情感因素对它的影响仍然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作者:钟毅平;屈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考察父子关系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400名幼儿的父亲进行了父子关系量表的测查,并间隔一个月进行重测,还对106名幼儿进行了9个月的追踪测查.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数据与测量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以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会能力为效标的效标关联效度检验表明,总量表及亲密性、冲突性维度与儿童当时及9个月后的行为问题、社会能力均普遍存在显著相关;信度检验也发现,总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1,重测信度系数为0.68(P<0.001).结论:本研究修订的父子关系量表总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作者:张晓;陈会昌;张桂芳;周博芳;吴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文首先从网上偏差行为的概念、网上偏差行为的类型、主要表现形式和网上偏差行为产生的理论等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网上偏差行为未来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网上偏差行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网上偏差行为影响因素、网上偏差行为的影响、网上偏差行为的预防与干预以及网上偏差行为与现实偏差行为的关系将成为今后研究的趋势.
作者:李冬梅;雷雳;邹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验证中学生同伴关系对自尊的影响作用.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汕头和昆明587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检验同伴关系对自尊的影响是否存在,以及影响程度如何.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理想:CMIN/DF为7.694,GFI、AGFI、NFI、IFI、TLI、CFI均大于0.9,RMSEA为0.048.同伴关系中友爱互助有利于自尊的发展,路径系数为0.52;冲突自私不利于自尊发展,路径系数为0.37.结论: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自尊的发展,不好的同伴关系不利于自尊的发展.
作者:赖建维;郑钢;刘锋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