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梁洪

关键词:慢性乙肝, 中医证型, 常规易测检验指标, 相关性
摘要:目的:分析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相关性。将我院收治的168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型48例、肝郁脾虚型38例、肝肾阴虚型18例、脾肾阳虚型34例、瘀血阻络型30例。分别对5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TBIL、ALT 、AST 。同时,检测5组患者的血清 HBV -DNA 阴性率。结果:在AST 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在ALT 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在 TBIL 指标值上,瘀血阻络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P<0.05)。 HBV -DNA 阴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结论:探讨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对为乙肝中医证型的分型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乙肝中医诊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基本内容,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36例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间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患者住院满意度差异。结果:对照组术后并发DVT6例,发生率为16.7%,而实验组并发 DVT2例,发生率为5.6%,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2%和88.9%,两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显著降低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丹;毕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动静脉分流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研究

    目的:对肝动静脉分流影像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44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 CT 和 DSA 图像进行分析,其中70例患者为肝动脉-门静脉(APS)分流,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HVS)患者4例。同时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在 APS中,DSA 的主要表现:门脉主干和相应大分支有36例显示清楚,门脉较小分支有18例显示,较细分支有16例显示。在AHVS中,DSA 动脉期则主要表现为:肝昏迷有1条或者多条显示,主要表现为从细到粗,边缘比较清楚。然而A PS采用C T 动态增强扫描则为门静脉提前显示,但是脾静脉或者肠系膜上静脉则没有显示。当患者存在 AHVS 时,在动脉期间,其膈顶下层面能够看见肝静脉显示。介入治疗:采用 TACE 治疗有76例次、TAI 有30例次。70例A PS 患者中,其中高流量22例、低流量48例。钢圈+明胶海绵+化疗为10例次、明胶海绵+化疗66例次、单纯化疗10例次。结论:在临床上,对患者采用DSA 联合CT 进行检查,能够对肝脏肿瘤患者是否存在动静脉分流情况进行准确诊断;此外,DSA 还能够对分流的流量和性质以及部位进行确定,对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王文革;刘丽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高质量的护理对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我院从2012年5月到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45例进行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选取已出院通过常规护理的病例4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中试验组显效率为35.6%,对照组的27.5%,试验组比对照组好。结论:针对手术后不同的个体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策略,能够促进术后恢复,还可以避免不良反应,提高护理质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总结栓塞形成的主要原因,对高危患者及时检测并在有血液高凝时及时处理,临床上全面预防其发生。

    作者:钱俊涛;杜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接诊的59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观察组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对照组患者采取敷双氯芬酸二乙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度和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治愈率9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余彪;彭杉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入我院实施100例实施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人数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防感染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程度与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体温、感染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合理恰当的预防感染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作者:李红霞;张艳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6例产后出血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的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36例出现产后出血的病例。找到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她们各自的临床资料对于产后出血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是宫收缩乏力24例(占66.7%),胎盘因素7例(占19.4%),软产道裂伤3例(占8.3%),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5.6%)。另外,通过临床观察剖宫产比自然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要高。结论:产后出血对于产妇而言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多样化,不同的分娩方式,孕周、有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当高度重视产后出血,并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产后出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产后出血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绍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孕产妇心理护理在自然分娩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孕产妇心理护理在自然分娩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4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把所有孕妇分为两组,两组孕妇例数均为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孕妇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在产程时长、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各项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降低孕妇在自然分娩时的心理压力,确保自然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罗雅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抗生素合并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抗生素合并微波治疗。抗生素治疗:采用奥硝唑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进行治疗;在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微波治疗。对照组患者在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治愈患者9例(45%),有效10例(50%),无效1例(5%),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至于患者4例(20%),有效11例(55%),无效5例(25%),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合并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尿路结石超声诊断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取超声诊断尿路结石的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于2012年1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且经过体征和临床分析疑是为尿路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采取经腹部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并与终诊断结果相对比,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60例疑是临床尿路结石患者中,其中终诊断为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结石和尿路结石患者依次分别为38例和22例,而超声诊断结果中,25例确诊为尿路结石,其中3例膀胱结石误诊为尿路结石,误诊率为12.0%(3/25),诊断准确率为88.0%(22/25)。结论:对于临床疑是尿路结石患者,采取经腹部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有临床推广价值,可作为该类病症患者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马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热射病的防治

    目的:研究10例患者热射病的急救及激素,改善机体应激状态,纠护理体会。方法:全面有效的降温,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保护及改善重要脏器功能,加强营养支持,加强脏器功能障碍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0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7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1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降温、快速补足液体、纠正缺氧和稳定循环,是抢救热射病患者的关键,正确预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得当,可提高热射病的治愈率。

    作者:张利敏;王莹;陈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或糜烂、溃疡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微血管栓塞等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血减少,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是利用造影导管将微型的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进行腔内超声显像的技术,血管内超声可提供血管横截面积及血管壁结构定性定量分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就血管内超声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杨有东;杨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中治疗依从性、参与健康教育的、血液透析、药物疗法以及饮食控制等遵医行为都表现较好的患者为29例、26例、22例、28例、28例;对照组中治疗依从性、参与健康教育的、血液透析、药物疗法以及饮食控制等遵医行为都表现较好的患者为15例、20例、14例、23例、24例。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

    作者:冯月霞;牛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法在剖腹产后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法在剖腹产后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对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以及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以及感染情况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法是临床中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出血的主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无损伤、易恢复等优势,不会破坏子宫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左俊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试谈主观能动性在中风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患中风病的人数也在增加。由于对中风病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患病率、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其致残率却在逐渐增加。为降低致残率,康复已成为医学体系(预防、治疗、康复)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虽经综合治疗,一部分病人恢复良好,但大部分患者因病致残,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以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为主,配合气功导引、针灸、按摩、心理治疗等方法,能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吕成基;薛志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 CT 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肺动脉血管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对肺动脉血管栓塞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 T 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120例患者经心电图和核素肺灌注扫描、通气显像等进行检查,确诊患者为肺动脉血管栓塞患者,同时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4例肺栓塞直接征象,2例左肺动脉栓塞,为部分阻塞;2例右房栓塞发现,栓子附着在患者右房侧壁,并跟随心脏搏动而进行轻微的摆动。肺栓塞间接征像:82例为右房右室出现扩大,室间隔向左室移位,同时右室/左室的比值增大;38例患者的右房右室内径在正常范围之内。 PE增强 CT 表现:76例患者为三尖瓣反流。结论:对肺动脉血管栓塞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 肺动脉血管造影进行检查,能够有效地对疑似等患者进行明确诊断,简单、方便、没有创伤、价格低廉。

    作者:刘丽媛;王文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针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应用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120例,在所有患者中采用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70例,将其设为 A 组;采用臂丛麻醉的患者50例,将其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 HR以及 MAP等指标的水平以及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表现。结果:在 A 组中,HR水平平均为(95.9±8.2)次,MAP水平为(89.3±21.6),与B组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差异非常明显(P<0.05)。在患者麻醉效果方面,A 组优于B组明显(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过程中,麻醉方法选择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获得的麻醉效果非常好。

    作者:安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治疗延迟的苯丙酮尿症患儿临床探析

    目的:探究治疗延迟的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5例未做新生儿筛查发病的苯丙酮尿症患儿给予有效的诊断,并对其给予饮食等方面的相关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治疗延迟的苯丙酮尿症患儿经过相关治疗后,在体格和智力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能够减少相应的缺陷,预防残疾。给予漏筛出现的延迟诊断、延迟治疗的苯丙酮尿症患儿采用相应的治疗,能够使智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病症减轻。

    作者:徐要选;马德军;杨萌萌;张杨;李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女性不孕症探讨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老中医称不孕症发病率的递增趋势原因较多,可能与晚婚晚育、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相关,且不孕症2/3的原因在于女方,宫颈因素所致的不孕,是不孕症较为重要的原因约占不孕症的10%~20%。

    作者:关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糖尿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个重大威胁,这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产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使得糖尿病的病发趋于年轻化。本文将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人们找到有效的预防糖尿病的措施,同时为糖尿病患者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方法。

    作者:王松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格列美脲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共8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50例,对照组350例。对照组给予优泌林70/30、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格列美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HbA1c、PBG、FBG、胰岛素用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BMI均比治疗前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除治疗后胰岛素用量研究组减少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 HbA1c、PBG、FBG三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6.86%、15.56%,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用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控制低血糖反应发生,减少胰岛素用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中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