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观察

余彪;彭杉刚

关键词: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体外冲击波,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对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接诊的59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观察组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对照组患者采取敷双氯芬酸二乙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度和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治愈率9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在围手术期对其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 A1组(观察组50例)与 A2组(对照组50例)。针对 A2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 A1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支持治疗、心理护理以及生活干预等),对比 A1组、A2组患者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效果表现。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A1组优于 A2组非常明显(P<0.05)。在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等方面,A1组优于 A2组非常明显(P<0.05)。结论:针对围手术期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成功凸显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

    作者:谭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研究

    通过了解经皮穿刺气管穿刺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以及比传统气管切开的优势,根据近几年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的护理研究和进展,从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三方面综合阐述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与方法,以达到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及肺部感染的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的目的。

    作者:吴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益气养阴方合孟鲁司特纳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

    目的:观察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使用益气养阴方合孟鲁司特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益气养阴方,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率(90.0%)较对照组治疗效率(66.6%)显著增加(P<0.05),复发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合用孟鲁司特纳可提高治疗效率,且降低复发率。

    作者:高涛;赵桂兰;王淑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视频网络宣教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视频网络宣教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住院病人的满意度,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2年至2013年3月,对住院患者采用视频网络宣教为观察组,回顾分析2010年7月年至2012,未对住院患者采用视频网络宣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宣教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 =21.686,P>0.05);两组使用视频网络宣教效果差异有显著性(t =24.183,P<0.018)。结论:视频网络宣教易被患者接受,自应用以来不仅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在治疗方面也取的了很好效果。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护士工作量减轻,健康宣教达到新一水平。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很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作者:吴芳萍;罗吉艳;何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之争

    针对目前护理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了全面的研究和调查,简单的分析了有关“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的使用情况。了解到,将护理问题全面替代护理诊断是不可行的。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所提出的护理问题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都需要再验证和深入研究讨论,才会得以发展和使用。但仍需要我们不断提出新的护理问题,提高科学生产力。

    作者:卢凤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总结并介绍整体护理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与普通护理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相比,整体护理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差异性。方法:将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做护理对比,采用整体护理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探视,指导术前及术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解答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的疑问。在股骨颈骨折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出院注意事项,防止患者在股骨颈骨折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采用普通护理的股骨颈手术患者依照基础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对整体护理观察组和普通护理对照组,采用HAND(汉密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的反应应激情况做对比,测定结果显示,与治疗之前相比,治疗后的 HAN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5)。统计发现患者经整体护理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普通护理患者低,(P<0.05)。通过对患者的回访调查发现,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较普通护理满意度高,采用X2检验定性资料,P<0.05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在采用整体护理后,护理效果明显,患者在心理上得到了莫大的支持,身心俱得到康复。

    作者:潘雅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急诊科的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对提高急诊急救病人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应加强硬件建设,配备合理的人员,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结论:注重护理质量管理中的细节管理,可有效地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洪志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发性高血压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作用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老年人的发病率更是出现明显上升,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逐渐上升。在常见和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中,原发性高血压是当前为严重的疾病,而且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都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孙硕;邱祥春;张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病颈型40例疗效观察

    颈椎病也称颈部综合征或颈椎综合征,是指由于颈部的骨骼、椎间盘、韧带的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软组织,引起的以颈肩部疼痛、麻木、头昏、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颈椎病通常分为6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和混合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据资料显示,该病的年龄有逐步年轻化趋势。颈型颈椎病发病原因主要是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早期,髓核与纤维环脱水变性,椎体不稳,颈肌防御性痉挛,刺激后纵韧带和椎体神经末梢。症状以颈部酸、痛、胀及枕部、肩部不适感为主,颈部活动受限。患者常有外伤、长期伏案工作和睡眠姿势不当的病史。笔者于2011年6月-2012年12月采用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以本院7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术前、术中、术后实施有效护理,观察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无患者大出血,5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胃肠道不良反应现象,患者术后住院4~12天全部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6d。结论: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实施有效护理,可以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曹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散光眼配戴散光隐形眼镜后的视觉质量分析

    散光是平行光经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未矫正的散光患者由于不能清晰的将外界事物成像于视网膜上,必然会影响视觉质量。散光眼配戴散光软镜的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配戴框架眼镜的,对比敏感度也好于框架眼镜的。散光眼配戴散光隐形眼镜后能够获得满意的配适和较好的视觉质量,是散光患者的理想选择。

    作者:卢志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在普外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普外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CNP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肛门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7.5%。结论:CNP 有利于提高普外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凤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物理性损害对ICU护士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对ICU 护士物理性损害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进行综述。其影响因素包括机械性损伤、噪音污染、利器损伤、电离辐射等。提出 ICU 护士需提高对职业性危害的认识,从已知的影响因素入手进行积极综合防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降低职业性疾患的发生。

    作者:赵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调查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在医院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护理和治疗工作,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从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Disease Control ,CDC)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3]。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至于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4],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5]。因此,我国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如何减少针刺伤,探讨防范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已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作者:高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与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对支气管哮喘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中临床控制25例,好转8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中临床控制12例,好转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3.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无任何严重的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肖正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平衡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108例

    目的:探讨平衡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平衡针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取穴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63.0%、96.3%,对照组的分别为40.7%、8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平衡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盛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糖尿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个重大威胁,这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产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使得糖尿病的病发趋于年轻化。本文将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人们找到有效的预防糖尿病的措施,同时为糖尿病患者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方法。

    作者:王松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和继发障碍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脑梗塞急性发病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继发障碍的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其继发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降低脑梗塞后继发障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光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与依从性

    目的:观察与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与依从性。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COPD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此外,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有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绳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和噻氯吡啶治疗组,并设置健康对照组。通过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测量 CD63、CD62p的浓度,同时检测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结果:治疗后,噻氯吡啶组患者CD62p和CD63水平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复方丹参注射液组CD62p和CD63水平下降更为显著,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的疗效更好,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作者:撒照华;闫建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