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的影响

撒照华;闫建辉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 噻氯吡啶, 血小板, 脑血栓
摘要: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和噻氯吡啶治疗组,并设置健康对照组。通过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测量 CD63、CD62p的浓度,同时检测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结果:治疗后,噻氯吡啶组患者CD62p和CD63水平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复方丹参注射液组CD62p和CD63水平下降更为显著,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的疗效更好,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

    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为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但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水品层次不齐,因此,在道德修养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从护理人员爱心情感、慎独情操、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尚道德的培养等几方面,阐述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措施,以促进基层医院整体形象的提升。

    作者:郑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40例肝内强回声灶不同医师B超定性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对肝内强回声灶的超声诊断作重复性研究,探讨相同声像图经不同医师定性诊断出现结论分歧的原因。方法:任选三名高年资B超医师对同一图像进行分析,并与临床诊断相比较,得出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间的误差。结论:利用不同医师对同一动态图像的鉴别诊断,既能保证复诊时有较全面可靠的图像,免去同一病例多次重复检查的麻烦,又能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提高B超复诊结论的重复性。

    作者:沈华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疾控档案信息管理收集利用探讨

    文章通过对疾控档案特点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可以有效提高疾控档案信息管理的收集利用。

    作者:耿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一些人长期并且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及劳动体力的下降,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病程长,起病隐匿,不易被发现,往往在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才被发现,患者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进行相关的临床治疗,就会对身体机能和各个脏器造成损伤,而且极易诱发血管、心脏,神经、眼、肾等组织发生病变,终造成器官的缺陷和功能的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终达到提高患者身体和心理素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

    作者:余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刺夹脊穴配合颈牵引治疗颈椎病42例

    目的: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针刺夹脊配合颈椎牵引对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采用针刺颈夹脊穴、神灯照射和颈椎牵引,保证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并在2个疗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后,42例患者,有14例(33.33%)患者痊愈,有17例(40.48%)患者显效,有8例(19.05%)患者有效,有3例(7.14%)患者无效,其总有效率是92.86%。结论:针刺夹脊穴与颈牵引相互配合,能够更加有效地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在医学界中进行广泛使用[1]。

    作者:梁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183例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目的:小儿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183例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疑似间质性肺炎新生儿患者183例,通过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结果:通过诊治发现183例患者诊断率为87.4%,有效率为9.3%,病死率为76.5%。结论:小儿特发性肺纤维化及时的诊断十分重要,通过诊断再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高登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成年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成年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威胁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000例成年人群进行调查,总结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性别的关系。然后根据尿酸结果将1000例患者分成两组。高尿酸血症患者与非高尿酸血症,调查两组患者与结石,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关系。结果:1000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189例,患病率18.9%。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133例,患病率23.37%,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6例,患病率为12.99%,男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X2=11.927,P<0.01,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结石,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性别,结石,肥胖,高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关系密切。

    作者:严俊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与依从性

    目的:观察与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与依从性。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COPD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此外,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有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绳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实施人性化服务在疾控中心管理中的思考

    随着社会发展,日常管理理念正在向企业化管理模式转变,疾控中心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这是疾控中心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思想和管理对策融入到了疾控文化的全过程,其实质就是在疾控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实施人性化管理。以人为主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本文对如何在疾控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从出发点、基本内容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作者:樊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病证关系探讨

    目前治疗疾病的方法众多,但简单归纳主要是中西医结合。多数是将西医确诊的疾病,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将疾病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辩证,然后提出不同证候的基本治疗方法。不论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都要求对病情作深入地分析,然后根据病、证不同制定相应的治则。从同证异病的差异中寻找针对性强,能阻断疾病发展的有效方药。因此,探讨病证关系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优化药物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优化药物治疗分析。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其进行优化药物治疗,经过12周的随访,对其药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患者实施优化药物治疗,96例患者的胸痛症状明显改善,占60.0%;42例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但是不明显进而住院治疗,占26.3%,22例患者没能坚持按医嘱服药病情加重住院治疗,占13.8%。通过对患者进行12周的随访,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到(72.88±11.27)mmHg ,收缩压下降到(125.51±6.59)mmHg ,总胆固醇降到(3.43±0.40)mmol/L ,LDL -C下降到(1.88±0.39)mmol/L。结论:优化药物治疗对稳定心绞痛患者来说是有效、安全的,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郭苗;刘燕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局麻清醒状态下等待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时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中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围手术期抑郁焦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脉搏、血压、抑郁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等待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负性心理,护理人员除了对其进行正常的术中护理,还应当加强心理干预,稳定患者的脉搏和血压,有效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理,使患者树立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凌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患者各50人,分别为慢性胆囊炎组和胆结石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慢性胆囊炎组总有效率(86.00%)与胆结石组总有效率(88.00%)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慢性胆囊炎组用药后的腹胀症状积分(0.89±0.11)分明显低于用药前的(2.75±0.10)分,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胆结石组用药后的腹胀症状积分(0.87±0.10)分明显低于用药前的(2.72±0.11)分,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患者效果明显,能有效患者患者腹胀症状,加快消化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可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朱永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74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发病特点,总结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2月-2013年10月确诊收治的74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主要部位为脐周痛(67.45%)和右下腹痛(26.7%),多为阵发性腹痛,间歇期如常。男性患儿略多与女性,年龄以4-7岁为主,多数患儿腹痛前有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并发于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发热、脐周及右下腹痛是其常见表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确诊,预后良好,但应与阑尾炎鉴别。

    作者:陈峻;杨建;李宝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8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步长稳心颗粒(9克/次,3次/日)与倍他乐克(6.25mg -25mg/次,2次/日)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倍他乐克(6.25mg -25mg/次,2次/日)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明显优于单用倍他乐克组。

    作者:范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76例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为38例观察组(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与38例对照组(应用常常规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从呼吸道症状、生命体征等的好转时间看,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邓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替硝唑栓剂、片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对替硝唑片剂和栓剂在滴虫性阴道炎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接收的78例妇科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使用替硝唑片剂和栓剂的两组患者7天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口服片剂组和外用栓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51.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片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外用栓剂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替硝唑能够有效的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尽管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但是在患者可以忍受的范围内,使用栓剂治疗,不良反应小,但是效果不理想,综合考虑,建议使用口服替硝唑片来进行滴虫性阴道炎治疗。

    作者:刘纯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合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及奥扎格雷钠治疗(10~14)d。对照组常规予以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盐酸川芎嗪、脑蛋白水解物治疗,两组均予以偏瘫肢体功能锻炼及理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合用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熊大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

    静脉输液现在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护士责任心不强,病房巡视不及时,穿刺技术不成熟,药理知识的缺乏,以及未详细告诉病人输液的注意事项等,常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输液外渗影响给药。

    作者:付晓艳;代卫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危重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评估及临床护理

    目的:对危重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360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子和总结,同时对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在360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为48例,占13.3%。然而导致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和卧床时间以及静脉采血次数、心功能、机械通气时间等。结论:对于临床危重患者来说,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比较多,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则能够提高其治疗效果,加速其康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毕源;胡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