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医院做好传染病防控报告的几点思考

黄玉兰

关键词: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病学, 防控
摘要:目的:对我院住院患者传染病的报告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为防止传染病院内暴发流行做好预防工作。方法:根据描述性流行病学及医学统计学原理对我院传染病报告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2月一2013年6月传染病报告人数分别占28.15%、44.44%和50.12%,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乙类传染病居首位,占报告发病例数的73.70%;传染病发病率前5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痢疾和结核性胸膜炎、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3.33%。结论:感染管理控制科对急诊住院患者及住院首次确诊传染病患者作为重点监测,针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加强了预防消毒与隔离防控,3年期间分析定传染病的报告、落实防控措施,无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对法定传染病的督查与防控起到了预防感染的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局麻清醒状态下等待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时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中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围手术期抑郁焦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脉搏、血压、抑郁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等待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负性心理,护理人员除了对其进行正常的术中护理,还应当加强心理干预,稳定患者的脉搏和血压,有效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理,使患者树立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凌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对策

    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病人、护士、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因素及消毒隔离等方面。针对产科护理风险,应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并实行热心接待、细心计划、耐心治疗及暖心沟通等人性化护理。

    作者:戴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议 ICU 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ICU (重症监护病房)是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是集中救治医院危重症患者的特殊护理单元。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复杂,病房又限制探视,对其家属而言也是一种无形的刺激,患者的转归极易诱发其出现各种复杂而强烈的心理变化,或喜或忧,与此同时,入住的急(危)重症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无法自行表达意愿,家属对一切与患者有关的信息都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和愿望。如果患者家属这些心理、伦理危机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对患者的治疗、疾病的预后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可以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闫仕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以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7月我院脑卒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使用康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巴氏指数和NIH-SS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降低,NIHSS评分降低,BI升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作者:邓慧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之我见

    近年来,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发爆发,在给公众生命健康及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提出了挑战。合理有效地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不仅是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之举。本文立足于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现状,对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财政支持不力、紧急医疗缺失以及应对体系待建等问题逐一剖析,并就如何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建立健全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借鉴。

    作者:吕虹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肝纤四项检测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四项检测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方法: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0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纤四项,并按肝穿刺活检进行组织纤维化分期,对这些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结果:慢性肝炎患者不同纤维化分期的血清 HA、LN、PCⅢ及IV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 HA、LN、PC Ⅲ及 IV -C 水平呈正相关(γ=0.632,P<0.01;γ=0.432,P<0.05;γ=0.398,P<0.05;γ=0.456,P<0.05)。结论:血清肝纤维四项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探讨

    目的:讨探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对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8月手术治疗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患者行手术护理配合顺利,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并发症。结论:手术前准备充分,做好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死亡和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蒋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先天性肺囊腺瘤1例

    目的:报道1例先天性肺囊腺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例出生后表现呼吸窘迫样综合症的新生儿行胸部 X 线检查及胸部CT 检查,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常见病因和该患儿的异同,结合胸部X线检查,需考虑少见病可能,并回顾该病产前超声筛查的经验及国外报道的治疗经验。结果:先天性肺囊腺瘤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低,临床可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孕母一般有羊水过多,胸平片上均呈多房型蜂窝状肺囊肿样阴影,并将附近支气管推移,甚至将纵隔推至对侧而出现纵隔疝,囊腔内容可分为含气、含液与含液气三种。囊壁与周围肺组织分界一般较清楚。CT 片能见到其多个蜂窝样结构类似多房囊肿,内有液性密度,囊壁较一般真正囊肿厚而且厚薄不均匀。结论:先天性肺囊腺瘤产前超声检查技术成熟,为CCAM 首选的检查方式,产前确诊不困难,系列超声研究胎儿胸腔病变有助于明确这些病变的具体类型,确定其病理生理特征,预测临床结局,并基于预后形成处理意见,出生后有明确症状者则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无严重合并症及其他异常存在时,预后一般较好。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门诊预约检查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现如今,随着门诊患者人数的逐渐增多,门诊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以及变化才能进行更好的护理服务,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更有必要了解门诊预约检查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因素以及护理措施。只有充分掌握门诊预约检查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够有效提升门诊的就诊率,从根本上保证患者有个良好心理情绪,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韩梅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份收取的80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中可能出现肺部并发症者加强预防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中有1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32.5%;观察组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只有4例,发生率为10%。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风湿疾病免疫患者抵抗力差,容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和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汪江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无菌技术对计划生育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针对无菌技术在计划生育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站收治的需要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对象60例,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计划生育手术中采用无菌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手术形式,比较两组对象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象经过在计划生育手术中采用无菌技术,均未发生术后感染,对照组对象经过一般形式的手术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感染,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计划生育手术中使用无菌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手术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安全,且不会出现术后感染,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冯单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月我院收住的患者110例,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在15岁到70岁之间。110例患者每人静脉采血4ml ,分别注入两个试管中,每管2ml ,其中一管为普通无添加剂生化试管,一管为肝素锂抗凝试管。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个试管中的血液进行多项生化指标的检验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有肝素抗凝剂血液可以避开血液凝固环节,降低溶血情况的发生,测定时可以很好地反应患者的体内情况,可以在急诊时用于生化项目的检验。结论:肝素抗凝血不易发生溶血,在急诊生化检查时可以快速分离血浆,缩短标本的处理时间和结果的回报时间。因此在急诊生化检验时使用肝素抗凝血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方宏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呼吸机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呼吸机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SBP和SaO2等参数加以对比。结果: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和 SBP等参数值均低于治疗前。 PaO2、PaCO2和SaO2等参数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各参数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好,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仲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剂量丙球蛋白治疗新生儿 ABO 溶血病2例

    1临床资料例1患儿,女,5天,发现皮肤黄染3天入院,患儿G3P1孕42+6周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3.6kg。羊水清,阿氏评价1-5/8-10,生后24小时始喂母乳,吃奶好,3天前发现皮肤黄染,大便色黄,尿黄不染尿布。母血型“O”型,患儿为“A”型。母产程中未用过催产素,无遗传病家族史,体检36.5C ,P130次/分,P40次/分,w3.6kg。发育正常。反应好。面色稍苍白,面部,躯干部,四肢,手足心皮肤均黄染,前囟2.5×2.5cm,平,无头颅血肿,脸结膜苍白,唇无发绀,咽,颈软,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肢端温,各原始反射存在。血常规:血色素96g/L ,红细胞2.59×1012/L ,白细胞14.7×109/L ,中性粒细胞46.7%,淋巴细胞43.5%,单柣细胞9.8%,网织红细胞计数10.4%。血总胆红素296.13umol/L ,一分钟胆红素27.16umol/L。

    作者:相荣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调查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在医院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护理和治疗工作,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从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Disease Control ,CDC)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3]。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至于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4],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5]。因此,我国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如何减少针刺伤,探讨防范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已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作者:高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术后拔除气管内导管时诱发哮喘1例

    患者,男,8岁,32Kg ,因双侧扁桃体肿大在全麻下行双侧扁桃体摘除术。患儿原有哮喘史,一般情况尚好,双肺呼吸音正常,术前30分钟肌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3mg。患儿带静脉通路入室,无哭闹。入室时 HR95次/min ,无创血压90/60mmHg ,SPO298%。麻醉诱导,芬太尼0.05mg ,丙泊酚60mg ,琥珀胆碱50mg ,经口插入加强型5.5带囊气管导管。术中控制呼吸,潮气量200ml ,呼吸频率16次/min ,吸呼比1∶2,异氟醚、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术毕20分钟患儿躁动,呼吸24次/min ,不能耐受气管导管,吸空气5分钟,SPO2大于等于97%。拔除气管内导管,当拔管后不到5分钟,患儿出现刺激性咳嗽,逐渐出现双肺哮鸣音,口唇紫绀,支气管哮喘发作,立即面罩给氧,辅助呼吸,静脉注射氨茶碱60mg、地塞米松5mg后肺部哮鸣音消失,症状缓解,哮喘发作10分钟。待双肺呼吸音清晰,呼吸22次/min ,在吸空气下SPO2为98%时,患儿清醒,将其送回病房。

    作者:侯庆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热射病的防治

    目的:研究10例患者热射病的急救及激素,改善机体应激状态,纠护理体会。方法:全面有效的降温,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保护及改善重要脏器功能,加强营养支持,加强脏器功能障碍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0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7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1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降温、快速补足液体、纠正缺氧和稳定循环,是抢救热射病患者的关键,正确预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得当,可提高热射病的治愈率。

    作者:张利敏;王莹;陈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针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应用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120例,在所有患者中采用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70例,将其设为 A 组;采用臂丛麻醉的患者50例,将其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 HR以及 MAP等指标的水平以及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表现。结果:在 A 组中,HR水平平均为(95.9±8.2)次,MAP水平为(89.3±21.6),与B组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差异非常明显(P<0.05)。在患者麻醉效果方面,A 组优于B组明显(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过程中,麻醉方法选择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获得的麻醉效果非常好。

    作者:安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两种修补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修补手术进行治疗,一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无张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无张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的效果更为突出,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贵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脑处理信息量化模型中的细节汇编十四

    文献[1-9]提出了血液循环在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具有时序控制作用,并用量化模型结合结构风险小化相关理论说明时序控制作用的意义。文献[10-22]汇总介绍量化模型中的一些细节,本文将继续对更多细节进行介绍,以期同行能更深入理解该模型。文章对文献[10]的一些举例的表述进行完善,使其更加完善。

    作者:谢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