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张韫;徐倩;陈姗姗;刘俊彦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方法:采用中文版MBI量表对杭州地区省、市和区级医院的1320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不同科室及不同医院类型之间的护士在职业倦怠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一般健康问卷(GHQ)≥4作为参照标准计算不同维度高危险组的划界分,结果显示,41.4%护士情感衰竭程度比较严重、34.5%护士去人格化程度比较严重,44.6%的护士个人成就感较低.其中,13.9%的护士在三个维度上同时存在严重症状.结论:护士群体职业倦怠程度严重,在加强预防和矫治研究时,还应考虑组织情境的影响.
作者:骆宏;叶志弘;秦建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考察PANAS-X总维度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因素结构.方法:对1163名大学生被试施测PANAS-X总维度量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量表的因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两维度相关为自由估计的标准测量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良好,所有项目在对应维度上的完全标准化载荷均在0.45以上;两维度相关为0的独立模型与标准测量模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两维度的相关在男性样本中为-0.01(P>0.05),在女性样本中为-0.06(P>0.05),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ANAS-X总维度量表在中国人群中测量到了两个完全独立的维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性别并不会影响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力;李中权;柳恒超;杜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来自湖南省9所高校的1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责任性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各因子均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责任性呈显著正相关.②领悟社会支持与人格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结论: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起调节作用.
作者:全宏艳;叶茂林;何资桥;周恒彩;龙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14名大学生进行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情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试.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也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仅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仅与主观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男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上差异显著,在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上差异显著,而在主观幸福感以及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结论: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张建人;黄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综合探讨湖南省中学生焦虑发生率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行编制的相关因素调查表、自评抑郁量表(SD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对湖南省5267名中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湖南省中学生焦虑总发生率为20.3%.焦虑发生率在不同学校类型、年级和性别间有差异(P<0.05),但在不同地区间没有差异(P>0.05).学校类型、厌学、抑郁、有自杀想法、家长教育方式和母亲受教育程度是焦虑发生的相关因素.比值比分别为0.744、1.284、5.851、1.907、1.193和0.873.结论:湖南省中学生焦虑总发生率较高,并与多方面因素相关.
作者:胡明;郑磊;夏强;邓艳霞;胡国清;孙振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自我肯定的影响.方法:用GHO-自我肯定量表(GHO-S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372名大学生施测.结果:自我肯定不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差异;内控性、机遇、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自我肯定具有直接影响,内控性可以通过主观支持间接影响自我肯定,机遇可以通过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间接影响自我肯定.结论:不同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的自我肯定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作者:洪冬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农村中学生暴力遭遇与行为问题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3620名随机选择的农村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农村中学生暴力遭遇调查和行为问题评定分别采用WHO暴力遭遇调查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自陈量表(CBCL).结果:3620名被调查的农村中学生,1225人(33.8%)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暴力遭遇;农村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3%(519/3620),暴力遭遇组行为问题检出率(22.4%)高于非暴力遭遇组(10.9%)(x2=99.21,P<0.01),各行为问题因子,包括社交退缩、躯体诉述、焦虑抑郁、交往不良、思维问题、注意力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自我身份等9个因子,暴力遭遇组检出率均高于非暴力遭遇组,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将农村中学生暴力遭遇可能的影响因素,如人口学因素、家庭背景、个人学习成绩等作为控制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农村中学生暴力遭遇有关的行为问题因子,为躯体诉述、交往不良、思维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等因子.结论:农村中学生暴力遭遇者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非暴力遭遇者,暴力遭遇与其自身的行为问题有关.
作者:罗家有;方俊群;晏强;尹逊强;付楚慧;谭彩;李雄伟;熊玲芝;孙振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五人格因素与企业职工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MBI-GS)与大五人格问卷调查了506名某企业职工.结果: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大五人格因素所解释的工作倦怠的方差变异量,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职业效能三个维度分别为28%、24%和17%.具体而言,宜人性是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职业效能的有效预测因子;责任感是玩世不恭和职业效能的有效预测因子;情绪稳定性是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的有效预测因子;而外向性和开放性两个维度对工作倦怠的预测作用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大五人格因素能够有效预测企业职工的工作倦怠.
作者:曾垂凯;时勘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虽然共情概念出现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共情的概念仍是该领域学者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该文介绍西方学者有代表性的共情概念及其演变,分析该领域学者对共情的本质、共情中认知和情感成分关系的不同理解.
作者:陈晶;史占彪;张建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考察社会悲伤与愉快情绪的加工时程特点,以探明社会情绪能否引起负性偏向.方法:16名在校大学生观看社会悲伤、中性与愉快情绪图片,同时记录EEG,离线分析比较三种图片诱发的P2与N2等ERP成分的峰潜伏期、波幅及其头皮分布.结果:与愉快情绪相比较,社会悲伤性情绪使P2潜伏期缩短(177.9→168.8ms),N2波幅增大(-3.4→-4.2μV);P2、N2波幅均表现为右半球优势(左、右半球P2分别为:4.2与5.2μV;N2:-3.1与-3.7μV).结论:社会情绪引起负性注意偏向,并存在心理加工的右半球优势.
作者:郭军锋;罗跃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编制符合中国文化特点并适用于情绪障碍者的非理性信念量表.方法:采用逻辑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法初步编制了非理性信念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的检验.被试共260名,其中焦虑或抑郁障碍及二者共病者230名,正常被试30名.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三个因子: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绝对化要求.条目与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05~0.793,条目与总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354~0.653.分量表与总量表间的相关为0.728~0.877,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414~0.525.总量表的标准Cronbach α系数为0.874,分量表的标准Cronbach α系数为0.725~0.812.总量表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70,分量表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分别为0.626~0.870.总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是0.848,各分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700~0.818.结论:非理性信念量表信度、效度检验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在临床工作中试用.
作者:杨清艳;李占江;姜长青;徐子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国内提出的罗夏测验攻击变量与外显的攻击敌意行为的关系.方法:按照CCMD-3标准选择30名病人施测罗夏测验,做简明精神病量表的评定.结果:①攻击变量的克伦巴赫α系数均在0.78以上;②因素分析将攻击变量归纳为3个因子:攻击行为(28.91)、攻击主体(23.95)、被攻击的结果(23.11),总方差贡献率为76%;③攻击变量中:攻击性内容、潜在的攻击、攻击性情绪、心理伤害和攻击变量总分与简明精神病量表的敌对猜疑因子显著相关,攻击性内容和攻击变量总分在敌对猜疑因子的高低分组上差异显著.结论:部分支持使用罗夏测验攻击变量测量攻击,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作者:阎燕燕;孟宪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状况及其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和卡特尔16PF对21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受试学生中心理虐待阳性者45人(20.83%);忽视阳性者88人(40.74%);不同性别的虐待和忽视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男生心理虐待总分均分、责骂均分、恐吓均分三项高于女生相应得分,差别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虐待阳性组在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等多项个性因素上得分低于阴性组,在怀疑性、忧虑性、适应与焦虑三项上得分高于后者(P<0.05);④受试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等人格因素呈负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等个性因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①受试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多见,男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发生程度较女生重;②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大学生外向乐观、开朗合群、情绪稳定等积极个性特征呈负相关,而与其多疑刚愎、抑郁自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等消极个性特征呈正相关.
作者:廖英;邓云龙;潘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师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方法:运用A型人格问卷与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526名高师生进行团体施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高师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各分量表和A型人格各分量表上的得分除时间监控观和TH因子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外,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个分量表得分与A型人格量表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A型人格者和B型人格者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个分量表得分上均上的得分分别为和36.03+6.01,13.386+4.069,78.85+10.28,34.96+4.53, 152.78+17.1,34.02+5.57, 73.41+9.53,32.30+4.96,142.16+17.09,两组得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A型人格者和B型人格者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个分量表得分上均差异显著,A型者比B型者更加珍视时间,也更善于管理、使用时间.
作者:龚艺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初入狱男性青年罪犯人格的基本特征.方法:采用16PF对273名初入狱男性青年罪犯的人格进行测量,并与其他正常组被试和其他年龄段罪犯的人格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初入狱青年罪犯在B、E、H、I、O和Q2六个人格特质、X2和X4两种次元人格因素和Y1综合人格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青年罪犯在B、C、I、N、Q2五个人格特质和X2、X3两次级因素上存在显著年龄差异.结论:初入狱青年罪犯有较差的人格表现,未来的研究应采用纵向研究的模式进一步探讨罪犯处于不同服刑期的人格改变进程.
作者:朱海燕;宋志一;宋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物质成瘾Stroop任务是考察物质成瘾者对成瘾相关刺激产生注意偏向的一种研究范式.研究者们采用多种实验任务和研究方法,对物质成瘾Stroop干扰产生的心理机制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几种理论解释,但目前这些理论解释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
作者:王金良;吴明霞;余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对自尊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低自尊与许多临床心理现象有关.本文从认知、情绪、行为以及人际关系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外对低自尊个体与高自尊个体之间心理特征的差异的研究,以期理解低自尊与诸如抑郁、焦虑、物质滥用等临床心理现象的病因、病理学关系及治疗学意义.
作者:申自力;蔡太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方法:以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对10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0个月的干预训练.结果:两组被试在阳性项目数、人际、抑郁、焦虑、恐怖这五项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SCL-90总分、躯体症状、强迫三项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1);该干预对男女生的影响程度基本一致.结论:综合性团体心理干预能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训练训练应该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胡义秋;谢光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考查应对策略在依恋与负性情绪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ECR依恋量表、应对方式量表、抑郁和焦虑量表,对8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依恋的焦虑维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等应对策略呈显著相关;依恋的回避维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自责、求助、退避、合理化等应对策略呈显著相关.②应对策略中的求助维度在依恋的回避维度和抑郁的负性情绪间存在较弱的部分中介作用;应对策略中的自责、幻想和退避维度在依恋的焦虑维度和两种负性情绪间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自责和幻想所起到的部分中介作用较为明显.结论:消极的自我模型会导致个体通过消极的应对策略(如自责、幻想和退避)来面对压力,从而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
作者:周婵;耿静怡;蒋奖;贾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父母阴性惩罚与儿童自我概念、社会行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式.方法:运用问卷法,对612名北京市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分别进行了父母阴性惩罚、儿童自我概念及儿童社会行为的问卷测试.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除了直接途径之外,父母阴性惩罚这一变量还可通过儿童自我概念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诸多负面效果.结论:自我概念在父母阴性惩罚与儿童社会行为表现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作者:王燕;张韫;徐倩;陈姗姗;刘俊彦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