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娟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50例正常孕产妇设为参照组,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妊娠年龄、糖尿病史、负性事件、产前未定期检查、焦虑情绪均是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的剖宫产、早产、围产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妊娠年龄、糖尿病史等均是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容易产生不良的妊娠结局。
作者:徐新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儿中,选取400例患儿,将其按照年龄分为 A ,B ,C和D组,每组100例。 A 组为新生儿,B组为1个月-2岁,C组为3-6岁,D组为7-12岁。再根据静脉穿刺方式将每组患儿随机分为2组,静脉留置针组及传统头皮针组,每组各50例,对比2组患儿在穿刺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留置针组及传统头皮针组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组,C组,A 组和D组。A 组与B组患儿,A 组与C组患儿,B组与C 组患儿,B组与D组患儿及C组与D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 组和D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D组患儿中,2种不同的静脉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较大,静脉留置针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传统头皮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不同,静脉留置针相较传统头皮针,可有效较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在1个月-2岁患儿及3-6岁患儿中,效果不明显。
作者:熊吴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冠心病已经成为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临床发病率比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病情严重者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现代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医学上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在临床医学中,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多用药物来进行治疗,有中药治疗,同时也有西药治疗。本文就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药物治疗有关问题进程分析。
作者:姚建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治疗依从性和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传统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对病人相对应的临床护理干预,临床护理以后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宋元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脓毒血症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42名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均经血常规、炎症标志物(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 VCS 参数检查确诊,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平均中性粒细胞体积、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指标值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通过血液净化治疗后有40名患者痊愈出院,1名患者因家庭原因及个人原因放弃治疗,另外1名患者因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抢治疗有效率为95.24%。结论:血常规、炎症标志物(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 VCS参数可作为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肺感染的依据,采用血液净化的方式可提高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袁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老年肺炎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老年肺炎患者,根据患者用药剂量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0mg 盐酸氨溴索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60mg 盐酸氨溴索给予临床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气喘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等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采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给予临床治疗,获得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徐铁红;张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我院于2013年9月9日收治巨大膀胱结石病例,现报告如下:病员杨某某,男,44岁,汉族,未婚,农民。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5余年,加重伴腰部胀痛7天”入院。5年前,病员即出现小便不畅,排尿费力,小便时有中断及尿线分叉情况,症状逐年加重,偶伴小便浑浊及感下腹部胀痛,无明显牵扯及放射痛,均在当地卫生站以“尿路感染”给予其口服“诺氟沙星及三金片”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并未进一步检查治疗。入院时病员排尿十分费力,尿线细如丝,且无法形成尿线,伴双侧腰部持续性胀痛,逐渐波及下腹部,查体:心肺未见明显阳性体征,中下腹部膀胱区膨隆,膀胱区充盈,压之有逼尿感,双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膀胱区叩呈浊音,左肾区叩击痛明显,右肾区及肝区无明显叩击痛。移浊阴性,肠鸣音正常。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于前尿道据尿道外口1.5cm 及8cm 处分别扪及两枚及一枚结石,1.5cm 处结石可以看见,为片状为浅黄色,并于钳夹取出,拟保留导尿因无法将8cm 处结石推回膀胱,而失败。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8.36*109/L ,rbc :2.33*1012/L ,Hb :74g/L ;尿常规示:淡黄色浑浊尿,w bc+++脓球+++;C T 示:1、膀胱内巨大结石,并慢性膀胱炎,双输尿管及肾盂肾盏积水、扩张。2、后尿道区,双肾下盏及双输尿管下点类圆形小结石。3、前中尿道区两个不规则形薄片状高密度影,考虑尿道结石;彩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欠均匀,双肾重度积水伴双输尿管上段扩张;Kub+ ivu 示:双肾积水,浓缩排泄功能稍差,双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肾功能检查示:尿酸:724umol/L ,肌酐:769umol/L ,尿素:43.62mmol/L ,胱抑素 C :3.41mg/L ,内生肌酐清除率:29.15ml/L。入院诊断:1、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期,2、双肾重度积水,3、膀胱巨大结石,4、尿潴留,5、下尿道结石6、尿路感染7、中度贫血。
作者:赵志宏;杨谦;刘永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讨论及分析体检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医院2012年至2013年之间各个科室300病人作为对象,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给与普通护理,二组给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而对比两组的恢复疗效和满意情况。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二组较一组更更有益于患者的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可以有利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疗,使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沟通,缓解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李梅艳;罗海燕;潘莉莉;孙燕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牙隐裂的原因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的216例牙隐裂患者的238颗牙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他们的年龄结构、牙位分布、病因等进行统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0到59岁是牙隐裂多发年龄,一般出现在下颌磨牙。此次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5.8%。结论:牙尖斜度过大是导致牙隐裂的主要原因,采用高嵌体和全冠修复是目前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束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分析原因,提高输液穿刺技术并不断学习药学知识。结果:手术室护士掌握不同原因引起静脉输液外渗的皮肤处理方法。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对静脉输液外渗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黎美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研究孕产妇接受血清检测的结果并分析其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3197例孕产妇产前进行抗- HIV、抗- TP、HBSAg 的检测。结果:孕产妇中,孕期检查1207例,所占比例为37.8%,产期检查1990例,所占比例为62.2%;所有孕产妇抗-HIV、抗-TP、HBsAg 检测的阳性率各自为0.38%、0.47%、3.38%。结论:本地区孕产妇主要表现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艾滋病、梅毒感染率较低,孕期的检验率偏低。经过检查孕产妇的感染性血清标志物,孕妇应当尽早进行检验且及早发现传染病是预防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文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男性护士的培养已势在必行,男护生在专业思想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选择护理学专业身不由己,对护理学专业认知度低,对护理学专业认同度低等问题。
作者:贾维宁;米娅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肿瘤科的126例患者按入住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9%,两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但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显著提高护理满意率、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的疾病转归。
作者:孟晔;刘润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11月住院的50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应用高频探头频率7~10MHz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结果:腹痛组患儿淋巴结数量3~11,平均7±4,无腹痛组1~3,平均2±1,腹痛组淋巴结大直径为(14.5±3.4)mm,无腹痛组为(12.1±3.2)mm,淋巴结平均直径为(10.3±2.2)mm,无腹痛组为(8.3±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对肿大淋巴结定性、定位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涛;李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艾灸对肛裂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肛裂患者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均行肛裂术治疗,治疗之后,治疗组艾灸创面后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对照组单纯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2周后观察两组肛裂愈合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2.1±3.1d ,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15.9±4.28d ,治疗组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对肛裂后创面愈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海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探究临床普外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应采用何种麻醉方法,完善临床治疗方法和麻醉方法。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1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患者麻醉方式以及治疗结果确定麻醉效果。结果:180例患者中全身麻醉占45.56%,局部麻醉占36.67%,胸外膜麻醉占11.67%,神经阻滞麻醉占5%,麻醉总有效率为100%。16例患者于麻醉后延迟苏醒,22例心律过快,30例心律失常,无后遗症,全部患者于围术期无因麻醉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和术中风险,无死亡案例。另外诊断过程中对麻醉方式选择的准确性在90%以上。结论:行不同方式麻醉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较为重要的内容,选择正确合理的麻醉方式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预后,适量使用麻醉药物可改善延迟苏醒,所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对治疗有决定性意义。
作者:冯勇;杨立东;赵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旨在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抽号结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多潘立酮单独用药方法,观察组在多潘立酮基础上给予复方消化酶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0例(66.67%),有效9例(30%),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5例(50%),有效10例(3.3%),总有效率8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医基础理论》对于每一个学医者来说是必须学习的学科,也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但中医的博大精深,晦涩难懂导致很多学生在面对这门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进程,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因此,PBL 教学方法开始进入了专业教学领域,并逐渐开始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良好形式。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的反馈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应用中的体会,为未来的 PBL 教学方法的在中医教学领域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作者:柏文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进展期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观察组实行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化疗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9例(30%),部分缓解12例(40%)治疗总有效率70%;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13.33%),部分缓解6例(20%),治疗总有效率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肿瘤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可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罗文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B超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脏疾病临床确诊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B超诊断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肝脏疾病患者经B超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肝炎者57例,其中乙型肝炎患者所占比例高,其次为甲型肝炎。结论:经B超检查对肝脏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较高,值得关注。
作者:乔成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