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华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72小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入院72小时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丁兆玲;李召森;王均林;王淑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腹部创伤患者诊治分析,总结存在的不足和提高我院救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0日接收治疗的15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验中,肝损伤50例,死亡2例;脾损伤80例,切除78例,修补2例,无死亡;小肠损伤10例,死亡1例;胃损伤5例,无死亡;胰腺损伤3例,无死亡;大肠损伤5例,死亡1例;直肠损伤4例,无死亡。8、肛门损伤3例,死亡1例。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提高对腹腔各脏器损伤的认识和救治水平,能够有效的提高腹部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成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躁狂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它的危害较大,因此引起国内外医药领域的关注。随着研究深入,躁狂症的作用机制也在逐步被揭示,临床上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也层出不穷。因此,对国内有关抗躁狂症类药物文献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找出其中方法学上的不足,提出简明的治疗参考方案,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可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杨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泌尿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对照组74例采用排石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7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结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向华;张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胸腰椎结核是医学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身体残疾,手术是临床中成功治愈胸腰椎结核的重要途径。[1]由于此类手术过程中切口多,体位变换频繁,使得术中进行体位护理的风险加大。要使手术顺利、不留后遗症,一定要保证术中恰当的体位。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前后运用后路内固定、胸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术等临床手术共78例。实践证明,我们采用的体位护理方法安全、可靠,有效治治愈了此类病症。现将体位护理的临床实践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叶丰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深圳宝安区福永街道2012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运用福永街道手足口病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永街道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2012年福永街道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与其他文献相一致。结论: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能评价综合防控措施并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流行。
作者:甘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脉压增大对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的病人80例,同时抽取同一时期高血压没有合并心血管事件的病人80例,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病人为对照组,没有合并心血管事件的病人为实验组,对两组病人采取脉压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病人总体 PP值在40-60mmHg频率高,占总体的65%(52/80);实验组病人总体 PP 值在80mmHg 频率高,占总体的53.7%(43/80),然而40-60频率段当做高血压病人出现心血管时间的初始频率段和对照组病人的 PP的平均值(50.62±7.6)大致相等,所以将60mmHg定义为PP危险界值。结论:对高血压心血管事件进行预测采用脉压增大,可以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可以根据脉压增大进行观察,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赵淑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体位护理对患者胃食管返流造成的误吸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半坐卧位仰卧位护理组,对患者气管分泌物放射活动技计数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咽拭子、胃液、痰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实施半坐卧位护理的患者时支气管分泌物放射性计数明显低于仰卧位护理,仰卧位护理患者咽拭子、胃液、痰液标本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半坐卧位护理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体护理可能导致胃部内容物误吸气道风险,对于可耐受半坐卧位患者,在护理中采用半坐卧位护理对于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体位护理措施。
作者:郑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哺乳后不同时间段采血,寻找新生儿哺乳后足跟血采集佳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出生婴儿中的11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充分哺乳后按照据末次哺乳相隔时间进行采血,分别为半个小时内、0.5h至1.5h之间、1.5h 至2h 之间以及两小时以上。对四组采血难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哺乳末次足跟热敷采血效果明显且不同时间段采血难易程度不一:小于0.5h容易率为60%,0.5至1.5h容易率为94.55%,1.5至2h容易率为80%,大于2h容易率为33.33%。可见0.5至1.5h容易率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佳时机为哺乳后0.5至1.5h之间。
作者:周香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旨在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抽号结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多潘立酮单独用药方法,观察组在多潘立酮基础上给予复方消化酶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0例(66.67%),有效9例(30%),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5例(50%),有效10例(3.3%),总有效率8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妊娠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称为死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围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胎死宫内仍有发生,其原因包括妊娠合并症、胎盘及脐带因素、胎儿因素等。现报道脐带绕颈三周并脐带真结一个致死胎1例。
作者:申宇;王菲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一种,以青少年为高发人群,主要发生在前臂中下段,极易导致侧方、成角、重叠或旋转移位,若不能妥善处理将会对上肢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且出现尺桡骨交叉愈合、骨折不愈畸形愈合等合并症。对于尺桡骨骨折的治疗,临床上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现主要从损伤机制、诊断及分型等方面作如下综述。
作者:梁天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讨论鉴别诊断妇科急腹症与急性阑尾炎的方法。方法:介绍临床妇科常见急腹症的主要症状和对应的诊断要点。结果:妇科急腹症和急性阑尾炎容易误诊。结论:妇科急腹症与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应得到重视,以免误诊。
作者:王云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12,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以及心率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肺部微循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对肺心病和并心衰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文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2%,两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7.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5.1%,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低,安全有效。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流行性腮腺炎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腮腺病毒的嗜腺体性及嗜神经特性已被公认: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但同时合并胰腺炎、心肌炎病例少见,我科于2012月6月10日收治1例同时并发胰腺炎、心肌炎患儿,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常青;吴涛;赵润梅;杨晓玲;刘臻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89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 FM A 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今后可将其作为重型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辅助措施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韩锋;隋建美;徐源;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我院自2005年8月-2007年8月行胆囊切除术病人共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36-80岁,伴高血压的病人8例,糖尿病的病人9例,同时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人6例,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感染。下面把行胆囊切除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介绍一下。
作者:王丽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在呼吸科公务员健康体检中实施健康宣传,探讨和分析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此次进行体检的120例公务员体检人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个观察组。对照组:在体检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健康宣教。结果:经过实施健康宣教后,观察组体检人员的满意度为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51/60)P<0.05。结论:在对公务员进行健康体检时实施健康宣传教育,其能够提高体检人员对工作人员服务等满意度,进而促进体检顺利进行,同时为医院开展体检项目提供的一定的帮助。
作者:崔昵;何发艳;褚南疆;陈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甲泼尼龙与氢化可的松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05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将其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氢化可的松治疗,给予实验组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皮疹、腹痛、便血、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5.5±1.8)d、(1.9±0.6)d、(2.0±0.5)d、(1.8±0.3)d,均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89.6% VS 66.7%,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更佳,甲泼尼龙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严昆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