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丽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探讨与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0年7月到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分成甲组和乙组两组组,每组40例。利用甲氨蝶呤+清宫术全身治疗甲组,单纯运用刮宫术治疗乙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相应治疗,在血清β- HCG 恢复时间上,甲组要明显比乙组高(P<0.05);在住院以及子宫内包块消失等时间上,甲组要明显比乙组短(P<0.05);在治愈率上,甲组为87.5%(35/40),乙组为65%(26/4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要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来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其中较为安全和有效以及与各类型子宫瘢痕处妊娠均适合的方式为甲氨喋冷+清宫术。
作者:杨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方式选择及临床妊娠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1月31日期间收治的8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总计42例采用剖宫产再次妊娠以剖宫产方式结束妊娠;观察组总计42例采用剖宫产再次妊娠以阴道分娩方式结束妊娠,记录分娩过程中的相关指标,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对两种分娩方式、分娩成功率、母子存活率、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全部分娩成功,观察组分娩成功34(80.95%),分娩失败8例(19.05%),失败后均采取剖腹产成功分娩;两组母子存活率都为100%;对照组分娩成功率好于观察组(p<0.05),两组母子存活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出血量、新生儿 Apgar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程时间比观察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可以选择经阴道分娩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妊娠效果,并且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轻产妇的分娩痛苦,确保母子平安,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和推广。
作者:尹遇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TKI)是新一代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其包括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这类药物不仅能加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细胞,还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少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有新的选择。这类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治疗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皮肤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病情,甚至延长生存期。
作者:郑妙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和长期随访复发的关系。方法:依照ALL-XH-99方案将60例患儿分为高危患儿组,中危患儿组,低危患儿组,所有患儿均进行ALL-XH-99方案化疗,随访时间为6~30个月。使用CD45/SSC双参数图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进行微小残留病检测。结果:高危组患儿在诱导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时微小残留病阳性率较低危组和中危组患儿高,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儿在进行化疗6个月时微小残留病阳性率较低危组和中危组患儿高,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小残留病水平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有关,是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余霞;程邦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农村育龄妇女应用宫喜环避孕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234例,将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 T cu380 A 避孕,观察组采用宫喜环避孕,观察两组避孕效果。结果:观察组女性环脱落、带环怀孕、因症取出率低于对照组,术后月经增多、腹痛、白带增多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育龄妇女应用宫喜环避孕不良反应少,带环怀孕、因症取出率低,续用率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惠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已采用1年半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即为一般的护理方式,而对于护理组则将所有患者病情归档分类,按照病情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定期进行心理指导,并制定运动计划。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身体各项功能,心理状态等多方面都有提高。较之对照组,护理组患者身体素质有更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采用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者体质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燕芬;张玉芳;叶甲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血脂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6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体检的2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人员的hs-CRP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 -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水平,并就结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 hs -CRP、TG、TC、LDL -C水平均较对照组高,HDL -C较对照组低,且观察组患者 hs -CRP和血脂水平会随着患者病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 -CRP和血脂联合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黄秉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研究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的临床检验,通过临床检验及时了解妇科病患阴道分泌物乳酸杆菌群情况以及病菌分布。方法:选取了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医治的220例妇科病患,利用五联检试剂盒就病患阴道分泌物实施检测。结果:过氧化氢浓度的检出率为34.1%,唾液酸酶的检出率为20.5%,滴虫阳性的检出率为13.6%,白细胞酯酶的检出率为54.5%,真菌的检出率为22.7%;清洁度为Ⅰ-Ⅱ的检出率是36.4%,清洁度Ⅲ-Ⅳ的检出率是63.6%;其中清洁度为Ⅰ-Ⅱ区间的这一组,其标本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酯酶以及白细胞酯酶所检测出的阳性比例各为22.7%、6.8%、18.2%,清洁度Ⅲ-Ⅳ组,其标本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酯酶以及白细胞酯酶所检测出的阳性比例各为11.4%、13.6%、36.4%;两组所得到的检测结果所存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从本次检验的结果来看,我院妇科门诊所检查的这些女性,其乳酸菌失调与阴道内病菌感染相对比较严重。
作者:夏红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查询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术能力和临床经验,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制定适合患者个体的康复期护理计划,并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102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了康复期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实施循证护理,不仅丰富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打破了护理人员固有的护理、思维模式,而且科学实用的护理模式使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和护理学的专业价值。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疗与防治对策,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住院分娩且产后出血的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有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56例产后出血病例按出血病因分布依次为41.07%、30.36%、25%、3.57%;56例产后出血病例经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等治疗措施后均获痊愈。结论: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较多,针对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围产期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性病后综合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针对我科2012年9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患者展开研究,将患者随机地均分成两组,每组49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为71.43%,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法在治疗性病后综合症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到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3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100例,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牵引治疗,实验组对病人实施针灸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评分以及病人满意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针灸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明显减轻,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毕贵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近五年医院传染病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 Excel 软件对传染病报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09-2013年医院共报告传染病14种3348例,包括乙类传染病574例,丙类传染病2508例,其它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266例。报告病种前5位分别是其它感染性腹泻、手足口、菌痢、水痘、梅毒。上述病种报告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5.8%。结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及性病是医院主要报告病种,医院应加强肠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加大对性病防控宣教工作。
作者:田兴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伴随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抑郁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危害较大的特点,因此引起国内外医药领域的关注。随着研究深入,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也在逐步被揭示,临床上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也层出不穷。因此,对国内有关抗抑郁症类药物文献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可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邓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加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及住院时间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依从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除了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借鉴。
作者:杨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黏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诊治的140例黏连性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治疗,140例患者当中80例患者得到治愈,58例患者出现好转,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8.6%。患者在住院当中出现感染的有4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在经过相应处理之后症状消失,2周为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结论:对于黏连性肠梗阻患者来说,要早诊断和早治疗,唯有如此才能使患者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蒋伟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低年资护士急救综合能力培训效果,以提高其急救综合能力。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多媒体专题讲座、护理查房提问以及实物操作演示等培训方法,对在手术室工作(0-5)年的低年资护士进行常用急救技术,急诊手术准备、接诊,以及和主治医生、手术科室、供应室及相关科室沟通等各方面内容的培训。结果:培训后3个月低年资护士的理论考试得分为(88.6±3.0)分、模拟应急能力考试得分为(92.9±2.7)分、实际应急能力考试得分为(96.8±2.2)分,和培训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急救综合能力培训,能够提高其应急能力,进而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李湘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 V )感染住院婴儿的临床检验及疾病治疗转归。方法:对符合(CM V )感染的69例侵袭神经系统婴儿进行实验室检查、脑干视听觉诱发电位及疾病转归综合分析。结果:除神经系统损伤外,肝功能异常41例,心肌损伤者22例,贫血15例。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后,68例临床治愈,1例无效。结论:人巨细胞病毒(HCM N )感染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损伤,单磷酸在治疗方面有很好疗效。
作者:赵晓瑞;杜开先;黎伟;臧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儿童皮肤性粘膜淋巴综合征采用优质临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3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皮肤性粘膜淋巴综合征的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患病儿童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对患病儿童实施优质临床护理,临床护理以后对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性粘膜淋巴综合征采用优质护理,可以获得明显临床效果,不但可以使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也使患病儿童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对比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为医师用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埃索美拉唑,对照组患者40例,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的40例患者治疗3周后治疗总有效100%,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接受受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患者治疗症状总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索美拉唑应用于胃溃疡的治疗中疗效更为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胃溃疡治疗中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