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膈炎6例的护理体会

姜娅;王天祝;陈亚娟;李艳;范希君;陈玮;陈萍

关键词:颈部,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纵膈炎, 颈深筋膜间隙, 并发症, 感染性疾病, 纵膈脓肿, 治疗效果, 临床, 纵隔炎, 易误诊, 心包炎, 感染灶, 生命, 患者, 病人
摘要: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的感染性疾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临床上也比较容易误诊,感染灶往往可以沿着颈深筋膜间隙下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纵隔炎、纵膈脓肿及心包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我科自2010年至2013年共收治6例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膈炎6例病人,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康复期的护理效果观察

    通过查询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术能力和临床经验,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制定适合患者个体的康复期护理计划,并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102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了康复期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实施循证护理,不仅丰富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打破了护理人员固有的护理、思维模式,而且科学实用的护理模式使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和护理学的专业价值。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碳酸氢钠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口腔真菌感染患者84例,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研究组予以碳酸氢钠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48h后有效率以及治疗7d后的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碳酸氢钠较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具有更佳的效果,可将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杨桂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子宫穿孔两例误诊分析

    病理性子宫穿孔临床比较少见,易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笔者近遇到两例,现分析如下:例一:66岁,主因突发性腹痛9小时,伴恶心呕吐,以腹痛待查,上消穿孔?收住我科。查体,神清,痛苦病容,T37.2℃,P128次/分,R28次/分,BP130/90mmHg ,腹部微隆,全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轻度腹肌紧张,未触及腹部肿块,叩诊肺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弱。外生殖器肛门未检。化验血RT WBC 10.0*10g/L ,N87.2%,Hb 136g/L .尿RT 蛋白质(+2)白细胞1-3个/HP。随机血糖13.9mmol/L ,X线胸腹部正位片提示:1.心肺未见异常;2.两膈下游离气体。心电图提示:1.窦性心动过速;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初步诊断:1.腹痛原因待查,上消穿孔?;2.泛发性腹膜炎;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糖尿病?经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拟上消穿孔修补术:(取上腹正中切口),术中见上腹腔有少量脓液,胃十二指肠未见穿孔病灶,向下腹部探查见阑尾呈炎症水肿,表面有脓液,疑为化脓性阑尾炎,即行阑尾切除术。而后再向盆腔探查,见盆腔有较多灰黑色粘稠脓液,呈恶臭味,探查子宫发现子宫底破裂穿孔,直径约2.0*1.5cm ,穿孔周边壁薄呈炎症坏死型。立即请妇科行台上会诊并向家属追问病史,家属提示数月来阴道分泌恶臭液体。终确诊为化脓性子宫炎并破裂穿孔,而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报告:宫颈慢性炎,子宫腔内为大量渗出坏死组织,子宫肌层充血水肿有炎细胞浸润并穿孔。术中取脓液行普通需氧菌培养48小时无细菌生长。术后第10天因合并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家属放弃治疗。

    作者:仇根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四部控制法在护理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四部控制法在护理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实习的90名学员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名,观察组采用四部控制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对两组学员的考核成绩及学习兴趣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学员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调查问卷发现,观察组学员的学习收获及学习兴趣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临床教学管理中应用四部控制法教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有效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员的护理能力。

    作者:朱华芳;刘光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COPD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补肺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0.0%、73.3%),且治疗后的 FVC、FEV1、FEV1/FEV%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补肺汤在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官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到2012年两年的糖尿病患者处方为分析对象,对该项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近年来,我院门诊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片、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格列喹酮、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格列吡嗪、格列吡嗪缓释片、吡格列酮十一种,分为第二代磺酰脲类、α2葡萄糖苷酶抑制物、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与胰岛素促泌剂几种类型。在2011年与2012年销售金额排名第一的是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的使用金额下降,二甲双胍变动情况不大,格列吡嗪变动情况较大,在2011年与2012年,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片使用始终排在前三名,变化大的为格列吡嗪,由2011年的第4名下降为2012年的11名,其他药物两年的排名变化并不大。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因素实施不同的阶梯治疗方案。

    作者:黄大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内科活血化淤的临床治疗体会

    淤血是一种病理变化的症状,其也是一种严重的病邪,直接对患者的脏腑器官产生一定程度的作用,这又反过来影响病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对于这种疾病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中医活血化瘀法,这种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本文将对中医内科活血化瘀在临床治疗上的体会展开全面的论述。

    作者:王国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临床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总结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50名结核病患者,总结分析其使用抗结核药物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抗结核病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较多不良反应。结论:应当及时识别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且妥善进行处理,为抗结核病的成功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杨茂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生殖道发生感染同宫颈癌发生前的病变,以及宫颈癌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患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发生之前病变的患者共235例,对其进行生殖道项目检测,包括 HPV检测、CT 检测、HSV -2检测以及EBV检测,对生殖道发生感染同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发生之前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生殖道检测项目中,HPV感染率是97.2%,CT感染率是96.0%,HSV -2感染率是63.4%,EBV感染率是38.5%,两个组进行比较后,具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发生感染同患者出现宫颈癌以及发生宫颈癌之前的病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需要进行重视。

    作者:胡瑜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为了保证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降低其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探讨有效的防跌倒干预措施。方法:运用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加强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危险因素的预见性及动态护理评估,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分≥4分者,制定并落实跌倒的相应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跌倒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的意识,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院接受治疗的60例膀胱结石患者随机平分为经尿道术组、造瘘术组各30例,经尿道术组行经尿道电切镜外鞘联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造瘘术组行经皮耻骨上膀胱造瘘钬激光碎石术,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膀胱结石均得以完全清除。无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经尿道术组创伤比造瘘术组小,造瘘术组碎石清石比经尿道术组快,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膀胱造瘘钬激光碎石术对膀胱结石进行治疗均具有显著疗效,而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创伤稍小,但碎石清石时间较经皮膀胱造瘘钬激光碎石术长。

    作者:刘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参附注射液与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与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为 HIE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1例足月 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 A 30例和对照组B 30例,对照组 A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照组B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参附注射液与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患儿治疗症状改善的情况,同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评分,进行三组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①治疗组患儿各项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指标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A、B ,差异亦存在显著性(p<0.05)。②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A、B ,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NBNA)评分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治疗后7天和14天治疗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A、B ,差异亦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与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缩短神经损伤修复时间,加快症状改善速度,能够优化 HIE现有治疗方案。

    作者:彭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剂量的西地那非(SIL)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有效剂量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因呼吸窘迫综合症所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4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给予剂量为0.3 mg/kg、0.6 mg/kg、1.2 mg/kg、2.0 mg/kg 西地那非治疗。结果: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6~12h、24~48h、48~72h、72~96h、96~120h患儿肺动脉压力(S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循环收缩压(SB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论:口服 SIL 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上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有效剂量为每次0.25-2.0mg/kg ,6h给药1次,随着剂量增加,降低肺动脉压力效果逐渐增加,显示存在一定剂量依从关系。

    作者:孙淑兰;张俊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70例泌尿科患者病情的影响和应用价值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泌尿科患者病情的影响与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所接收的140例泌尿科患者作为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采取干预护理对策,对两组患者病情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7.14%,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48.57%,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科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病情具有极为明显的积极影响,且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莉娟;桂雯婷;李敏;丁清;甘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和分析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手术的效果分析,并探究并发症和置留时间。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尿路手术患者中随机的抽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了双J管内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置管时间1-24个月。结果:在筛选的120例研究对象中其中感染率为5.83%,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8%,住院时间平均为10.32±1.12d ;通过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针对尿路手术患者采用双J管内引流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操作较为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志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NDF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Barthel指数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住院总费用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88%,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6%和76%,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友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盆腔炎后遗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将上述选取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医保留灌肠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该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付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临床探讨

    目的:对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进行临床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2例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对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62例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中,3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59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62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都超过0.80,62例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中死亡21人,死亡率达到了33.9%。结论: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具有急、危、重等特点,不仅有很高的致死率,而且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很高,需要医护人员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以提高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达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后腕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后腕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12只成人新鲜防腐上肢标本,月肱骨中远段截骨,将肘关节保留,所有患者均经肉眼观察和X 线摄片观察,然后制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模型,将标本固定于生物力学仪上,加载2分钟,并采用专用仪器和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对患者受力面积、关节压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压敏片分析,在关节接触面上,大于0.3MPa的接触面积为(125.3±7.8)mm2,平均应力值则为(0.349±0.028) MPa ,而峰值应力值则达到(0.449±0.019)MPa ,另外,月骨接触面积为(63.3±7.8)mm2,平均应力值则为(0.358±0.028)MPa ,而峰值应力值则达到(0.411±0.019)MPa ;随着桡骨短缩的确增加,小舟接触位置应该向着桡侧移位,而月骨接触位置则应该向着侧面移位。经过压敏片分析,发现其着色情况明显减轻,则月骨接触面积无明显的变化。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后会影响到腕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要求要尽量解剖复位,及时纠正关节面移位、桡骨短缩、桡偏等情况,减轻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孔令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妇幼保健医院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创新

    探讨妇幼保健医院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创新,从而更好地为其优势学科和重点专业服务,本文重点分析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方法及模式。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