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艳秋
目的:探讨眼科B型超声对感染性眼内炎诊断的作用。方法:对37例临床诊断为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眼科B超检查作回顾性分析,并将结果与玻璃体手术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眼科B超诊断眼内炎符合率为87.5%,B超显示玻璃体混浊程度、形态、分布的特点,与术中观察结果相符。结论:B超对感染性眼内炎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铜仁市城镇人口正常人群的骨密度(BMD)情况,并讨论BMD的分布规律及铜仁市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BMD 测试方法采用法国Osteospace超声骨密度仪,将所有参测者按年龄和性别分为7段,采用峰值BMD 减去2.5SD 为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 SOS 指标上,女性与男性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性的跟骨超声速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而同年龄段两性之间,女性跟骨超声速率均比男性低。在骨质疏松发病率方面,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比男性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铜仁市6000例正常人群调查,得到骨质疏松的预防重点对象是女性群体,但是老年群体男性的骨质疏松症也同样不可忽略,需加强预防和防护。
作者:张劢;晏兴凤;向静;朱继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髋臼骨折的患者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髋臼骨折后采用的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髋臼骨折后采用的是保守治疗,两组患者的在接受治疗后的2~5年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随即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及翻修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失血量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失血量(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柏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总结出这一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结果: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基本痊愈27例占60%,部分痊愈13例占29%,植物状态1例占据2%,死亡4例占9%。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严密动态的病情观察及科学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周岑;罗勇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方式选择及临床妊娠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1月31日期间收治的8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总计42例采用剖宫产再次妊娠以剖宫产方式结束妊娠;观察组总计42例采用剖宫产再次妊娠以阴道分娩方式结束妊娠,记录分娩过程中的相关指标,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对两种分娩方式、分娩成功率、母子存活率、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全部分娩成功,观察组分娩成功34(80.95%),分娩失败8例(19.05%),失败后均采取剖腹产成功分娩;两组母子存活率都为100%;对照组分娩成功率好于观察组(p<0.05),两组母子存活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出血量、新生儿 Apgar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程时间比观察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可以选择经阴道分娩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妊娠效果,并且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轻产妇的分娩痛苦,确保母子平安,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和推广。
作者:尹遇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手术后结石总体清除率为78.8%,术中大出血改开放手术3例、术后迟发性出血5例、3例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行肾动脉栓塞术后止血、1例肾动脉栓塞术后出血不能控制、行患肾切除术。1例输尿管支架管脱落,经输尿管镜下重新放置,术后4周顺利拔管。其他病例都顺利完成并无异常。结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虽然是微创手术,由于手术操作和经验的因素,出现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所以要提高手术技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当并发症不可避免时,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行手术防止症状进一步恶化。
作者:花应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方法,规范临床护理教学,加强护理人才培养的力度。方法:建立临床护理教学组织,其中包括有护理部主任,主任助理以及各科护士长,他们负责全员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完善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的管理制度,保证带教老师和护理实习生能够在临床护理教学和学习中有依据可循。结果:通过规范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护理实习生对于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显著上升;护士临床护理工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护理教学水平的提升,是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学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腹部创伤患者诊治分析,总结存在的不足和提高我院救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0日接收治疗的15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验中,肝损伤50例,死亡2例;脾损伤80例,切除78例,修补2例,无死亡;小肠损伤10例,死亡1例;胃损伤5例,无死亡;胰腺损伤3例,无死亡;大肠损伤5例,死亡1例;直肠损伤4例,无死亡。8、肛门损伤3例,死亡1例。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提高对腹腔各脏器损伤的认识和救治水平,能够有效的提高腹部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成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化护理应用在胫骨骨折患者中的效果以及对术后肢体功能回复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给予优质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骨折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对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地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米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应用于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医院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和进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提高医护质量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文首先介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有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强医院间竞争力,促进资源共享,然后介绍医院信息化建设现存的主要问题,包括不规范的医院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数据库不完善,缺乏科学指导信息化建设和医院信息系统落后,后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改善医院的管理模式,统一制定信息系统的应用操作标准和加强科学指导信息化建设。
作者:刘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放射诊断疗效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诊治的食管型颈椎病患者65例,分别予以食管吞钡的放射诊断、食管的内窥镜和颈椎C T 等检查方案,分析患者检测效果情况。结果:65例患者颈椎体前缘均存在程度不同骨质增生,并且形态存在区别;其中颈椎6发生52例次,颈椎5发生58例次,颈椎4发生20例次,颈椎3发生16例次;同患者可存在多处形成椎体骨赘,颈椎前缘的骨赘高度为5-6.9mm为5例次,高度6-9.9mm为13例次,高度10-12.9mm 为24例次,高度为13-14.9mm 为13例次,高度大于15mm为12例次。食管吞钡的放射诊断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结论:针对食管型颈椎病患者予以食管吞钡的放射诊断,方法简单且安全有效,费用花费较少,没有痛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作者:谢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我院于2010年12月~2013年12月间共接收老年髋关节围手术患者60例,本文根据对这60例老年髋关节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工作,总结了对于老年髋关节围手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这些预防护理方法包括对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对患者病情发展的密切观察,使患者注意血管的保护减少血管的损伤,制定详细的主被洞功能锻炼计划。本人认为在老年髋关节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可以减少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的发生。
作者:周颖;顾顺波;李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常见并发症,探讨对其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方法总结88例慢性重型乙肝肝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和护理要点。结果:并发症中腹水发生率高,为85.22%,上消化道出血25%,肝性脑病39.77%电解质紊乱73.83%等。结论:本组88例慢性重型乙肝肝炎患者并发症经密切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配合实施到位的护理措施,预防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其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陆英凤;郑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护理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问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观察、体位护理等方面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病房环境的改善、健康知识教育、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效果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并发症统计方面,对照组的患者有11例(26.8%)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没有1例出现并发症,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鼻内镜治疗鼻中隔的临床护理中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NDF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Barthel指数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住院总费用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88%,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6%和76%,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友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男性护士的培养已势在必行,男护生在专业思想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选择护理学专业身不由己,对护理学专业认知度低,对护理学专业认同度低等问题。
作者:贾维宁;米娅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12,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以及心率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肺部微循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对肺心病和并心衰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文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淤血是一种病理变化的症状,其也是一种严重的病邪,直接对患者的脏腑器官产生一定程度的作用,这又反过来影响病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对于这种疾病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中医活血化瘀法,这种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本文将对中医内科活血化瘀在临床治疗上的体会展开全面的论述。
作者:王国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科常见疾病。治疗以止血、纠正贫血、恢复排卵功能为原则。近年来,大量研究者对功血的治疗进行了分析,笔者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并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对功血的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并分析现存问题,对功血治疗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韦柳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性病后综合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针对我科2012年9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患者展开研究,将患者随机地均分成两组,每组49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为71.43%,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法在治疗性病后综合症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到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