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5例CT及M RI诊断分析

林子和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CT, MRI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CT及M RI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一2013年5月收治的45例病人,经CT、MRI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进行回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的诊断.结果:股骨头坏死的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68.9%及91.5%,结论:MRI在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优于CT.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治疗骨关节炎的3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6例,对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进行为期1.5年的随访,优良率达83.3%,术后HS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且P<0.05.结论:应用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冯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

    目的:观察运用推拿和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30例患者进行运用推拿手法中的滚法、按法、揉法、摇法、捏法等手法和运动疗法施术于患者的肩部和上肢,以一指禅按揉患侧的肩井、曲池、合谷等穴,所有患者每天治疗一次,治疗前与后进行评定和对比,然后比较疗效.结果:经过使用推拿和运动疗法后收到良好效果有28例.结论: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经过运用推拿和运动疗法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使功能恢复的更好.

    作者:李保良;毛小强;商宏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的基本特征.[方法]结合临床,利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影像学诊断中的基本表现加以分析,对45例患者影像检查的特征性改变,归类统计.[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其X线表现及CT/MRI表现有其基本特性.X线片以腰椎间隙不均匀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以及Schmorls结节有其特征;CT表现更具有特征,以其椎间盘后缘局限性突起,突出的CT值高于硬膜囊CT值和硬膜外脂肪移位为其特点改变.其MRI表现T1加权象信号强度与高信号强度的硬膜外脂肪及低信号强度的硬膜囊形成鲜明对比,诊断意义可以成为佳影像手段.[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常见的在椎间盘变性基础上的髓核疝出,其X线表现及CT/MRI表现有其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付丽;杜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根管治疗期间急诊症的原因及治疗

    目的 分析根管治疗过程中出现急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56例前牙根管治疗病患,展开原因分析,之后选用较地塞米松(DXM)、碘仿和樟脑酚(CP).结果 对42颗急症反应的前牙患者分别采用DXM碘仿和CP进行治疗,经卡方检验,DXM碘仿的疗效(82%)明显好于CP(45%),P<0.05.结论 根管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急症,这种现象和患者牙髓状况、牙位等重要关联,用地塞米松碘仿对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韶辉;兰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消毒供应中心物资管理存在问题与防范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是现代医院不可或缺的部门,他们承担着全院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1]工作以及一次性材料的储存与发放,随着医院业务不断扩展,床位急剧增加,医院消毒供应工作量也相应增大,由于品种杂、数量多、供应广、流量大[2]、器械、物品、材料使用频繁,这造成物资管理工作困难.笔者针对2009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之间物资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司慧君;张云平;王惠玲;赵贾;赵亚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术中采取保暖措施对手术病人的影响分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对手术患者给予术中保暖对其预后的影响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手术患者的术中保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以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中保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低体温、躁动、寒战发生率以及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体温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在对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手术情况,对其给予适当的术中保暖处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几率,而且还可以适当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清醒时间,其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因此,在对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可以对本研究所提高的保暖措施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牛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铜川市某院2012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

    目的: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分布情况,探讨医院疾病的监控重点,为医院今后做好卫生防治工作及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医院病案室每日录入的病案首页为依据,按ICD-10标准分类,对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前5位死因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医院按疾病构成动态,加强重点科室的建设,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强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作者:张金婵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地塞米松联合葡萄糖酸钙辅助缩宫素预防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葡萄糖酸钙辅助缩宫素预防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06年8月到2013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高龄剖宫产产妇218例,将产妇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在术前静脉滴注l0葡萄糖酸钙20ml+地塞米松l0mg,并于胎儿娩出后注射缩宫素20u;对照组单纯在胎儿分娩后注射缩宫素20u.观察两组产妇术中和术后12h内的出血总量.结果:联合组产妇总出现量(255.24±5.43)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葡萄糖酸钙辅助缩宫素治疗,产妇出血量较单用催产素明显减少.

    作者:池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青岛市黄岛区2010-2012年溺水分布研究与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与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构成危害人类的三大疾病负担,而溺水则是重要的意外伤害之一.在美国,0-5岁儿童主要死因为中毒和溺水,每年19000例死于公共场所的伤害中常见的死因就是溺水.在我国,0-14岁年龄段溺水死亡率高达14.90(女性)/10万-24.25(男性)/10万,是该年龄段的死亡首因.为减少溺水伤害带来的损失,现将青岛市黄岛区2010-2012年间发生的59例溺水病例进行描述性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刘立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ELISA法检测丙肝患者血清中抗HCV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丙肝患者血清中抗HCV的效果.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丙肝患者血清中抗HCV水平,检测出的阳性标本再用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 ELISA法检测30例丙肝患者血清均为阳性,用胶体金吸附试验法检测阳性24例,阳性率低于ELISA法.ELISA法检测抗原包被浓度为1.25 IU/L时,仍可检出阳性标本.结论 ELISA法检测丙肝患者血清中抗HCV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刍议急性颅脑损的麻醉处理

    目的 对急性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中选取了该院自2009-2013年接收的8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麻醉处理,对麻醉药物的使用、麻醉时间、患者清醒时间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本组87例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较好,手术之后能快恢复清醒.

    作者:赵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成年人血清SOD水平调查

    目的 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与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就诊成年人血清(男622例,女562例,按年龄分成5组),采用邻笨三酚比色法检测血清SOD水平,并按性别、年龄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组统计和分析.结果 成年人血清SOD水平:男性150.1U/ml,女性156.3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岁前男性血清SOD水平高于女性(P<0.05),而60岁以上年龄段男性血清SOD明显水平低于女性(P<0.01).在39岁后男性三个年龄段血清SOD水平均下降明显(P<0.05),而女性60岁前的三个年龄段血清SOD水平维持较稳定水平(P>0.05). 结论血清SOD水平与年龄、性别有关,女性血清SOD水平下降比男性晚,下降幅度较男性小.

    作者:罗雯;陈青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分析

    目的: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34例,对患者麻醉的时间、清醒的时间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术后因病情过重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为4例(11.76%),肺部出现感染的患者为3例,器官功能出现衰竭的患者为2例,其余2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73.52%).结论:充分的做好患者术前的准备工作,针对出现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合适的麻醉,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在手术中的成功率,加强麻醉的管理,降低了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风险率.

    作者:祁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吞咽功能评价对预防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噎食及误吸的护理指导效果探讨

    目的 防范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发生因吞咽障碍引起的噎食与误吸事件.方法 通过对132例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病患者吞咽功能的评估,发现3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的障碍,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指导因药物不良反应致吞咽障碍的男性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结果 干预后一年,132例患者未出现噎食,仅2例患者出现吞咽误吸.结论 吞咽评估可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致吞咽障碍的病例,对这些病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避免意外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超声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阑尾炎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选择我院阑尾炎患者100例,均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阑尾炎诊断率,阑尾炎经手术后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率,比较两者关系.结果 经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出阑尾炎89例(89%),漏诊11例.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准确性较高,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耿小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扬州市邗江区邗上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措施

    目的 分析扬州市邗江区邗上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并探讨应该采取的措施.方法 根据<扬州市慢性病防治工作规范>,结合笔者工作社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利用系统软件进行管理,为慢性病患者进行多样化的服务,现就该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作一分析,根据目前的现状探讨合适的管理措施.结果 在该社区中,患病率高低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目前呈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的现状.结论 通过对慢病采取规范化管理能有效的改善慢病的预后.

    作者:范爱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针刺腰骶部华佗夹脊穴治疗前列腺病典型病例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腰骶部华佗夹脊穴治疗前列腺病的典型病例临床疗效.并加以归纳、总结,探讨出通过针刺的方法治疗前列腺病的新方法.方法:门诊选择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痛患者各10例,单纯采用针刺患者腰骶部华佗夹脊穴.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均有效,前列腺痛疗效好,慢性前列腺炎次之,前列腺增生症疗效差.结论:单纯针刺腰骶部华佗夹脊穴治疗前列腺疾病对不能耐受药物等治疗的前列腺病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建波;黄超;李月芹;张俊青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教具应用

    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护理等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其内容庞杂、概念繁多、结构式抽象难懂,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加之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多,使该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较为平淡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这种平铺直叙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应积极探索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将医学生化中的多个知识点生活化,用教具体现我们身边的生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毛伟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品管圈在感染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推进感染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通过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书,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医护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改善情况.结果:感染科医护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缺失率由改善前的97次/天,下降至改善后的15次/天;目标达标率130%.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感染科医护手卫生管理质量,提高护士管理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管理模式的改进和科室文化的形成,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郑书芬;黄莉敏;张娟;孙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信息化管理辅助医院绩效考核的尝试及成效分析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制度辅助下的医院绩效考核系统设计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在信息化管理辅助之下进行考核系统构建与落实一年后的效果数据,了解绩效考核的效果.结果:绩效考核一年之后,医护人员满意度内部测试和患者好评外部测试都获得明显提高.结论:以信息化管理制度辅助医院绩效考核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保障考核的准确度,实际效果显著,值得有效推广.

    作者:向孟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