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慧君;张云平;王惠玲;赵贾;赵亚静
目的:对社会因素剖宫产进行临床评价,为提高产科质量提供资料.对2009年1-6月和2013年1-6月社会因素剖宫产的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对2009年1-6月和2013年1-6月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阴式分娩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社会因素剖宫产差异有显著性(P〈0.01),2013年剖宫产率,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分别为79.1%、43.0%与2009年剖宫产率相比有明显的显著性(P〈0.01).2013年阴式分娩率为20.9%低于2009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是保证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陈志平;李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对运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儿童咳嗽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随机将我院在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咳嗽患儿160例分成观察组和比较组两组,每组80例.比较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比较组的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淋巴韦林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相应治疗后,在睡眠质量以及咳嗽改善上,观察组要优于比较组(P<0.05),两组在流鼻涕上差异不明显(P>0.05)[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35例显效,40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8%[比较组15例显效,38例有效,2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6.3%,观察组显著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在治疗儿童咳嗽,尤其是急性咳嗽上,药物治疗配合布地奈德+淋巴韦林雾化吸入有着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以及较高的依从性,可以在很短时间当中把症状给有效控制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蹇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阴道B超与腹部B超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就诊的早期超声诊断孕妇200例,对患者进行早期B超检测及腹部B超检查,对检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观察诊断效果.结果 经腹部B超诊断确诊率仅为60.0%,阴道B超其诊断效果明显好于经腹部B超诊断效果(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阴道B超早期诊断确诊率较高,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安灵芝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养阴潜阳类中药治疗围排卵期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宫宁汤(生地、玄参、麦冬、白芍、地骨皮、女贞子等)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9%,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方治疗围排卵期子宫出血有甘寒养阴,育阴潜阳的疗效.
作者:乔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通过考察我国药学服务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文献查询和综合分析的方法.结果:我国药学服务的开展受到认识因素、制度因素和人才因素的制约,需要加强认识,配套制度,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以推进我国药学服务事业的全面发展.结论:药学服务是现代药学发展的新方向,为全面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新思路,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为药学服务的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卢建峰;师耀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进一步探讨儿童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特点与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0年我院发生的25例过敏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25例病例为输液过程中发生的药源性过敏性休克. 25例患儿中治愈24例,转外院1例(后经随访治愈出院),患儿预后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以便安全、有效地用药.
作者:金保红;陈惠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早期场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9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费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排便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等方面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早,营养费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对比较少,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进行干预能够加快患者恢复病情的速度,有效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对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有着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建书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熟练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可以及时、准确给予患者治疗,以及抢救病人.否则反复穿刺既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引起护患之间的矛盾,甚至还会怡误抢救、治疗时机.因此,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至关重要.
作者:沈连迎;梁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现如今阴式超声(TVS)已成为妇科超声检查的首选,与常规腹部超声相比,阴超诊断上有明显优势,如空间结构及软组织结构有更好的分辨率,但医师们应意识到技术上的失误,这些失误则可能引起误诊及误治,本文意在讨论几点可能会出现失误的地方,同时在行阴超检查时应注意到的几点.
作者:李鸣;蔡辉;叶静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从健康教育方面探讨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消化道出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其均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强健康教育的方式辅助患者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为78.8%,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5%,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加强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作者:林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本文主要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的共同体的障碍、中医基础理论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路径特点这三方面进行了思考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柴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对异丙酚无痛人流中的口服或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在临床中的作用进行观察.方法:对我站收治的60例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进行随机的分为两组,一组是在进行手术之前4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的患者为观察组,一组是在手术之前没有服用任何药物位对照组,通过对两组进行麻醉效果,宫颈松弛,用药量及手术的时间,追加药物的例数还有注药前、注药后2分、术后的血压、心率及呼吸的变化加以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的观察,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宫颈松弛、用药剂量、手术所用的时间、追加药物的次数都有明显的差异(P<0.01);观察组在注药前和注药后2分,对手术后的血压、心率及呼吸的变化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对照组在术后的血压、心率和注药前进行比较得出有显著的差异(0.05>P>0.01).呼吸暂停的有4例.结论:在异丙酚无痛人流术前口服或在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可以软化宫颈使宫颈变得松弛,减少在手术中的大量出血和一些不良的现象出现,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及安全有效的扩张宫颈的方法,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冉华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0名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外科的Kaprini评分要比内科的Kaprini评分高(P<0.05);患者D-二聚体大多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大部分患者有Ⅰ型呼衰;经超声心动图与CT检查血栓部位主要位于右肺动脉;患者病死率为10.0%.结论:肺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外伤或骨折、高龄、深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心肺疾患、妊娠和分娩等.肺栓塞病死率高,较难控制,提前预防、早期发现与积极治疗可能减少本病的致死率.
作者:王红宇;高艳娣;张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自制五子复聪散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耳腔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治疗,每周一次,辅以口服激素及抗生素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用自制五子复聪散外敷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00%,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五子复聪散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作者:孙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应用自理模式为患者实施护理,以培养自护意识,提高自理能力.方法: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性选择护理模式.结果:22例病人在住院期间无并发症的发生,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降低了致残程度.结论:应用自理模式能帮助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护理,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段智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加压疝气带治疗婴儿脐疝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以取得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之间收治的婴儿脐疝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组普通疝气带治疗组和加压疝气带治疗组各30例,两组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和对比.结果:加压疝气带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普通疝气带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压疝气带治疗婴儿疝气,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加强应用推广.
作者:刘进红;卢小粮;揭苏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索治疗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急性细菌性膀胱炎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氟哌酸200mg,3次/天,口服;呋喃坦叮100mg,3次/天,口服.对照组用呋喃坦叮100mg,3次/天,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0天.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6%,复发率6.25%;对照组治愈率78%,复发率25.4%.结论 氟哌酸、呋喃坦叮联合治疗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刘通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科患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对判断抗菌药物的应用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方法白细胞检测采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法;C-反应参考蛋白检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结果 308例儿科病毒性感染患者白细胞为(4.6±1.4)×109,C-反应蛋白值为(3.1±2.3)mg/l,与162例健康体检者白细胞为(5.3±1.1)×109,C-反应蛋白值为(2.6±1.7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例细菌性感染患者白细胞为(14.8±3.4)×109,C-反应蛋白值为(60.3+19.7)mg/l,与健康体检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值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112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都升高的患者,考虑为细菌感染组,经抗生素治疗5-8天,病情明显好转,95.7%儿科患者的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84.1%的儿科患者WBC明显降低.结论 白细胞、C-反应蛋白都是炎症反应标记物,均可作为儿科患儿鉴别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的指标,用来早期判断、识别感染的存在.多数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效时白细胞、C-反应蛋白均会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下降快更快.
作者:李慧群;杨学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生妇科炎症性疾病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因妇女生殖系统的复杂性和病因的多样性,导致其根治不及时或不彻底,极大地困扰了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本文对常见的妇科炎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介绍了相关的预防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作者:袁梦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阴式超声在卵巢血肿的临床价值,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被查疑为卵巢血肿患者50例,患者都分别于1、3、6个月月经干净3天复查,其中自行消除的则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结果 本研究中,50例患者共有15例患者其肿块自行消除,而有35例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术后干预,并且都已经康复出院.其中发现患者的误诊共有5例,其中炎性包块2例,囊性畸胎瘤3例.误诊率为10%,相对于传统检测手段而言,误诊率较低.结论 阴式超声诊断卵巢血肿的准确性较高,准确性达90%,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术后康复率以及手术的针对性,并且诊断率的提升,降低了患者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