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华;张永强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的方法。方法:从临床选取18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在游泳后采集足跟血,对照组新生儿在沐浴后采集足跟血,比较两组采血难易程度。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后进行足跟采血可以明显提高采血成功率。
作者:陈白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彭解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手术治疗后的的相关护理方式与要点等。方法:对于外伤性癫痫的5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后对其进行了严密的观察,加强对其的监测与护理,在康复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进行有效的加强。结果:在手术结束半年后对其进行访问,其中有38例患者对于治疗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结果,4例患者在术后的疗效较为显著,5例疗效相对较好,而有3例患者则效果不明显。结论:外伤性癫痫属于顽固性的癫痫手术中好的一种方式,在术前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是进行手术治疗的基础与前提,而在手术后进行密切的观察与护理则是对其康复或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并对其治疗策略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与2007年至2013年间接受治疗的36例患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失血量、X线透视时间以及Sanders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在失血量和X线透视时间方面均较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 Sanders 评分方面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髋螺钉退出,1例出现髋螺钉切割并诱发髋内翻畸形。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具有固定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较之于动力髋螺钉(DHS)应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低温等离子消融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后发生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低温等离子消融扁桃体切除术的21例术后出血患者,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术后7至10天出现出血,5例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出血。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全部患者痊愈出院,没有出现临床并发症的病例。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大程度的降低低温等离子消融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症状的发生。
作者:乐慧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我校药学专业在新版教学计划中新增的一门专业课程,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开展了一定的工作,确保了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巩固,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赵有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方法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及时的急救处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观察组患儿复发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是临床处理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在急救过程中,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急救效果,改善患儿预后,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黄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09至2011年我院共有20例患者接受气管管套护理,他们均是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论: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需要提供气管套管护理服务,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胡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的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在 Hb、BNP、Ccr、CI等的情况。结果:在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功能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较大,能够使患者的左心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郭红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治疗秋季腹泻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36例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13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名68例,对照组实施消化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感冒、呕吐及腹泻缓解,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感冒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26.72±1.62、12.1±0.35)、32.4±1.46)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快速缓解秋季腹泻患儿感冒、呕吐、腹泻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屠蓓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分析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两种穿刺点定位方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32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用 Kilka推荐的定位方法做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该组患者的穿刺点定位在 K 线的中点;对照组用 Greher 推荐的定位方法做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患者相关指标,仔细观察是否出现气胸、血管刺破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的概率分别是52.8%和15.4%,前三次穿刺成功的总概率分别是84.7%和49.3%,放弃的概率分别是7.4%和10.7%,27例穿刺成功的平均进针深度是36(24~50)mm。结论:单独考虑穿刺成功率,Kilka的定位方法是效果较好的穿刺定位法,对成年患者的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较适用,其进针深度在48mm 之内。
作者:陆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探讨较为适合的剂量。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基础治疗方法(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脱水、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1日20mg ;观察组应用辛伐他汀1日40mg ,睡前顿服。疗程12周。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9.04%、51.03%和98.13%,常规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1.21%、27.50%和85.26%,两组三项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中断治疗均自行恢复正常,均无肌痛、过敏等反应。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剂量有较好疗效,而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因此在严密监测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文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高血压急症病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并进行随访工作,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查记录。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急症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工作。其中高血压脑病患者有5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有7例,恶性高血压患者有10例,并发症脑卒中患者有8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3例。结果:80例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高血压脑病治愈人数为39例(75%),高血压危象治愈人数4例(57.14%),恶性高血压治愈人数6例(60%),并发症脑卒中治愈人数6例(75%),并发性心肌梗死治愈人数2例(66.67%)。结论: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当患者出院之后也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随访观察,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以免病情恶化。
作者:宋海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的作用,能够对女性患者的妊娠进行终止,因此临床中主要是应用于避孕、各个时期妊娠的终止,现在在治疗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中也有所应用。
作者:侯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多种突发因素,如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麻醉或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均可影响通气不足,乃至呼吸停止,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急性呼吸衰竭。还可因急性物理刺激性气体吸入、严重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引起肺组织损伤,产生渗透性肺水肿所致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以急性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的严重低氧血症的呼吸衰竭。现场抢救:急性呼吸衰竭多突然发生,应在现场及时采取抢救措施,防止和缓解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保护神经、循环、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一般健康人体内存氧量约1.0L ,平静时,每分钟氧耗量为200mL -250mL。一旦突发因素引起呼吸终止,机体能保持肺循环,仍能藉肺泡与混合静脉血的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差,继续进行气体交换,这称为弥散呼吸,它可为机体额外提供1.5-2min ,使动脉血氧分压保持在脑组织产生不可逆转损伤水平之上。所以当呼吸停止,应立即在现场清理口腔分泌物,在呼吸道通畅条件下,作间歇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但操作者应注意,先作快速深呼气至残气位,再快速吸气至肺总量,即将气吹入患者口中,这样呼出气的氧浓度较高。如有条件作带气囊导管的口腔插管,可手控简易呼吸囊进行人工通气。如发生心脏骤停,还应采取有效的体外心脏按摩等有关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随后再调用呼吸机进行合理的机械通气。
作者:陈鸿雁;王锐;李春丽;张兰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不同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2例 NUGIB患者根据内镜治疗方法分为注射组、金属钛夹组、喷洒组、微波组各38例。结果:金属钛夹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明显优于注射组、喷洒组、微波组的81.58%、63.16%、47.37%(P<0.05);金属钛夹组的立即止血率也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针对 NUGIB患者,应用金属钛夹的止血效果为明显;应根据患者病变特点、范围,选择佳的治疗方式,保障治疗质量。
作者:李红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生是医药事业的接班人,应该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然而医学生专业课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考试作弊原因包括对不及格的恐惧、对好成绩的渴望、从众心理和不平衡心理、举报者被孤立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作弊手段多样复杂,作弊行为对学生、学校、社会产生危害;学校应从加强医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评估制度、完善考试管理措施等方面着手改善作弊现象。
作者:朱必法;徐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宝石C T 能谱成像在肝内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8例肝血管瘤、12例肝转移瘤、18例肝细胞癌),均行能谱CT 的能谱扫描模式(GSI)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及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测量病灶、正常肝组织和腹主动脉的能谱参数,并计算不同期相、不同能量水平下发现病灶数,对2组间上述测量指标进行两样本 t 检验。结果:70kev 图像上小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140kvp图像。结论:CT 能谱成像的定量分析对肝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对小病灶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能提高检出效能和诊断准确性。
作者:赵金凤;张同;刘建宇;吴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急性鱼胆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急性鱼胆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前后各数据如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经洗胃、催吐、导泻、补液、利尿以及血液透析之后,患者各项数据如BUN、Cr、ALT 以及 AST 显著减少,且痊愈出院,效果显著,讨论鱼胆中毒会导致患者多个脏器受到损伤,其中以肾、肝、心以及胃肠道为严重,采用血液透析法可以有效的治疗鱼胆中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崔荣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34岁,已婚,因“停经48天,阴道流血10余天,下腹痛半天”于2012-10-07急诊入院。既往史:2005年及2007年分别顺产1次,人流5次,药物流产1次。查体:体温:36.2℃,脉搏:88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92/64mmHg。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下腹部及右下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明显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患者10分钟后突发下腹痛加剧,即测血压88/50mmHg ,精神萎靡,自觉头晕、乏力,急诊B超示:右附件包块5cm ×5cm ,血常规示:血红蛋白40.0g/l ,生化全套未见异常,行后穹窿穿刺抽搐不凝血4ml ,考虑盆腔内出血,异位妊娠破裂可能性大,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急诊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病人清醒术毕安返病房,即测血压111/68mmHg ,术后给予心电监测,测血压、脉搏、血氧1次/半小时,予头孢孟多酯钠2g ,2次/日抗感染、注射液白眉蛇毒凝酶2单位,2次/日止血,血浆500ml补充凝血因子,补液等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患者夜里咳嗽后诉胸闷,给予低流量吸氧,症状无明显改善,胸闷加重,伴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血氧饱和度80%并逐渐下降,低至50%急请呼吸科会诊,医生会诊后示:患者精神差,血压105/65mmHg ,左肺呼吸音正常,右肺呼吸音减低,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30次/分,心律齐。初步诊断:肺栓塞,急查血气分析,血常规、生化全套、血清肌钙蛋白、血清肌红蛋白、凝血全套、D -二聚体,床边心电图,转 IC U 给予呼吸机辅助面罩给氧,进一步检查排除DIC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暂停输血,控制液体输入量,患者血氧饱和度90%以上,血常规未见异常,生化全套未见异常,血气分析示:肺泡动脉氧分压差307.8mmHg。心电图正常,床边胸片见右侧气胸,右肺大部分萎缩,双肺纹理明显增粗,追问病史,患者诉3天前出现胸痛、胸闷,可自行缓解,无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未在意,未就诊,考虑患者气胸为肺炎导致自发性气胸可能性大。请呼吸科医生给予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可见大量气体排出,患者胸闷症状明显好转,停呼吸机辅助治疗,自主呼吸后血氧饱和度维持95%以上。患者术后尿量少,术中及术后补液估计5000ml ,为预防肺气肿,给予速尿20mg静脉推注,控制液体滴速,减少液体输入量,患者双肺纹理明显增粗,考虑双肺炎症,因患者入院后急诊行手术治疗,未能行胸片检查,根据其胸片炎症表现,考虑为入院前感染可能性大,同时患者行全身麻醉,术中行气管插管,为预防误吸导致肺部厌氧菌感染,改抗生素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2.25g ,1次/8小时抗感染联合奥硝唑治疗,继续观察病情变化,术后9天患者恢复正常,给予办理出院手续。
作者:王艳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