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ICU病房中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表现

逄永成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 ICU, 肺部感染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ICU病房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探究其临床表现的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医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00例,其中在ICU病房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27例,并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对2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有27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感染率为27.00%,因此,可见在ICU病房中由于某些原因发生肺部感染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感染率很高,与其有关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滥用抗生素药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间长短.发生肺部感染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29.63%)、进行神经功能的评分(33.4±9.91)分明显高于不发生肺部感染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2.74%)、进行神经功能的评分(21.3±8.13)分,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死亡率较高,并且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很慢;对于ICU病房发生肺部感染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来说,其重要的致病菌是格兰阴性杆菌,并且该类细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治疗感染主要是用选择抗生素类药物.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入院前急救与转运治疗分析

    目的:对急性创伤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有效降低死亡发生率.方法:随机对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的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分析,在现场对48例患者的伤情及时评估并实施有效及时的救治方案,在转运病人的途中,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经过一系列院前急救措施后,对到达医院前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院前及时急救和转运,48例病人中有41例被安全的送进医院治疗,43例脱险,其中7例发生死亡,2例在赶达现场前已经死亡,2例因在转运中循环衰竭死亡,3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于急性创伤休克病人而言,有效及时的急救、转运过程中病情的监测和对病人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可以使抢救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春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析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儿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5例慢性鼻窦炎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手术后鼻塞、头痛症状改善,鼻甲缩小,鼻腔通畅,脓性分泌物消失,10天痊愈出院.结论:鼻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对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儿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内镜手术已经成为慢性鼻及鼻窦炎手术治疗的主要选择方式.

    作者:马义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除四害档案规范化管理分析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除四害的工作就没有停止过,作为新中国卫生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可以根据一个是否有四害存在以及存在数量的多少,来判断这个地区的卫生情况.在除四害的工作中,建立好一个专门的档案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就除四害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进行探讨,讨论除四害档案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作者:陈风玲;梁德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和高校体育教学的客观重要性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然而,从近几年来对我国大学生健康监测结果发现,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体育锻炼对增进体质健康具有公认的作用, 同时也是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在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同时,加强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以及长远意义.

    作者:王海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河区肺结核病人在DOTS策略下的疗效分析

    临河区地处巴彦淖尔市中部,现辖七个乡镇,168个行政村,10个办事处,人口52万,地域面积2354平方公里.临河区疾控中心结防科是临河地区唯一的结核病防治项目单位,承担着临河区的结控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再加上本地人口居住分散,基层卫生力量薄弱,使临河区结控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控制结核病的流行,加强结核病的管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我们充分发挥临河区疾控中心的作用,建立健全了三级防痨网络,并加强健康教育工作,除村医参与督导外,另外还培训家庭督导员和志愿者督导员,各级人员均参与肺结核病人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的管理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赵俊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100例的疗效观察

    原发性高血压史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的因素很多,患者的主要表现是血压升高,可能伴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1].它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尽早控制高血压,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联合治疗则是降压达标的有效措施. 本文主要就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观察患者的出血量从而对症做治疗和护理.结果:本组60例53例患者痊愈出院,有7例患者病情好转自动出院.结论:,密切的观察患者病情,并且给予护理,可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愈率,主要是防止再次出血的关键环节.

    作者:张鉴颖;张艳;王文多;蔡宇;吕玖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心肌梗死致心脏破裂死亡后抛尸一例

    简要案情2009年7月5日晚9时许,某男,62岁,被人发现死在通往某县污水处理厂的砂石路上.尸体检验尸表检验:尸长165cm,发长8cm.尸斑呈淡红色,位于腰背部等低下未受压部位,压之褪色.尸僵形成,位于肘、膝等大关节部位.颜面部稍青紫肿胀,右前额0.25cm×0.2cm挫擦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5mm,眼球睑结合膜点状出血,口唇紫绀,下唇粘膜1.2cm×0.2cm、0.1cm×0.1cm粘膜下瘀血.

    作者:胡松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青岛市黄岛区2010-2012年溺水分布研究与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与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构成危害人类的三大疾病负担,而溺水则是重要的意外伤害之一.在美国,0-5岁儿童主要死因为中毒和溺水,每年19000例死于公共场所的伤害中常见的死因就是溺水.在我国,0-14岁年龄段溺水死亡率高达14.90(女性)/10万-24.25(男性)/10万,是该年龄段的死亡首因.为减少溺水伤害带来的损失,现将青岛市黄岛区2010-2012年间发生的59例溺水病例进行描述性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刘立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民营医院文化和谐促发展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的核心竞争力,是促进医院和谐发展的精髓.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必将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而民营医院的竞争压力更大.民营医院要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可以说,医院文化是未来医院管理的主流,培育先进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根本途径.

    作者:杨林;张南;姚华;王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术前交接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术前交接的成效.方法 将257例患者按时间分为对照组125例和观察组1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交接,观察组将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应用于术前交接,分析术前交接存在中的问题及原因,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如制定术前友情提示卡、术前交接流程图、术前交接核查表等,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结果 观察组术前交接手术延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 <0.01),观察组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患者术前交接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降低了手术交接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作者:胡婵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在中晚期前列腺癌(PCa)中的应用,提高中晚期PCa的治疗效果及根治性.方法 采用大限度切除瘤体的TURP及综合方法治疗中晚期PCa患者56例.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56例随访6~66个月,尿路梗阻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PSA明显下降,33例术后PSA维持在正常较低水平24个月以上,无进展生存率达89.29%.结论 TURP加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中晚期PCa患者生存质量及无进展生存率.

    作者:刘丽;张二峰;周文定;赵学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我院抗菌药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院内治疗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现状,找出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的不科学行为,为日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7月1日于我院实施抗菌药物治疗的300位患者病历,根据药物使用强度、药物品种数量以及联合情况分别统计.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抗菌药物在选药、应用、用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结论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院抗菌药物目前应用方面已经得到了良好改观,但并未完全解决,我们一定会一直坚持紧抓这项问题,提高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水平.

    作者:邢文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双侧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单侧钢板和双侧钢板治疗胫骨骨折效果对比.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3年4月诊治的66例胫骨骨折患者,平均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分别行单侧、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人数以及随访术后6个月患者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单侧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人数显著低于双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比较,单侧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双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疗效优于双侧组.结论 单侧钢板较双侧钢板出血创伤小,疗效显著.患者下地锻炼时间短,疼痛发生率低,更有利于术后恢复.同时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经济适用,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肖辉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方法 :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治疗组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替普酶)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2例,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治愈9例,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静脉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任正兴;桑安;胡成用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药学干预对促进合理用药的价值分析

    临床医师使用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其终目的是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有研究显示,患者治疗疾病过程中,若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将无法达到预期疗效,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死亡情况,影响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应用药学知识进行有效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由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终目的,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作者:蓝秀月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丹东市高校大学生结核病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为了解丹东地区大学生对肺结核知晓情况,对丹东市各学校今后推进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客观依据,为其他城市的大学生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根据丹东市结核病患病率计算抽样调查样本含量,并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丹东市大学生结核病知识、信念、态度.结果:肺结核认知方面不很乐观,有待关注[肺结核态度方面,总体较好[对肺结核行为方面,预防行为有待强化改变态度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大学生已有的健康行为进行强化和督查结论:现在的多数大学生都缺少结核病方面的知识,学校等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健康教育,重要的是要对大学生已有的健康行为进行强化和督查,这样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唐瑀;齐莹莹;丁佳宁;宋阳;郑琳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11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机能减退心脏病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科2006年5月至2012年1月确诊甲减性心脏病11例的临床症状、体征、等分析.11例中误诊为冠心病的6例,心脏神经官能症的3例,结核性心包炎的1例,扩张性心肌病的1例, 更年期综合症的1例.多数患者确诊前未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

    作者:唐乐毅;邹建;屈玉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B超在胆石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通过对胆系不同部位结石症的诊断,探讨B超在胆石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胆石症患者共102 例,对其进行B 超检查,并将B 超检查结果与患者手术结果进行对比,以确定B 超检查的准确性.结果对胆石症患者进行B 超检查显示,B 超对于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高,而对于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低,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石症患者进行B 超检查,能够对胆囊结石进行准确的诊断,而对于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较低,但只要采用适当的操作方式,就能提高胆管结石的检出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纪南帅;蒋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白血病化疗常见症状和不良反应的护理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常见症状和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实施化疗的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2组:在化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化疗特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的胃肠道反应、静脉炎、颅脑出血、口腔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实施化疗的白血病患者,针对化疗常见症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化疗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