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血病化疗常见症状和不良反应的护理

王静

关键词:化疗, 白血病, 不良发应,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常见症状和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实施化疗的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2组:在化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化疗特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的胃肠道反应、静脉炎、颅脑出血、口腔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实施化疗的白血病患者,针对化疗常见症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化疗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老年膝关节镜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老年膝关节镜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膝关节镜术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功能锻炼.对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于相应护理后两组老年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观察组中患者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更为良好,p<0.05. 结论:对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相应护理时,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功能锻炼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馥;许巍;胡丽环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四维超声对胎儿畸形诊断的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四维超声对胎儿畸形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共391例胎儿畸形病例,每例均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再由同一医生进行四维胎儿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种类胎儿畸形诊断的优劣性,从而进一步分析四维超声对胎儿畸形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 在选取病例中,所有病例均可通过二维超声成像表现,其中104例通过四维超声成像能够明确诊断,并且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45例在二维超声已经确诊的情况下,可以用四维超声图像辅助解释.结论 四维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必须结合二维超声,四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缺陷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对胎儿内部脏器畸形的诊断意义不大.

    作者:周建;王东平;刘业慧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有关血管外科常用检查与其护理探析

    本文将针对血管外科常用检查与其护理展开探析,重点介绍了物理检查方法、动脉系统的检查方法、静脉系统的检查方法及其护理,以期为血管外科护理人员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沈永青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分析

    目的:对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患者6小时内CT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在CT平扫上都呈现出大面积脑梗死超急性期间接征象,直接和间接征象的有21例患者.结论:CT平扫能够快速有效的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景麟;周云;吕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思密达应用于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秋季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炎琥宁联合思密达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距(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思密达应用于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可有效减少治疗时间,促进患儿康复,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刘晓青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52例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与分析52例晚期乳腺癌经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0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观察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达总有效的人数无明显差异(P>0.05).吉西他滨组出现Ⅲ、Ⅳ级静脉炎发生率较长春瑞滨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治愈率较高,毒副反应较轻,提升了安全性,易于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峰;胡二斌;李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食管支架治疗颈段高位食道癌患者

    目的:食道支架对颈段高位食管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仰卧于DSA造影机下,经口服非离子型造影剂,通过透视造影明确食道狭窄的长度及位置,使用超滑导丝通过口咽部探索穿越食管狭窄段,再引入单弯导管交换并置入超硬导丝.结果支架自行膨胀,术后食管通畅.结论食道支架植入术是提高食道癌患者晚期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

    作者:顾玥莹;王忠;范丹丹;王利昭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新进展

    自我管理及自我管理教育的概念,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形式包括个体化教育、群体教育,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其教育内容有哮喘的相关知识,深刻认识自我管理,与疾病的相关处理性问题技巧,提出应重视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使其更加多元化、可行.从医院走向家庭,使患者减轻痛苦,自我预防,并能得到更多医疗和护理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孙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畸形子宫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畸形子宫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临床疗效.方法 :对57例早期妊娠合并畸形的流产病例均采用药物流产方法,即:米非司酮75mg ×2(早50mg,晚25mg)口服,d3晨空腹米索前列醇600ug.结果 :完全流产率40/57(70.2%),不完全流产率15/57(26.3%),失败率2/57(3.5%).对15例不全流产、2例失败者行刮宫及吸宫术,手术操作容易,穿孔率及漏吸率0.B超用于诊断孕期畸形子宫准确率高.结论 :畸形子宫终止早期妊娠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方法较为理想,B超是诊断孕期畸形子宫较理想的手段.

    作者:马海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超声监测卵泡对治疗不孕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对不孕症患者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生长、发育、排卵过程,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进行促排卵周期的卵泡发育情况采取超声动态监测.从患者月经第8~10d开始监测卵泡发育,重点观察卵巢内卵泡大小、数目、卵泡生长速度、是否排卵.结果:自然周期排卵前卵泡直径平均为21.2mm,每天平均增长1.6mm;促排卵泡周期排卵前卵泡直径平均为24.2mm,每天平均增长2.0mm.促排卵有效率为67.5%,妊娠率为32.5%.结论:阴道超声监测排卵,具有直观、简便和重复性强等优势.而且阴道超声操作便捷,无伤害、可动态监测卵泡发育过程,能够充分了解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确定排卵时间,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提高受孕率,对不孕症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金松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辅酶Q10的基础研究

    辅酶Q10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既能协助产生能量,又能在体内清除自由基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本文论述了辅酶Q10的基础结构,在人体中的作用及代谢.

    作者:龚月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87例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后踝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8%,著高于对照组的82.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显著,骨折愈合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汪昭雄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8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分析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均有:(1).内脏敏感性增高;(2).胃动力障碍;(3).胃酸分泌的改变;(4).幽门螺杆菌感染;(5).遗传易感性;(6).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7).脑-肠轴与胃肠激素改变.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受内脏的敏感性:胃动力障碍、胃酸、幽门螺杆菌、遗传、精神、应激因素的影响.

    作者:周玉琼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双源CT 双能量成像在心血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问世之初就开展了双能量成像的探索,但由于早期CT设备空间分辨率低、CT值不稳定以及扫描时间长阻止了该技术的普遍应用.另外,低管电压时的球管技术也不能提供足够的管电流以取得与高管电压相对应的足够的量子输出.利用单源CT,在双能量水平的螺旋数据必须进行二次独立采集, 而二次扫描之间器官的强化和层面间运动会随之改变.

    作者:路竑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误工、误学、生活质量降,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产物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多种细胞即包括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结构细胞(如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气道炎症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产生不同程度、广泛易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通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部分于运动之后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作者:富鹦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头穴透刺配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儿童脑瘫中偏瘫患儿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儿童脑瘫中偏瘫患儿应用头穴透刺配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50名儿童脑瘫中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处理联合一般功能训练,不对健肢的使用进行限制,观察组患儿采用头部腧穴透刺配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上肢Fugl-Meyer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上肢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评分得到明显的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对照组与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评分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儿童脑瘫中偏瘫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大大提高上肢Fugl-Meyer评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权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科患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对判断抗菌药物的应用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方法白细胞检测采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法;C-反应参考蛋白检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结果 308例儿科病毒性感染患者白细胞为(4.6±1.4)×109,C-反应蛋白值为(3.1±2.3)mg/l,与162例健康体检者白细胞为(5.3±1.1)×109,C-反应蛋白值为(2.6±1.7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例细菌性感染患者白细胞为(14.8±3.4)×109,C-反应蛋白值为(60.3+19.7)mg/l,与健康体检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值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112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都升高的患者,考虑为细菌感染组,经抗生素治疗5-8天,病情明显好转,95.7%儿科患者的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84.1%的儿科患者WBC明显降低.结论 白细胞、C-反应蛋白都是炎症反应标记物,均可作为儿科患儿鉴别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的指标,用来早期判断、识别感染的存在.多数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效时白细胞、C-反应蛋白均会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下降快更快.

    作者:李慧群;杨学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及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2009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住的36例I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随访3年,记录临床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在第1年内复发;10例在第2年复发;2例第3年复发;16例随访结束时仍正常.结论 子宫内膜癌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疗效肯定,能够延长患者的存活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云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疾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护理指导,满足了患者的保健需要,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糖尿病疾病患者精心的生活的指导,如心理、饮食、用药的有关的指导,并观察健康指导过程中的效果.结果: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护理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指导,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者:苏向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当代医学生信仰问题研究

    本文以当代医科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医科院校的特殊学科背景出发,分析医科生的信仰现状及其背后存在的潜在危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系统构建医科院校大学生信仰教育体系,以达到有效缓解当下医学生教育环节中信仰缺失的风险,使在校医学生具有更加健康、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进而养成更加坚定的职业信仰.

    作者:常笑;张海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