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目的 探讨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形成机理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颅脑损伤后继发迟发性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肿部位与手术部位关系:邻近型16例、远隔型21例、对侧型11例;发生在脑内14例,硬膜外18例、硬膜下12例、脑室内 4例,18例术后硬膜外血肿有13 例可见颅骨骨折,14例脑内血肿13例术前CT扫描发现血肿发生部位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血肿发生在术后 24h内25例、24~ 72h 15例、72h以上8例.结论 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膜或皮层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可致不同类型的血肿,脑血管麻痹、低血氧症是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
作者:张鹏;贾根来;丁兵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对其采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配合CCB(钙拮抗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6月-2012年06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100例,对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完成分组,分为A1组与A2组.针对A1组老年患者要求其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配合依那普利片对患者进行治疗;针对A2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效果表现.结果:在降低患者血压的有效率以及降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方面,A1组患者与A2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别(P<0.05),A1组患者获得的疗效更为确切.结论:针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采用ACEI配合CCB对患者进行治疗,终患者的效果表现良好.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治疗,较为便捷,没有任何的不良反应.
作者:周秀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CT及M RI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一2013年5月收治的45例病人,经CT、MRI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进行回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的诊断.结果:股骨头坏死的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68.9%及91.5%,结论:MRI在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优于CT.
作者:林子和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俗话说:医生的嘴,护士的腿,一个说,一个跑.实际上,医护关系绝非如此简单,面对同一个患者和同一个病种,医护关心的角度各有侧重,是互异的,又是互补的.医疗和护理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独立的体系,医师是以其所学的知识和治疗手段,尽大的努力为患者服务,而护理则是以科学、整体、关怀和务实为中心,协助人们增进健康,并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的专业.医疗是护理的先导,护理是医疗的保证.和谐的医护关系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患者早日康复的一个重要保证.所以,创建和谐的医护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谐的医护关系是科室、医院和谐的基础,更是医患关系和谐的根本保障,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创建和谐的医护关系.
作者:王雪强;胥文建;齐昌隆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疾病采用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20例子宫内膜疾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均能配合随访,接受跟踪调查.在我站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置入LNG-IUC,采用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治疗.结果:与LNG-IUC放置前月经量比较,放置后均有改善(P<0.05).放置后12个月与9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月经规律.子宫内膜厚度在LNG-IUC置入后3个月,明显薄于治疗前(P<0.05),内膜在3个月均恢复正常.不良反应以乳房胀痛、白带异常、轻微腹部胀痛等为主,随LNG-IUC置入时间的延长,而渐消失或减轻.结论:子宫内膜疾病采用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治疗,可减少孕激素口服引发的不良反应,避免子宫切除,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使预后获得明显改善.
作者:孟晓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前,手术是食道癌治疗中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研究了96例食道癌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希望由此可以改善食道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提高他们的机体恢复速度,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张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门诊手术室护患纠纷的诱因很多,如术前与患者沟通不当,服务态度生硬、器材准备不充分、消毒隔离不严等.根据这些诱因,门诊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服务意识,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孙爱叶;马继红;孙建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的核心竞争力,是促进医院和谐发展的精髓.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必将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而民营医院的竞争压力更大.民营医院要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可以说,医院文化是未来医院管理的主流,培育先进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根本途径.
作者:杨林;张南;姚华;王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对异丙酚无痛人流中的口服或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在临床中的作用进行观察.方法:对我站收治的60例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进行随机的分为两组,一组是在进行手术之前4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的患者为观察组,一组是在手术之前没有服用任何药物位对照组,通过对两组进行麻醉效果,宫颈松弛,用药量及手术的时间,追加药物的例数还有注药前、注药后2分、术后的血压、心率及呼吸的变化加以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的观察,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宫颈松弛、用药剂量、手术所用的时间、追加药物的次数都有明显的差异(P<0.01);观察组在注药前和注药后2分,对手术后的血压、心率及呼吸的变化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对照组在术后的血压、心率和注药前进行比较得出有显著的差异(0.05>P>0.01).呼吸暂停的有4例.结论:在异丙酚无痛人流术前口服或在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可以软化宫颈使宫颈变得松弛,减少在手术中的大量出血和一些不良的现象出现,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及安全有效的扩张宫颈的方法,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冉华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新世纪7版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该教材通过多年教学使用,发现教材在皮肤性病章节中西医病名混合出现之不足.有必要在<中医外科学>教材编写中节次病名以中医名为好并且书后增加皮肤性病的中西医病名对照表.曾发表了历代现存主要中医外科专著、作者及成书年代附录.今建议再增加历代佚失的中医外科专著名及作者及成书年代表.进一步丰富、完善、更新教材内容.提高对中医外科古籍的保护意识.
作者:张元澧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阐述性传播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性,如何加强防治性病及其防治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我们性病艾滋病门诊,将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性干预措施行为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予以推广.结果:经过近两年的干预总结发现,通过性病艾滋病门诊这个重要场所开展干预活动,为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1].在提供临床服务的同时,可为那些促使性传播的高危人群提供健康教育、咨询、倡导安全性行为及宣传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是性传播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性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的危害性非常大,且难以治愈,因此,预防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行为干预,才能使性传播疾病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才能使性传播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张家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红眼病是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的疾病,短时间内可广泛蔓延,学校作为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给红眼这种具有很强传染性质的病毒提供了一个迅速传播的条件,所以做好校园红眼病预防措施,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障学校教学和学习的有序、正常地进行,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寄托于学校进行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预防校园内红眼病的爆发和传播呢?笔者将在本文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讨论,其目的在于深刻地探讨校园红眼病的预防措施,真正有效地预防红眼病在学校里的传染和传播.
作者:王文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在精神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6例精神内科病人进行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在精神内科中的应用情况不太乐观.结论:健康教育活动在精神内科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需不断完善.
作者:原琳琳;刘书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接受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的患者86例作为试验组,同期选择采用常规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6例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单纯的采用西药治疗,而试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进行了中医水利法治疗.在治疗一个月之后观察比较两组前后的血压情况,并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试验发现,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西药配合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对5中果酱中维生素C含量,计算回收率、精密度.方法:用分光光度法对超市中销售的5中果酱中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5种果酱中的维生素C含量.结论:试样与标准液进行比教定量,其吸光度值换算抗坏血酸的含量,经反复实验,本法低检测限为0.30ppm,样品回收率范围:92.0─102.2%.
作者:张桢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求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治疗(1)作用及机制;方法:扶正固本,健脾补肾,化痰通络;结果:60例中显效30例(50%),有效20例(35%),无效10例(15%),总有效率为85%;结论:儿童哮喘缓解期中医辨证施治疗效较好.
作者:杨淑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救治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病房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危重住院患者410例,使用微量泵注射共286例的应用体会.结果:运用微量泵抢救危重患者,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抢救用药.结论:微量泵的临床应用,能精确、有效地使用各种药物,并根据病情随时调节输入药物的速度、浓度,提高ICU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雏风;梁凤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与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就诊成年人血清(男622例,女562例,按年龄分成5组),采用邻笨三酚比色法检测血清SOD水平,并按性别、年龄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组统计和分析.结果 成年人血清SOD水平:男性150.1U/ml,女性156.3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岁前男性血清SOD水平高于女性(P<0.05),而60岁以上年龄段男性血清SOD明显水平低于女性(P<0.01).在39岁后男性三个年龄段血清SOD水平均下降明显(P<0.05),而女性60岁前的三个年龄段血清SOD水平维持较稳定水平(P>0.05). 结论血清SOD水平与年龄、性别有关,女性血清SOD水平下降比男性晚,下降幅度较男性小.
作者:罗雯;陈青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7月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予以常规性阑尾切除方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在治疗过程中具有切口小、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具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国军;贺翠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北镇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评价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北镇市2008-2012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防制监测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08-2012年共上报流行性出血热病人85例,年均发病率为3.23/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呈高度分散性,多见于农村;具有明显的春季高峰,男性多于女性,那女比例为2.7:1.多见于青壮年,占68.23%,农民多见,占81.18%.结论 有关部门应根据我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防控策略.
作者:汤军;陈宇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