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丽芳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应用头孢噻肟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结果:头孢噻肟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治疗早期肛周脓肿效果好,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孢噻肟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治疗早期肛周脓肿是可行的.
作者:李磊;李长龙;田晓宁;付巍;张兰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多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质异常,粘液便等症状.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的发生率呈增多趋势,而西药对本病的疗效欠佳,我科于2010年至今,采用乌梅汤(先师仲景的乌梅丸折合剂量后改称乌梅汤)口服配合肠疗治疗本病患者4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7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31例;年龄在20岁至43岁之间.病程在3至10年之间,平均病程6.5年.1.2 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我国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诊断参考标准[1].1.2.1 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持续或反复大于3个月.
作者:梁向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研究地氯雷他定联合西咪替丁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近三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14例,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和西咪替丁,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照组单纯口服地氯雷他定.经过治疗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98%,对照组总有效率75.44%,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西咪替丁与卡介菌多糖核酸可提高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冠心痛患者5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检测其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并对各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冠心病组患者胆红素水平比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尿酸水平则较健康组高(P<0.05).冠心病组三支病变结果之间也说明.随着病变支数的不断增多,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尿酸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冠心痛患者的胆红素与尿酸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存在一定差异,这对于临床诊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作者:顾盼瑾;吴雪江;朱琦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总结国内外老年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老年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文献,总结相关基础、专科理论及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展望护理前景.结果:老年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身心全面休息、营养支持、身体清洁卫生及健康宣教.结论:护理人员应当树立现代护理观,探索新型护理干预措施,重视社会精神干预,逐步完善专科护理体系,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目的.
作者:刘友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人体内每天都会有尿酸产生,同时也有等量尿酸排出体外,以保持平衡状态,尿酸浓度高就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属于关节炎的一种,是人体内嘌呤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尿酸高很可能引起痛风病,痛风肯定会尿酸高.
作者:尹清芳;郭育英;葛尚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健康体检中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对1201名接受健康体检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201名受检者经超声检出脂肪肝321例,胆囊结石49例,胆囊息肉样变43例,肾结石37例,其他疾病48例,脂肪肝检出率高于其他类型疾病(P<0.05);不同年龄组者疾病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可对部分常见疾病作出准确诊断,临床价值显著,可以将其作为健康体检中的常规检查手段,值得关注.
作者:刘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根据近因效应原理,我院于2011年11月起在病人出院前后关键环节,强化细节服务和超值感动服务,于实施前后六个月内随机各分别抽取500位出院病案进行电话调查和100例进行函调病人的住院满意度,同时对全年病人纠纷、投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值分别为0.022、0.047和0.034,P值均<0.05,有显著意义.结论:利用近因效应原理在患者出院前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对提高出院病人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顾爱英;徐敏;孟凡霞;马胜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口腔局部麻醉在口腔疾病的医疗诊治过程中属于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临床中常见各种的口腔麻醉并发症,对其相应的防治原则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分析.
作者:纪宇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运用循证药学方式开展药学信息咨询的工作体会.方法:针对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运用循证药学信息咨询的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运用循证药学方式开展药学信息咨询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探讨适合我院发展的循证药学模式.结果:循证药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和利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案、用药以及临床护理的合理性,针对提出的临床药学问题,能够通过有效地资料的查找和整理,对其临床用药和资料信息等进行综合的评价,同时在完成循证药学方式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组织和协调管理模式.结论:运用循证药学方式开展药学信息咨询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水平,不断地优化医院的药学信息咨询工作模式,因此循证药学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漆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应用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麻醉方式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观察组麻醉方式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观察两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镇静评分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均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宫腔镜手术中,但是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以更好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钱江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48例,采用Elivision法测定化疗前后患者的ER与PR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PC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48例患者化疗后病理缓解率为81.25%,其中,PCR率为18.75;ER与PR表达与PCR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可获得较大比例的PCR,但对ER及PR表达无影响.
作者:杨前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扩肛法联合中药薰洗坐浴治疗对早期肛裂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入住本院治疗的300例早期肛裂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各200例.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一段时间后,对其两组的临床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论:两组在在临床治疗中均取得效果,但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因此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更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瑞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腹外疝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接诊的42例腹外疝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痊愈17例,好转23例,无效2例,患者康复率达到95.2%.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提高腹外疝患者的康复率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黄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鼻渊汤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鼻渊汤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由表1可知,观察组的50例患者有37例痊愈,11例好转,总有效率达到96%,对照组患者有19例患者痊愈,19例患者好转,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渊汤治疗慢性鼻窦炎,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翠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2例研究分析,分析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价值.结果:对比患者实施治疗前后平均眼压,治疗后患者平均眼压(36.58±4.64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4.57±3.22mmHg),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选取的62例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患者,1例术中出现缓慢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现象,操作者及时关闭切口止血,术后没有视力光感.实施手术治疗后出现前房纤维样渗出、角膜水肿、低眼压浅前房、前房少量积血及瞳孔散大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对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胆囊结石超声图像表现,总结腹部超声在胆囊结石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证实为胆囊结石的患者180例,系统性分析手术结果和超声诊断.结果:180例患者中,经超声明确诊断为胆囊结石173例,误诊、漏诊7例,其中超声图像表现为典型结石94例,非典型结石中胆囊内充满结石37例,胆囊颈部结石15例,泥沙样结石19例,胆囊壁内结石8例.结论:依据超声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可以经济、无创、快捷的诊断不同类型胆囊结石.
作者:张雪青;董建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存在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危害,成为潜在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护知识的探讨,以提高相关部门和血透室护士自身对血透室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1 职业危害1.1 生物性危害血透室是肾病终末期患者和中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护士在抢救患者或做操作的过程中,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职业性感染是主要的生物性感染,职业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入体内.尿毒症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呕吐,腹泻,贫血患者常有输血,很多急诊患者未明确的诊断,抢救患者时紧张的氛围,以及透析器材的复用,都使得护士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
作者:施锦治;沈伟玲;曾丽群;陈桂英;陈亚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缺氧发作的护理及预防工作,为小儿心脏病缺氧的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 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其缺氧发作时对其进行护理,帮助其取胸膝卧位,使呼吸顺畅,快速用药,稳定患儿情绪,进行病情观察.寻找发病原因,做好预防工作,做好卫生、饮食护理.结果:经过护理,22例患儿症状改善,发作次数减少;6例患儿配合医护人员症状缓解,2例患儿病情发作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小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重点在于寻找发病原因,采用良好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减少缺氧发病次数,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作者:马依拉·买买提;热孜万古丽·热西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催眠疗法对失眠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实验组实施催眠疗法同时结合中药治疗,进行干预前后的效果评价,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法,把两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明显的睡眠潜伏期长,总睡眠时间减少,实验组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潜伏期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中医治疗结合催眠干预综合治疗应用于失眠患者,效果明显,应在临床推广.
作者:苏荣;斯琴高娃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