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流行特点及社区干预研究概况

刘文艳;陈贤林;卢清平;苟勇;汤洪萍;余丽

关键词:糖尿病, 流行特点, 社区干预
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衰竭.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生活方式多样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DM患病率呈现世界性的上升,而且DM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对人们健康的危害程度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而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三位.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空心拉力螺钉结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选择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骨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动力髋螺钉治疗(对照组)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观察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均无心力衰竭、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平均12个月随访,对照组肢体短缩2例,骨质疏松及内固定松动1例,且髋内翻畸形1例.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可显著提高髋关节术后康复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金勤顺;徐保忠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论6σ指标全面评价临床实验室检验前、中、后各阶段性能研究

    目的:探讨6σ指标全面评价临床实验室检验前、中、后各阶段性能.方法:将2012年下半年本实验室下半年内质控数据与CAP能力比对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计算CV%与BIAS%.根据总允许误差、变异系数(CV%)与不准确度(BIAS%)对σ值进行计算,同时绘制出标准化σ性能评价图,对临床实验室检验阶段性能进行综合性地评价,并据此设计质控方案.对于未达到6σ项目的QGI值,找出引起性能欠佳的主要原因,并指导进行质量改进.结果:经计算,70%的检验项目性能均大于4σ,所有检查项目σ平均值为(4.39±0.28);对于未达到6σ的检验项目而言,有66%的项目需要进一步进行质量优化与改进.结论:6σ值能反映检验项目的精密度,也是设计个体化质控方案的一个基本标准,因此应将此方法在实验室项目全面评价与质控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周聪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辅酶Q10的基础研究

    辅酶Q10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既能协助产生能量,又能在体内清除自由基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本文论述了辅酶Q10的基础结构,在人体中的作用及代谢.

    作者:龚月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疏血通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给予疏血通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51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每天一次.治疗两周后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临床护理对象.方法 对我院2009-2012年间住院治疗的30例行保守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30例患者中有1例死亡,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积极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降糖、使用生长抑素、严密监护患者病情,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防治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可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复发,提高治愈率.

    作者:郝立艾;周泽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局麻阻滞下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

    目的:对局麻阻滞下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使用常规硬膜外麻醉方式,治疗组使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和麻醉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差异性,P<0.05.结论:局麻下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可以使手术的适用范围得到扩大,使患者的疼痛和创伤得到降低,促进了术后的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袁义鸿;邹成翔;李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误工、误学、生活质量降,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产物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多种细胞即包括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结构细胞(如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气道炎症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产生不同程度、广泛易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通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部分于运动之后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作者:富鹦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食品中的寄生虫卵的污染及预防

    食品中的寄生虫卵一般是指来自人和畜禽肠道的各种寄生虫所产生并随粪便排出体外的虫卵,其种类繁多,所以一般统称为粪源性寄生虫卵,这类粪源性寄生虫卵若残存于食品中,说明该食品直接或间接地被人畜粪便所污染.来自于人畜粪便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寄生虫卵分为感染性虫卵和非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可引起食用者的寄生虫感染而引发寄生虫病,非感染性虫卵主要是未受精卵、未发育成熟卵或死亡的虫卵,一般不会给食用者造成健康安全危害.2005年10月以前,世界各国在食品卫生与石一样作为食品的异物对待.根据寄生虫卵的生物病原学特性,应该把食品中的寄生虫卵作为一个单独的卫生学指标.这一指标主要针对生食类食品,如中式泡菜、韩式泡菜、凉拌菜、其他酱腌菜以及供生食的瓜果蔬菜等.

    作者:于文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入院前急救与转运治疗分析

    目的:对急性创伤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有效降低死亡发生率.方法:随机对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的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分析,在现场对48例患者的伤情及时评估并实施有效及时的救治方案,在转运病人的途中,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经过一系列院前急救措施后,对到达医院前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院前及时急救和转运,48例病人中有41例被安全的送进医院治疗,43例脱险,其中7例发生死亡,2例在赶达现场前已经死亡,2例因在转运中循环衰竭死亡,3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于急性创伤休克病人而言,有效及时的急救、转运过程中病情的监测和对病人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可以使抢救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春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标本中酵母菌的分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对临床标本分离的酵母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酵母菌,用API 20CAUX鉴定,ATB Fungus药敏板测定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药敏结果.纸片扩散法测定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药敏结果.结果在123株临床分离株中,白色念珠菌为80株(65%),其他酵母菌为43株(35%).白色念珠菌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敏感性较低,分别为73.3%、66.7%、63.3% ,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 100%、90%、100%,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为97.8%.结论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增加了酵母菌的感染机会,应加强真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友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头穴透刺配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儿童脑瘫中偏瘫患儿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儿童脑瘫中偏瘫患儿应用头穴透刺配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50名儿童脑瘫中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处理联合一般功能训练,不对健肢的使用进行限制,观察组患儿采用头部腧穴透刺配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上肢Fugl-Meyer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上肢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评分得到明显的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对照组与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评分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儿童脑瘫中偏瘫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大大提高上肢Fugl-Meyer评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权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96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症状肌注维生素D3的疗效观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正生长的骨骼因缺乏维生素D,在成骨过程中不能正常沉着钙盐,导致骨软化并可致骨骼畸形而命名.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据有关资料统计,如不加强预防,发病率与出生率成正比趋势,同时在发病的时候,特别是在早期症状发生时,如果单纯依靠光照射疗效不够显著,应用传统的口服给药途径影响吸收.因小儿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或患儿腹泻,加之北方地区早春晚秋及冬季三个季节日照时间短等特点,由于气候所致加之所采取的方式有限等,均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使多数患儿病情发展加重甚至导致骨骼畸形及影响生长发育.我们从2010年~2013年对96例佝偻病早期症状的小儿进行了维生素D3肌肉注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董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探内窥式可视人流在早孕终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内窥式可视人流在早孕终止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8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要求采取人工流产术的门诊早孕患者302例患者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52例与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内窥式人流术进行早孕终止,对照组采用传统人流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人流并发症3 例,其中孕次粘连2 例,术后月经过少1 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8 例,其中漏吸3 例,孕颈粘连5 例,月经过少5 例,子宫穿孔2 例,继发闭经3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人流配合无痛技术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可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李满园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141例抢救成功危重孕产妇分析

    目的:找出危重孕产妇的管理途径,加强管理.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九江市妇幼保健院2011-2012年抢救成功的141例危重孕产妇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1例危重孕产妇个案中前三位病因为产科出血(78%)、中重度贫血(65.2%)、妊娠高血压疾病(22%);2、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60例,占42.6%,文化知识结构偏低影响了群众参与保健意识和生育间隔、时机的选择;3、141例危重孕产妇中31例有剖宫产史,占22.0%,占97例有过分娩史的危重孕产妇32.0%.结论:重视市、县、乡孕产妇急诊网络各级职能管理,加强孕期保健,减少并发症、合并症及危重症发生;重视剖宫产管理,减少产科出血高危人群;重视产科出血在市、县、乡孕产妇急诊转诊网络中分级管理、及时转诊和团队协作,是提高孕产妇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方面.

    作者:陈华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洗胃治疗新生儿呕吐90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应用洗胃治疗新生儿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90例发生呕吐症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洗胃治疗组与对照组.洗胃治疗组60例进行洗胃治疗,对照组30例.结果 洗胃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洗胃来治疗新生儿呕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具有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少的特点.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臀位死胎胎头嵌顿一例

    某女,27岁,孕31周,阵发性腹痛伴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12小时,胎儿脐带、双足脱出阴道30分钟急来我院.T:36.5℃,BP:33/18Kpa,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贫血貌.心肺正常,腹部隆起呈纵椭圆形,宫底在耻骨联合上22㎝,无胎动,胎心未听到.脐带及双足脱出阴道,宫口开大4㎝.化验室检查:Hb75g/L、RBC2.20×1012/L、WBC8.90×109/L,N0.76、L0.24.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消化性溃疡的120例临床内科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症状显效111例,有效5例,进步2例,无变化1例.镜检愈合109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Hp 阴性116例,阳性4例,清除率96.97%.结论: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溃疡患者,应采用三联或是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必要时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结束后,再进行2~4周的抗酸分泌治疗.H2受体拮抗剂和PPI可作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抗酸治疗的首选药物.通常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时间为4~6周,胃溃疡治疗时间为6~8周.

    作者:张丽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两种教学方法在大中专学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比较PBL教学法和CP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模式在大中专学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优势. 方法随机选我院骨伤科80名大中专护理学生,将其随机分成人数均为40名的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小组实施以PBL教学法,第二组实施以CP教学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并分析结果. 结果两组学生经过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进行评估时,PBL组学生的病例书写分数较CP组学生的病例书写分数和实际操作分数高,P<0.05;两组学生理论分数相当,P>0.05.相比两种教学方法可见,PBL组学生的后总分数(93.12+1.65)分,优于CP组学生,P<0.05. 结论采用PBL教学法可以提升大中专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行思考能力,PBL实践性更强,更容易实施.

    作者:唐素华;许素华;刘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处理及阴道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处理及阴道试产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产妇在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自然临产成功,成功率为95.3%;在阴道试产中因宫缩乏力而使用催产素者23例,成功率92%,其中在试产中使用催产素和未使用的产妇造成子宫破裂率分别为4.7%和8%.结论若产妇前次剖宫产应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再次发生妊娠时已过3年的产妇,没有显著性的剖宫产指征产妇,可以进行阴道试产,并根据孕产妇的产程使用催产素,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的危险率.

    作者:王海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上消化道穿孔68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整治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着重对68例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这68例患者当中有57例进行了十二指肠穿孔手术修补,剩余7例进行了胃大部切除,4例死亡.讨论老年人在患上了消化道穿孔过后单凭症状比较不容易被发现,应该在早期就进行确诊,尽快的准备手术治疗.

    作者:张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