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夷木脂素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陈真新

关键词:辛夷, 木脂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摘要:目的:研究了辛夷木脂素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辛夷药材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7个不同产地和批号的辛夷样品.结果:建立了辛夷指纹图谱,对7个辛夷样品中木脂素成分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并测定了含量,得出主要共有峰保留时间,峰面积作为辛夷指纹谱相关技术参数.结论: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法能简便快速地鉴别辛夷药材,为全面控制辛夷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立体定向框架定位的精确性验证

    目的:验证立体定向框架定位的误差.方法:采用国产的体部定位框架,STAR-2000型三维TPS系统.定位时用魔十字加以联合体部定位框架同时定位,CT扫描结束时在肿瘤中心层利用激光灯标出体表标记并记录对应定位框架Z轴坐标,与魔十字定位和立体定向框架定位的肿瘤中心层Z轴坐标比较,后用胶片照相法检验靶中心坐标的误差.结果:立体定向框架定位的误差有时达10mm,魔十字定位误差在2-4mm,CT扫描激光灯标出肿瘤中心层Z轴坐标经胶片照相法检验误差在2mm..联合定位误差一般在2mm内,可省去胶片验证.结论:立体定向框架定位时因多种原因影响,需与CT扫描激光灯标出肿瘤中心层Z轴坐标比较和校正.

    作者:尹忠文;张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为围产期的产妇、婴儿及家庭提供产科特色的临床支持和个性化服务.方法:对2011年1~12月1520个住院分娩的产妇母婴床旁护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婴床旁护理使产妇及家属在住院期间获得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提高育儿信心,护士的满意度达到99%.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实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的各层次需要,促进产后母婴亲情,和谐了护患关系,得到产妇及其家属的认同与好评.

    作者:白昊;田叶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诱导用于老年人麻醉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在老年人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临床行全身麻醉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麻药物的不同,将10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实验组采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诱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较麻醉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较麻醉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在老年麻醉中临床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龄患者麻醉临床问题研究

    目的:对高龄患者实施麻醉后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54例高龄手术住院患者,对其手术麻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麻醉安全性进行探讨.结果:54例麻醉患者麻醉效果均比较理想,仅有2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1例患者出现室性早搏.及时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无医疗事故发生.结论:麻醉医师要在术前对患者身体情况做一个详细的评估,做好术前预防工作,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检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做好术后回访工作,降低麻醉的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皮兴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腮腺混合瘤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整理我院对25例腮腺混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期间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稳定患者的情绪,检测生命体征,并对患者的创口、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护理监护,指导患者的饮食情况,对患者护理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恢复情况进行统计记录.结果:25例患者经过术后及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整理效果显著.结论:腮腺混合瘤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较大,良好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之一,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尤为关键,临床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俭;陈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思密达联合宝乐安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小儿急性腹泻采用思密达联合宝乐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急性腹泻患儿110例,随机分为55例治疗组和55例参照组,参照组仅采用思密达治疗,治疗组进行思密达与宝乐安联合治疗,治疗7天/疗程,对比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儿都无不良反应,治疗组在大便恢复与呕吐消失的时间均比参照组少,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8.18%)比参照组(89.10%)明显较高,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思密达与宝乐安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比单纯采用思密达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边疆地区临床血浆输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边疆地区临床血浆的输注情况,分析血浆输注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避免血浆资源的浪费.方法:统计分析景洪市人民医院临床科室在2012年1月1日-2014年2月28日时间段内血浆的输注情况,并对比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血浆输注的不合理率.结果:边疆地区临床血浆输注不合理率在2012年为42.94%,2013年为36.80%,2014年为36.04%;而在2012和2013年手术科室的血浆输注不合理率较非手术科室更高.结论:边疆地区血浆输注不合理率高,手术科室的不合理性血浆输注更为严重,临床科室应严格掌握输血指针,避免资源浪费.

    作者:黄洁;玉光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对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护理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4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2例.B组患者采取常规针灸治疗法,A组患者采取常规针灸治疗联合康复护理法进行治疗,经过三个月后,对A、B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A组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1%,B组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7.3%,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护理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加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原因.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出现骨折愈合不良的2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析其导致骨折愈合不良的原因,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本组病例中导致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有内固定不牢、钢板选择不当、钢板位置不当、不合理锻炼等.结论: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原因较多,临床应从多方面进行预防,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杨再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分析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患者手术治疗配合与护理要点及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86例肾病患者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效果十分满意.结论: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对护士素质要求较高,护士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手术仪器与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配合度与护理效果.

    作者:申俊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1月 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分析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表现症状,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后总满意例数14例,占93.3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总满意10例,占66.67%,两组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备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小儿高热惊厥中给予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率,还可以提高整体治疗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任惠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对小儿肺炎的病状体征进行分析,并合理运用中西药相结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结果:给予抗炎、抗病毒、平喘及吸氧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成药(小儿肺咳颗粒、小儿热速清颗粒等)加减运用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论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并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方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评价

    目的:对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价值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200例妇产科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改进组100例,常规组100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并进行孕期健康教育.改进组以常规组为基础,采取系统健康教育,对常规组和改进组产妇进行观察,观察其分娩方式选择,观察其总产耗时,对其指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改进组有77例产妇选择自然分娩,23例选择剖宫产,总产程平均为(6.6±1.6)h,,常规组有52例选择自然分娩,48例选择剖宫产,总产程平均为(10.5±3.2)h,均有明显差异,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护理中,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可有效减轻产妇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分娩认知,进而增加自然分娩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服药物临床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探析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常用的办法是给予患者口服给药的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的的作用机理是口服的药物经水的输送至患者体内,在患者体内分解然后被肠道粘膜所吸收,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患者的病患者,从而起到药物的治疗疗效.但是,在药物被胃肠道粘膜吸收时,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总体的来说诸多因素可以概括为生物药剂学这个词语来解释.笼统的来说,生物药剂学主要就是药物在跨膜转运的过程中受到转运蛋白的影响,影响转运过程导致影响药物的吸收,致使药物很难以被胃肠道粘膜吸收,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降低药物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对口服药物经过肠胃吸收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对口服药物的相关药剂学性质进行分析,以至于充分结合生物制药的药物结构、否服药物的卡法和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等相关信息进行研究.

    作者:柯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龋齿的常见发病因素及有效防治措施分析

    目的:对儿童龋齿的常见发病因素及有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06例,均为我社区的儿童,实施龋病的筛查工作,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的方式来分析儿童龋齿的发病原因,从这些致病因素出发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在106例儿童当中有56例患有龋齿,发病率为52.8%.其中主要因素为喜好吃零食和甜食,占67%(71/106),其次为父母没有正确指导清洁口腔和睡前无刷牙习惯,分别占61.3%(65/106)和50%(53/106),后为不适用含氟牙膏与父母不重视儿童口腔卫生,各占33%(35/106)和27.4%(29/106).结论:在引发儿童龋齿上,饮食习惯不当和口腔不卫生是主要因素,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防治,可以使儿童龋齿发生率得到降低,确保儿童的口腔健康.

    作者:陆崇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彩超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彩超应用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结果,探讨彩超对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症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学方法,利用实时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在我院进行确诊的70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进行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心脏房室大小,血流情况,心脏房室活动情况以及房室厚度变化等方面进行诊断,了解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病症.结果:年龄是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大诱因,二尖瓣和三尖瓣是其主要的侵犯对象,与健康人群相比较,患者的心脏房室减小,血流减缓,心脏房室活动异常,房室厚度变厚,心脏主动脉瓣病变较多,肺动脉瓣相对而言较正常.结论:彩超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方面是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远大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邹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介入栓塞方法治疗肉眼血尿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方法治疗肉眼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例肉眼血尿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技术治疗,通过随访分析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介入栓塞止血治疗,上述24例患者的肉眼血尿症状均消失,且无并发症出现.结论:栓塞技术治疗肉眼血尿具有可靠性强、成功率高、创伤性小、操作方法简单等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周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我院2010至2013年麻醉药品临床使用情况

    目的:汇总医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总结分析用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至2013年全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数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间麻醉药品的使用数量、金额及用药频度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吗啡缓释片用量居首位,芬太尼制剂、吗啡缓释片用药频度居前列.结论: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医务人员应注意及时掌握和更新麻醉药品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学坤;刘文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降阶梯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分析对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降阶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抗感染效果以及控制时间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为(7.6±1.9)d,对照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为为(12.3±3.9)d,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为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降阶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感染控制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武华杰;苏建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进展

    目的:总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近年来的护理进展.方法:通过回顾近几年的文献,分析与综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进展.结果:与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高,但预后良好,临床上加强护理在促进新生儿黄疸康复中其重要作用.

    作者:纪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