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80例临床分析

王群

关键词:体外震波碎石, 泌尿系统结石,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门诊使用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80例患者临床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45例患者仅一次就获得满意的碎石效果,余下患者均接受了2-4次的碎石治疗,68例患者治疗后获得痊愈(85%)[显效7例(8.75%)[有效5例(6.25%)[无效0例,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有轻微发热现象,经对症治疗后,症状于2天内消失.结论:体外震波碎石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重要的非手术治疗法,因其无侵入性操作、高效、安全、患者痛苦小、远期疗效佳而在临床上备受推崇.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医生手卫生状况调查分析及整改措施

    目的:了解门诊医生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门诊医生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正确率.方法:根据<手卫生观察表>进行门诊医生手卫生现场跟踪观察.设计手卫生不依从调查问卷调查门诊医生30名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结论: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手卫生干预,提高医生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正确率.

    作者:罗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胸腹壁静脉留置针在头面颈四肢烧伤患儿的应用及体会

    头面颈、四肢烧伤后期治疗的患儿静脉穿刺较为困难.我科对63例穿刺困难的患儿采用胸腹壁浅静脉输液,达到治疗的目的,避免了静脉切开或深静脉留置而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作者:梅立春;侯芳;孟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双侧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单侧钢板和双侧钢板治疗胫骨骨折效果对比.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3年4月诊治的66例胫骨骨折患者,平均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分别行单侧、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人数以及随访术后6个月患者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单侧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人数显著低于双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比较,单侧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双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疗效优于双侧组.结论 单侧钢板较双侧钢板出血创伤小,疗效显著.患者下地锻炼时间短,疼痛发生率低,更有利于术后恢复.同时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经济适用,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肖辉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间充质干细胞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机制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是炎症性肠病治疗的新途径,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结果主要包括MSCs 分化,修复,分泌细胞因子三个方面.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颖婷;刘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农村开放性损伤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农村皮肤外伤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58例皮肤裂伤感染患者进行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5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开放性伤感染在农村非常普片,及早彻底清创包扎,规范换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成为缩短病程和治疗成败的关键.

    作者:张仁勇;杨波;郑礼皓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蒙脱石散治疗秋季腹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容易被腹泻患儿接受的药物止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腹泻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儿40名.对照组患儿口服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生理盐水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治疗,实验中两组患儿其余治疗方式全部相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实验中,两组患儿均治疗15天,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1.15%,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儿用药比较方便简单,且药物对患儿不会产生负作用,十分安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胜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TIPE2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证明TIPE2与免疫动态平衡密切相关,并通过竞争抑制信号通路的传导,促进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的凋亡.TIPE2的研究有望了解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闻强;陈玺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西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介绍

    目的:就中西结合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进行探讨.结果:30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有效率90.0%.结论:西药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不仅症状缓解较快,且不易复发,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广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湘西高危产妇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确定湘西高危孕产妇围生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高危孕产妇围生期院内感染的措施,为降低院内感染,提高母婴安全提供预防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怀化市两所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4月入院的1072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高危孕产妇组和正常孕产妇组的院内感染情况,分析高危孕产妇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阳性事件%)表示.分类资料两组比较用χ2检验、确切概率法;连续性变量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要求者,两样本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u检验.检验水准取双侧0.05.结果:1.院内感染发生率高危孕产妇组明显高于正常产妇组(P<0.01);其中定期行产前检查者明显低于未定期行产前检查者(P<0.01);农村高危孕产妇者高于城镇高危孕产妇者(P<0.05);经阴道自然分娩者低于手术(阴道助产和剖宫产)分娩者(P<0.05);而阴道助产者较剖宫产者无明显差异,(P>0.05).2. 院内感染高危产妇中汉族低于侗族、苗族和土家族(P<0.05).3. 院内感染高危产妇,以呼吸道、生殖道感染为主.4. 院内感染高危产妇住院时间较无院内感染高危产妇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1).5.院内感染季节性分布秋季,据统计43%院内感染发生于7~9月.结论:对于高危产妇应加强产前检查和围生期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可有效降低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及时发现感染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尽量避免手术分娩、并在保证孕产妇安全的情况下,缩短住院时间等措施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吴斌;马文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ACEI联合CCB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对其采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配合CCB(钙拮抗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6月-2012年06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100例,对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完成分组,分为A1组与A2组.针对A1组老年患者要求其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配合依那普利片对患者进行治疗;针对A2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效果表现.结果:在降低患者血压的有效率以及降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方面,A1组患者与A2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别(P<0.05),A1组患者获得的疗效更为确切.结论:针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采用ACEI配合CCB对患者进行治疗,终患者的效果表现良好.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治疗,较为便捷,没有任何的不良反应.

    作者:周秀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理疗治疗儿童病毒性肌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肌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等配合低频脉冲电(肌兴奋)、经络导平理疗7-10天与常规输液治疗的比较.结果 穴位注射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输液组,且常规输液组效差的经穴位注射后痊愈.结论 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理疗治疗儿童病毒性肌炎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楚永清;王国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综述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目前,国内许多医院药房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更对医院的正常秩序带来不便.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乌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议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58例临床病例作为调查对象,全部患者予以针灸治疗,另外选择50例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运用评分标准观察治疗后两组的效果情况. 结果两组在治疗前Ashworth分级、FMA和ADL评分评定情况无明显差异性, P>0.05,但治疗后均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别是在Ashworth分级0、1级上,对照组好转为40.0%,而观察组为75.8%,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满意,可降低肌张力,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张雨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28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急救体会

    对28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与相关护理措施,全部治愈出院.认为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关键在于预防,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及时处理,是急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现代早期诊断疾病的新方法————分子影像核医学

    普通民众都知道,如今用于疾病诊断的方法不外乎抽血、化验和超声与拍X光片,其中影像学诊断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超声、CT、磁共振等检查方法,但是它们提供的只是人体解剖学变化的信息,如果疾病在发生初期并没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化(如外伤或一些精神类疾病),而却只有功能和代谢变化时,这些检查方法在疾病诊断中并不能早期发现病变,在疾病治疗阶段也不能连续观察治疗效果.也许你会问,有没有什么影像检查能在疾病发展的初期就能发现病灶功能和代谢变化,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后疗效的早期观察?在治疗前后可以观察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各种治疗效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进行临床影像核医学的检查.

    作者:朱玮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58例头孢噻肟短疗程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应用头孢噻肟进行短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共58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每组各有患者29例,2组均接受头孢噻肟进行治疗,剂量有所分别,另选本院2009年收治的细菌性腹膜炎患者29例,设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环丙沙星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优越性,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头孢噻肟药物剂量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应用头孢噻肟进行治疗,不但能够收到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后患者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宇;石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护士心理状况分析与维护对策

    目的:通过对我院在职护士职业状态的调查,了解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分析我院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提高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在职护士各105人,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调查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我院护士在紧张、焦虑和压抑、睡眠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结论:结合当前基层医院形式和我院情况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医学背景和医学模式转变、护理职业影响以及护士个人因素.结果:通过对护士进行了一系列维护对策后,护士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会了放松方法,能适时调整好心态,积极工作,为我院护理队伍的稳定和质量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赵彩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43例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二维声像图及彩色血流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弥漫性增大38例,其中桥本氏甲状腺炎28例,亚急性中期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因病因不同而表现为不同声像图,且与原发病有直接关系,为常见病因是桥本氏甲状腺炎.

    作者:李梅;余铃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探究

    目的: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把42例溶血血液标本(对照组)和40例正常血液标本(实验组)进行分析,然后对两组中的生化检验项目进行对比,以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中CHOL、ALT、Alb、TBIL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高,而ALP、Glu等指标则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溶血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血液细胞中的AST、ALP、ALT 、Glu等生化检验项目产生影响,因此,应对溶血现象的发生积极有效预防,以使检验结果更符合临床实际.

    作者:张先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乙肝重型肝炎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HBV-DNA拷贝数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慢性乙肝重型肝炎患者给予恩替卡韦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降低死亡,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春勇;刘占伟;宋建华;董珂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