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科学应用分析

刘军;杨会;李成刚

关键词:感染控制, 微生物检验, 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控制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40名腹泻儿童,培养出140株大肠埃希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微生物学检验法做精准检测,依照检测的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照组不做检验,单纯依据医生的自身经验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对微生物检验法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进行总结.结果:在接受20d的治疗后,患儿的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实验组治愈65例(92.86%),对照组治愈59例(84.29%),实验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致病菌运用微生物检验,对于控制感染具有明显效果,对于诊断的精准度和治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5月 2009年8月接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3%,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奥美拉唑治疗,可有效止血并防止再出血事件发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依然·阿布来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胆固醇水平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甲减患者血清胆固醇的变化与甲状腺素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70例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总T3、总T4,促甲状腺激素TSH,以生化仪检测胆固醇(TCH).结果:甲减患者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变化与TT3、TT4浓度有关.结论: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血脂的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疗效的指标.

    作者:马荣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规则阴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目的:总结不规则阴道出血病理结果的相关情况,探寻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原因以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为后期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作用.方法:对2012-2013年期间因不规则阴道出血来院接受诊治的817例病人的病理结果进行全面性的回顾分析.结果:通过对这817例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总结分析发现,大多数是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内膜出血为主.结论:处于生育期及围绝经期阶段的患者较多,不论是哪个阶段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都以功能性子宫内膜出血为主要病因,绝经后患者也同样以功能失调性子宫内膜出血为主,但癌症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且绝经时间越久,患癌几率越大.

    作者:金海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妊娠晚期孕妇B组链球菌感染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门诊部所收治的产检孕妇共计25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妇阴道下1/3位置以及肛周位置取材,细菌培养下进行检测,对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率进行观察.分析B族链球菌感染阳性组产妇、阴性组产妇妊娠结局以及B组链球菌感染阳性组产妇、阴性组产妇新生儿结局的发生率数据.结果:250例接受检查的孕妇中,共检出B族链球菌感染阳性患者20例,所占比例为(8.00%),明显低于阴性检出率;20例B族链球菌感染阳性产妇中,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均明显高于B族链球菌感染阴性产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及肺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族链球菌感染阴性产妇新生儿,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在8.00%左右,检出阳性产妇妊娠结局受感染影响,低于检出阴性产妇,值得临床关注与重视.

    作者:王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1年9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胃穿孔病患,在征得病患以及其家属的同意后,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胃穿孔手术来予以治疗,观察组则基于腹腔镜下采取腹腔引流穿孔修补手术来予以治疗,两组病患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等相关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患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也明显地低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于腹腔镜下实施胃穿孔手术,不仅可使受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得到缩短,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使减少病患疼痛,降低并发症,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柏宋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2月 2012年2月收治的40例子宫全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腹式子宫全切术,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比传统腹式子宫全切术术中出血量少,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极大的减少了患者开腹时的痛苦,值得在子宫全切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付桔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六味地黄汤的临床妙用

    六味地黄汤(丸)原是宋代钱乙根据《金匮要略》中,金匮肾气丸化裁而得.由熟地黄24g,山萸肉12g,茯苓9g,山药12g,丹皮9g,泽泻9g组成.原书用于治疗小儿肾虚所致的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晴多,面白等症而设.开辟了养阴补肾之先河,对后世影响甚大,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倍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信赖与赞誉.余行医25载应用该方于临床治疗各科疾病,均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今抽样举病案五则,简介如下:便浊:患者,男,46岁,农民.1年来小便常呈乳白色,有时伴有白色脂状凝块,无有滴沥淋痛之感,曾多处求医治疗,不但无效,反而病情有加剧之势,特延余诊治.

    作者:谷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六项参数的动态观察

    目的:探究动态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六项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 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8例为观察组,选取48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初诊时、首次化疗后骨髓抑制严重时、第一次骨髓缓解时患者的血常规六项参数.结果:在Hb、MPV、PCT及PLT上观察组1、2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Hb、PCT及PLT上观察组3、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分别与观察组1、2相比无差异;Hb只有在首次骨髓缓解时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测定血常规六项参数对于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吕幸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核医学与超声检查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核医学与超声检查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要所收取的70例SAT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3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组患者进行血红细胞的沉降率(ESR)、血清游离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的甲状腺素(FT4)、高敏促进甲状腺激素(sTSH)、6h摄碘率(RAIU/6 h)及甲状腺核素的扫描,所有实验组患者都要进行超声检查.对32的对照组成员只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根据TH与RAIUP6h的检验结果呈分离现象和显像为阳性,通过实验室的核医学诊断的SAT阳性率94.8%,超声诊断阳性率79.5%,可以发现核医学诊断出来的阳性率要员高于超声的诊断结果(P<0.05),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使用之后诊断率达到了100%.而超声测定的结果表示实验组的甲状腺要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甲状腺的功能与形态的诊断来确诊甲状腺炎,单一的核医学检查和超声检查都有漏洞,将两者相结合使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作者:许晋宏;冯俊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液常规检测幼稚粒细胞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血液常规中检测幼稚粒细胞定量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2年3月到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3例和贫血患者10例,进行血液常规检查,比较其不同.结果:两组患者采用比较先进的检测方法进行血液常规检测后,白细胞值、幼稚粒细胞比值有较小差异,但差异没有意义;淋巴细胞和幼稚粒细胞值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上血液采取常规检查能够快速有效的对淋巴细胞和幼稚粒细胞进行检测,对白血病和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明显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漆晓玲;刘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循证护理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循证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妇科肿瘤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深静脉形成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深静脉的形成率分别为4%和20%,观察组患者深静脉的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循证护理具有良好的实施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作者:向永红;罗满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0例的护理体会

    病毒性心肌炎(VM)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症反应,其中以柯萨奇B组病毒为常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呼吸道或肠道感染为首发症状,极易被家长或患儿所忽视,VM重症患者可致心力衰竭或猝死.目前治疗上尚无特殊药物[1].2012年 2013年我科收治VM患者50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8个月至14岁.实验室检查:超敏肌钙蛋白T升高36例,N末端B型利钠肽原升高40例,CKMB升高38例,谷草转氨酶升高22例.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27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早搏10例,房性早搏6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频发性室性期外收缩3例.患病前1 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2例,25例患儿无自觉症状,仅表现为心电图异常表现.

    作者:朱未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探讨

    目的:就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输血的100例病患,基于其输血的先后顺序,随机将100例病患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分别为50例,其中对照组基予以常规的输血检验流程来予以输血治疗.观察组病患则基于常规输血检验流程,对各流程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就两组病患出输性传染病的发生情况与医患纠纷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输血病患中有1例发生输血性传染病,其发生率为2.0%,未发生医患纠纷;对照组输血病患中有7例发生输血性传染病,其发生率为14.0%,有8例发生医患纠纷,其发生率为16.0%,从两组数据来看,观察组输血控制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就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所获结果来看,对于输血病患进行必要的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不仅能够使病患输血治疗效果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使病患输血传染病与医患纠纷发生率得到降低,便于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确保输血的安全和输血病患的生命安全.

    作者:欧阳忠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56例

    目的:应用中药口服及中药灌肠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盆腔炎.方法:对5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内服乌药败酱散,配合保留灌肠,注意营养锻炼,改善机体的抗病能力.结果: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85%以上.结论:女性盆腔炎,祖国医学很早就有记载,曾散载于中医妇科的各门类中.而慢性盆腔炎多以湿热型多见,临床常表现为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腰骶部疼痛,疲乏无力等,B超检查常有陶氏腔积液.经过内服乌药败酱散,配合中药灌肠疗效满意.

    作者:颜久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护理

    目的:针对由于脑卒中产生偏瘫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了解中西医结合方式对脑卒中偏瘫的优化效果.旨在完善护理方式,提升临床护理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1月 2013年11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加中医护理.通过MAS量表以及ADL量表了解两组患者偏瘫恢复情况差异性.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两项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能够利用中医中按摩等手法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功能,从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适合在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罗容;周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刍议

    目的:对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实验组38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4.7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58%,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促进手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运用

    目的:分析B超在妇女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式的分析,从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住院分娩的3000例产妇,运用B超进行产前检查,发现出42例畸形儿的情况.结果:出现严重畸形儿产前的诊断率是81.6%,出现指、口、耳等器官小畸形产前的诊断率是7.1%,两者具有显著差异.由于胎儿的畸形发育以神经系统的畸形为常见,约占60.5%,能够通过B超在产前做出诊断的机率为93.8%.而无脑儿等症能够通过B超较早的发现,一般孕后16~20周就可以确诊.胎儿如果出现胸腹水、脐膨出等畸形,都可以通过B超的图像很明显的显示出来,使医生确诊.胎儿如果发生食道或者肛门的闭锁等消化道的畸形,产前的诊断率只有15.8%.对于复杂性先心及愚型的产前诊断更为困难.结论:B超作为安全有效的产前诊断工具,可以有效诊断出胎儿的畸形,尤其孕妇的中后期,剖宫产前,可以通过B超实现对胎儿各个器官的检查,提高了胎儿的畸形检出率,尤其加强对高危孕妇胎儿的畸形检查.B超对于胎儿的畸形检查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要认真对待检查工作,才能排除胎儿发生不良畸形的可能,使胎儿畸形率的诊断正确率得到提升.

    作者:杨宗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疏肝解毒方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疏肝解毒方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疏肝解毒方进行治疗.5天为一个疗程.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结果:按照制定的评价标准评价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治愈的患儿有6例,有效的患儿有8例,无效的患儿有6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愈的患儿有8例,有效的患儿有10例,无效的患儿有2例,总有效率为90.00%,经检验,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解毒方结合西医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进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服药物临床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探析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常用的办法是给予患者口服给药的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的的作用机理是口服的药物经水的输送至患者体内,在患者体内分解然后被肠道粘膜所吸收,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患者的病患者,从而起到药物的治疗疗效.但是,在药物被胃肠道粘膜吸收时,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总体的来说诸多因素可以概括为生物药剂学这个词语来解释.笼统的来说,生物药剂学主要就是药物在跨膜转运的过程中受到转运蛋白的影响,影响转运过程导致影响药物的吸收,致使药物很难以被胃肠道粘膜吸收,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降低药物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对口服药物经过肠胃吸收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对口服药物的相关药剂学性质进行分析,以至于充分结合生物制药的药物结构、否服药物的卡法和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等相关信息进行研究.

    作者:柯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0例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探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总结分析60例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资料.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呼吸道及伤口护理、术后康复等方面的指导,60例喉癌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科学规范的人性化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俞佳;黄静;邹燕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