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科学应用分析

刘军;杨会;李成刚

关键词:感染控制, 微生物检验, 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控制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40名腹泻儿童,培养出140株大肠埃希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微生物学检验法做精准检测,依照检测的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照组不做检验,单纯依据医生的自身经验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对微生物检验法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进行总结.结果:在接受20d的治疗后,患儿的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实验组治愈65例(92.86%),对照组治愈59例(84.29%),实验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致病菌运用微生物检验,对于控制感染具有明显效果,对于诊断的精准度和治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患者麻醉临床问题研究

    目的:对高龄患者实施麻醉后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54例高龄手术住院患者,对其手术麻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麻醉安全性进行探讨.结果:54例麻醉患者麻醉效果均比较理想,仅有2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1例患者出现室性早搏.及时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无医疗事故发生.结论:麻醉医师要在术前对患者身体情况做一个详细的评估,做好术前预防工作,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检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做好术后回访工作,降低麻醉的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皮兴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主要实施优质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ST段压低减少次数及下移减少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够减少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而且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培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六枝特区农村学校环境卫生调查

    目的:了解农村学校供水、学校环境卫生、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掌握相关卫生需求.方法:对学校供水、环境卫生进行现场调查、对学生相关健康知识进行问卷调查,采取10所学校所供水水质进行检验和每所学校采取50名学生大便进行肠道寄生虫检验.结果:农村学校环境卫生较差,多数学校无供水设备,学生蛔虫感染率高.结论:加强学校卫生管理,预防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癌细胞病理学样本组织学分类及分子病理学检测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病理学样本组织学分类及分子病理学检测.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 2013年12月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乳腺癌中的PR、ER、PPARγ、PTEN、Her-2蛋白的表达,分析乳腺癌中PPARγ、PTEN蛋白的表达和患者PR、ER、以及Her 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患者乳腺癌中PPARγ、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3.8%、68.5%,PPARγ阳性表达占核膜的87.4%;PTEN阳性表达在细胞核中占72.91%,在胞浆中占27.13%.有关分析表示PPARγ与PR、ER、Her-2蛋白表达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PTEN与PR、ER、Her 2以及PPARγ蛋白表达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 PPARγ与PTEN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07%,48.94%,阴性表达转移率分别为43.73%,46.11%.结论:PPARγ、PTEN蛋白可以单独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为生物治疗乳腺癌及临床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应康;田培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手术护理配合顺利,手术医生满意,病人无不良反应发生.方法:对2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力配合要点.结果:20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熟悉手术的方法及其手术步鄹,掌握各种手术器械和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做好设备的调试和保养,也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赛伟;杨学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蒙脱石加甘草锌、维生素B2治疗槟榔所致的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蒙脱石加甘草锌、维生素B2治疗槟榔所致的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均给予蒙脱石加甘草锌、维生素B2外用治疗,观察给药5日内的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治愈67例,显效11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3.6%,有效率为97.2%.结论:蒙脱石加甘草锌、维生素B2治疗槟榔所致的口腔溃疡的疗效显著.

    作者:徐鹏飞;田宝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观察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 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对其分别行B超和活检病理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超检查肝回声强度与病理炎症分级、病理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B超分级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经B超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于翠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4例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及麻醉后6小时、12小时的认知功能MMSE(简易精神状况检测法)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24小时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麻醉24小时时,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硬膜外麻醉显著.

    作者:周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论新医改对乡镇医院的影响

    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医改目标的核心策略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所,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的功能是否完善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对“保基本、强基层”的医改策略能否实现和农村居民能否享有有质量的基本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新医改的内容,对新医改可能在乡镇医院造成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医改的经营对策.

    作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治疗的新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传统方法治疗该病有独特优势.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硕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甲状腺腺瘤56例切除体会

    目的观察3种术式切除甲状腺腺瘤疗效.方法5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分3组,A组小切口切除腺瘤,B组采取腺瘤单切加腺叶部分切除,C组采取常规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疗效.结果3组患者均治愈出院,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C组,P<0.05;经随访3年,A组出现1例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B组2例出现伤口感染;C组出现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并发症比较,3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术后恢复快、恢复时间短.

    作者:杨秀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切口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

    目的:分析小切口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优点及方法.方法:对采用小切口单侧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5m1.112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4个月.结论: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结构破坏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

    作者:邓庆军;王兴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潮气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潮气肺功能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治和评估的作用.方法:对42例RSV肺炎患儿(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及25例正常婴幼儿进行潮气肺功能检查,观察潮气流速—容量环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呼吸频率(RR)升高,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吸呼时间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下降,与恢复期比较,RR、tI/tE、tPTEF/tE有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期吸呼时间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而呼吸频率(RR)、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则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RSV导致的肺炎在急性期时主要表现是小气道通气的受阻,在恢复期时,肺功能仍存在部分异常情况.潮气量是判断患儿肺功能状况、治疗效果的敏感性指标.

    作者:陈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临床分析

    艾滋病与丙型肝炎有着较为相同的传播途径,在临床上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的案例并不少见,本文对临床上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该疾病的一些流行病学特征与临床表现.

    作者:杨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计划免疫行查漏补种对接种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查漏补种对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辖区内2003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且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的儿童,将2011年未实行查漏补种方案儿童分为对照组,2013年行查漏补种2年的儿童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计划免疫解疫苗接种情况与效果.结果:经不同方案接种后,研究组接种率、补种率以及乙肝、破伤风与麻疹发病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儿童免疫计划实行过程中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王必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米司非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9月收治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利凡诺针羊膜腔内注射治疗,实验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宫缩至胎盘娩出的时间及残留物的残留、子宫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宫缩到胎儿娩出的时间短,子宫内残留少,患者产后的子宫出血量也明显减少,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进行临床治疗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范清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下泪新月高度与泪液分泌试验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测量干眼患者及正常人的下泪新月高度(lower tear meniscus height,LTMH),并研究其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Ⅰ test,SⅠ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眼前节OCT分别测量43名干眼患者(共43只眼)及40名正常人(共40只眼)正常瞬目与延迟瞬目时的LTMH,并测量无眼表麻醉及使用眼表麻醉后的两种SⅠT.结果:两组实验对象延迟瞬目时的LTMH均明显大于正常瞬目时(p<.01);两种瞬目状态下两实验组的LTMH均与无表麻的SⅠT明显相关;两组实验对象中表麻后的SⅠT均只与正常瞬目时的LTMH有相关(p<.05).结论:延迟瞬目与无表麻SⅠT由于都会产生刺激性泪液分泌,因而此时的LTMH与SⅠT相关性更显著;眼前节OCT对眼表泪新月的测量可表征干眼患者的泪液动力学情况.

    作者:李建华;杨阳;王大庆;杨小丽;兰长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体检的超声诊断价值探究

    目的:对健康体检中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对1201名接受健康体检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201名受检者经超声检出脂肪肝321例,胆囊结石49例,胆囊息肉样变43例,肾结石37例,其他疾病48例,脂肪肝检出率高于其他类型疾病(P<0.05);不同年龄组者疾病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可对部分常见疾病作出准确诊断,临床价值显著,可以将其作为健康体检中的常规检查手段,值得关注.

    作者:刘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呼吸衰竭病人临床护理观察要点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生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烦躁不安、精神错乱、神志异常、心律失常、头痛多汗、低血压震颤、运动失调、胸廓扩张无力、呼吸抑制、鼻翼扇动、瞳孔缩小、动脉血气分析:PaO2下降,低于8kPa(60mmHg),PaCO2升高,超过6.67kPa(50mmHg)等.其主要治疗原则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放,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泡通气及肺组织血液循环,维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常见护理问题有:①不能维持自主呼吸;②清理呼吸道无效;③语言沟通障碍;④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⑤活动无耐力;⑥知识缺乏.

    作者:陈鸿雁;王锐;付巍;王君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3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6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依据患者病情轻重将其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比两组患者分娩结局.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分娩方式,治疗组患者阴道分娩率(3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死胎/死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子宫胎盘卒中率、产后出血率、急性肾衰率及出现症状至处理时间,治疗组患者死胎/死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子宫胎盘卒中率、产后出血率、急性肾衰率及出现症状至处理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对其进行及时准确诊断及治疗,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向银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