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
1 病历摘要患者,女,14岁,主因无月经来潮,周期性下腹部坠胀1年,逐渐加重3个月于2013年4月2日来我院就诊.近1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每个月都有3 4天感到下腹部坠胀不适,同时伴有肛门部下坠,小便次数多,偶有便秘,每隔一个月以上症状重复出现,并逐月加重.妇科检查:处女膜无孔,向外膨隆,呈蓝紫色.肛门指诊:可触及阴道内有圆形包块向直肠前壁突出,用手按压下腹部,可见处女膜向外膨隆更加明显,且压痛.B超检查:子宫前位,大小约4.3cm×3.6cm×3.1cm,前后边界清,宫内回声不均匀,宫腔线分离约0.61cm(见图1略),阴道呈椭圆形囊样扩张,可见大小约11.5cm×6.2 cm的无回声区,内有细小的点状回声,移动探头可见细小点状回声移动.CDFI:其周边及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见图2).超声提示:①宫腔积液②阴道积液.临床诊断:处女膜闭锁,阴道积血.行处女膜X形切开术,引流出大量暗红色陈旧血及血块约300ml.术后第5天复查B超提示:子宫双附件阴道及盆腔均未见异常(见图3).术后第6天无不适症状,病愈出院.
作者:冯翠丽;李志强;王伟;师宁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51例小儿疝气的临床资料,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31例作为治疗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兴军;冯同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分析对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护理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4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2例.B组患者采取常规针灸治疗法,A组患者采取常规针灸治疗联合康复护理法进行治疗,经过三个月后,对A、B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A组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1%,B组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7.3%,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护理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加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X线与CT诊断在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为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65名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X线检查后再进行CT检查,并终将两种诊断的检出结果如骨折检出与类型判断进行比较分析,并终用手术结果进行检验.结果:与X线检查结果相比,CT诊断结果在交叉韧带损伤、浮膝骨折、关节腔积液、髌骨骨折、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均明显要高,基本与手术结果相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诊断膝关节损伤时,CT检查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具有临床研讨意义,但CT检查仍然具有局限性,只有将X线和CT检查临床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能力,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庞小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经脐单孔法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择期需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脐单孔组和传统三孔组,每组各42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脐单孔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疼痛度、疼痛时间、镇痛药应用率都显著地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疼痛轻、疼痛时间短等显著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29例(63.0%)患者为急性起病,12例(26.1%)患者为亚急性起病,5例(10.9%)患者为慢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24例(52.2%)为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9例(19.6%)患者表现为大脑皮质刺激症状;7例(15.2%)患者表现为眼部症状,4例(8.7%)患者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经头颅CT平扫示条带征17例,头颅MRI平扫示实三角征18例,增强示空三角征8例;MRI和DSA均见血栓部位血流消失;经治疗,4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5例患者有明显好转.结论:脑静脉窦血栓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中CT的诊断率较低,MRI+ MRV及DSA的确诊率高.
作者:范国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评价血液常规中检测幼稚粒细胞定量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2年3月到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3例和贫血患者10例,进行血液常规检查,比较其不同.结果:两组患者采用比较先进的检测方法进行血液常规检测后,白细胞值、幼稚粒细胞比值有较小差异,但差异没有意义;淋巴细胞和幼稚粒细胞值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上血液采取常规检查能够快速有效的对淋巴细胞和幼稚粒细胞进行检测,对白血病和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明显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漆晓玲;刘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予以米非司酮总剂量为1050mg,,B予以米非司酮总剂量达3150mg,C组予以总剂量达6900mg,均为2周疗法,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C组腹痛消失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阴道流血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明显低于A、B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疗效颇佳,但易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皮疹、水肿等不良反应.
作者:欧江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研究采用克拉霉素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3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中选取94例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线、1个月后、3个月后各组病患的SBI牙龈沟出血指数、AL附着能力丧失情况以及PD牙周探诊深度等多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基线时各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采取克拉霉素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1个月时,其患者的PD、SBI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AL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PD、AL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SB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克拉霉素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戴斌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血压调控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产后的影响效果,为提高此类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待患者成功终止妊娠后对照组给予解痉治疗;研究组在解痉治疗基础上给予降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红细胞比容均明显降低,而尿量则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患者变化幅度更为显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P<0.05).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产后进行早期血压调控措施,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使用阴道镜检查时的心理护理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2800例宫颈疾病行阴道镜进行检查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其效果.结果: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患者均无明显痛苦,无交叉感染,重复检查依从性增高,检查结果准确率较高.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能明显提高阴道镜对宫颈疾病检查的准确率.
作者:周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断指再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共收治的断指患者63例(74指),对其进行再植治疗,探讨治疗效果.结果:存活73指,术后随访1年,对其断指再植功能进行评定,52例优,15例良,4例可,3例差.结论:具备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与技巧,并进行妥善的术后处理,对于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高峰;谢钦赐;潘文疆;易俊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工会建设总的指导方针上明确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基层工会工作需要明确工会建设的新的总体布局,不断探索与研究新要求下工作的目标取向及方式方法,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工会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保持工会的先进性切实建立长效机制问题.
作者:崇凯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HE)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为临床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经验积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HE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住院的53例乙肝后肝硬化未合并HE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生理指标,并做好记录.结论:对于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而言,高龄、危险诱因数量及肝功能严重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积极去除诱因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E的关键.
作者:唐军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4例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及麻醉后6小时、12小时的认知功能MMSE(简易精神状况检测法)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24小时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麻醉24小时时,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硬膜外麻醉显著.
作者:周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杀鼠剂种类较多,毒性作用不一,但一般来讲毒性较强,对人体危害较大,甚至对生命有严重威胁,杀鼠剂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缺乏特效解毒药,灭鼠剂中毒后的及时合理救治对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有较大的影响,现就诊治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鼠药中毒患者16例,其中女12例,男4例;年龄5-62岁,自行口服灭鼠药12例,误服3例,意外接触1例,中毒后至就诊时间为0.5小时10小时.临床表现为发热、意识淡漠、昏迷、烦躁、抽搐、心律失常、齿龈出血等症状,.氟乙酰胺潜伏期在半小时左右,抗凝血类鼠药潜伏期较长,大多数1-3天后才出现出血症状.
作者:邱丽丽;马丽丽;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对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进行护理工作时存在的一些护理风险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同时针对这些风险制定了防范措施,同时要不断地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从多方面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护理的安全.
作者:王平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选取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240例,将其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收集和整理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应用米非司酮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合理采用米非司酮进行口服治疗,并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在各项指标疗效对比中,米非司酮在紧急避孕、妊娠终止、子宫性疾病方面的疗效更为突出.结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疗效较好,出现不良反应,可采取适当合理的处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不良反应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艾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HPV感染CIN用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方法: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患者且合并高危型HPV阳性者3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INⅠ的患者合并高危HPV感染者266例,研究组采用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1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微波治疗共130例;CIN Ⅰ-Ⅱ、CINⅡ合并高危HPV感染者130例,研究组采用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6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微波治疗共64例,治疗3个月后对所有病例进行追踪复查,对复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TCT和HPV检测结果统计,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组针对无论是CINⅠ还是CINⅠ Ⅱ、CINⅡ患者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单纯微波治疗组.结论:微波联用干扰素治疗宫颈癌前病变,能加速创面结痂形成、脱落,促进炎症等损伤粘膜和脱痂后创面的更新与修复,提高免疫力提高清除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既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又可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为积极的防治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陈尔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方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 2014年3月,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口服+局部用药(自拟中药内服含漱外敷、维生素C/B、冰硼散),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局部用药(维生素C/B、金霉素口腔溃疡膜),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症状好转时间(3.11±0.28)d,对照组70%,症状好转时间(6.82±1.16)d,差异比较有显著性.随访2年,治疗组复发率6.67%,对照组60%,差异比较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快,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礼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