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锐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常用的办法是给予患者口服给药的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的的作用机理是口服的药物经水的输送至患者体内,在患者体内分解然后被肠道粘膜所吸收,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患者的病患者,从而起到药物的治疗疗效.但是,在药物被胃肠道粘膜吸收时,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总体的来说诸多因素可以概括为生物药剂学这个词语来解释.笼统的来说,生物药剂学主要就是药物在跨膜转运的过程中受到转运蛋白的影响,影响转运过程导致影响药物的吸收,致使药物很难以被胃肠道粘膜吸收,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降低药物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对口服药物经过肠胃吸收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对口服药物的相关药剂学性质进行分析,以至于充分结合生物制药的药物结构、否服药物的卡法和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等相关信息进行研究.
作者:柯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腹外疝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接诊的42例腹外疝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痊愈17例,好转23例,无效2例,患者康复率达到95.2%.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提高腹外疝患者的康复率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黄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护患关系是当今社会医疗机构很敏感的话题,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护理人员通过治疗护理等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工作性人际关系[1].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解决好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而起不到的作用.护理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患者在医院里接触多的密切的是护理人员,护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转归.护患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医疗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服务好、质量好、医得好,社会满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成为新型护理模式转变中的关键因素.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住院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地增强.而各服务行业都将重心转移到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上,这就要求不断扩充护理队伍,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作者:田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阴道炎治疗中乳酸菌阴道胶囊的应用概况.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入住我院妇科门诊接受常规治疗的8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口服、霉菌素阴道胶囊以及甲硝唑泡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8/40),复发率7.5%(3/4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30/40),复发率20%(8/4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在阴道炎治疗中应用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率高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王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结膜松弛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56例双眼Ⅲ~Ⅳ级患有结膜松弛症的病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下眼睑眼轮匝肌移位缩短术以及单纯结膜切除术.结果:在病人手术后的一个月进行疗效评价,主要从容观疗效以及病人的主观疗效开展评价.其中有24例治愈,占总数42.9%;有28例有效,占总数50.0%;有4例无效,占总数7.1%.结论:通过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好,且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陈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一种既能满足妊娠妇女因疾病需行腹腔镜手术,又能避免全身麻醉使用(FDA)分类中D类的麻醉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导致不能继续妊娠的麻醉方式.方法:对要求不使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但合并卵巢囊肿破裂需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手术的妊娠患者选择对妊娠基本无影响的局麻药物行双管持续硬膜外麻醉.结论:此麻醉方法可充分满足腹腔镜手术麻醉需要,又可避免全身麻醉使用的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使患者可以继续妊娠,直至顺利分娩.
作者:陶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2例研究分析,分析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价值.结果:对比患者实施治疗前后平均眼压,治疗后患者平均眼压(36.58±4.64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4.57±3.22mmHg),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选取的62例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患者,1例术中出现缓慢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现象,操作者及时关闭切口止血,术后没有视力光感.实施手术治疗后出现前房纤维样渗出、角膜水肿、低眼压浅前房、前房少量积血及瞳孔散大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对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肺癌是常见恶性瘤之一,发病率在上升,死亡率高,要开展防治肺癌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定期体验,做到早期诊断早治疗,加强合理的对肺癌康复护理.
作者:朱沂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共收治1050例高血压老年病患,均采取社区护理进行干预,并对比所有患者经社区护理干预前后包括健康感觉、睡眠状态、躯体感觉感、认识功能在内的多方面生活质量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经社区护理后,包括健康感觉、睡眠状态、躯体感觉感、认识功能在内的多方面生活质量指标较护理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依从性,优化医患关系,减少纠纷,值得推广.
作者:周剑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工会建设总的指导方针上明确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基层工会工作需要明确工会建设的新的总体布局,不断探索与研究新要求下工作的目标取向及方式方法,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工会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保持工会的先进性切实建立长效机制问题.
作者:崇凯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检测哮喘病患儿的维生素D(vitamin D,VitD)水平,并与健康幼儿相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0 2012年儿科80例哮喘患儿和无哮喘疾病儿童80例,检测血清VitD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病患儿的VitD明显降低(p<0.001);VitD中度和重度缺乏比例明显升高,分别为40%和25.0%.VitD缺乏的哮喘患儿的血清钙、磷、镁降低(p<0.05),但是血清碱性磷酸酶和IgE (p<0.001)升高.结论:大部分哮喘患儿缺乏维生素D.
作者:李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红外线治疗面瘫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面瘫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红外线照射治疗,实验组同时辅以针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红外线用于治疗面瘫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作者:俞乔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急速增长,近年来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关于人口的不良现象,人口数量大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全国各个地区都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指导工作,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本文分析了计划生育中男女避孕措施的应用价值,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人口控制措施.
作者:赵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的解剖与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659例患LC术中所见胆囊动脉数目、走行及与胆囊管的关系,分析处理技巧.结果:胆囊动脉1支型490例(74.36%),2支型128例(19.42%),3支型12例(1.82%),缺如或细小型29例(4.40%).走行于Calot三角内564例(85.58%),Calot三角外95例(14.42%).走行于胆囊管内侧547例(83.00%),走行于胆囊管前侧53例(8.04%),走行于胆囊管外侧6例(0.91%),走行于胆囊管后侧8例(1.21%).结论:了解胆囊动脉的解剖特点,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处理胆囊动脉的技巧,可减少血管损伤及出血,提高LC成功率.
作者:程永鹏;赵洪;刘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内科的常见病,严重者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呼吸衰竭死亡.2010年10月 2013年9月,对我院收治的67例酒精中毒的患者,经积极的抢救和护理,结果全部痊愈.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010年10月 2013年9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67例,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9例;20岁以下8例,21岁-40岁28例,41岁-60岁26例,60岁以上5例,平均年龄33岁.2 临床表现中毒症状的出现与是否空腹饮用、饮人速度、饮酒量、个体敏感性有关,表现为昏睡或昏迷,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皮肤湿冷、呕吐、瞳孔散大、呼吸减慢、神志模糊、共济失调.3 急救治疗方法首先用纳洛酮(0.8~2.0 mg)促醒,必要时可以吸氧;葛花20泡水饮用或灌服;给予10% GS 500 ml +10% KCl 10 ml+Vit C 3.0g快速静点;常规应用保护胃黏膜药物;适当补液,对于呕吐患者补液量要大一点;注意电解质情况;注意误吸情况的发生及尿潴留情况.
作者:李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在小儿胃肠外科危机重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胃肠外科危机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危重评分及术后的PH、PT及痊愈率.结果:两组患儿的术前危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H、PT及痊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手术在小儿胃肠外科危机重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卡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大鼠实验动物模型,寻找到适合的实验诊断方法,并了解丹参酮对PCP的治疗效果.方法:把SD大鼠随机分为3组(2组实验组,1组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地塞米松免(或地塞米松+丹参酮)皮下注射诱导实验组大鼠感染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arinii),8周后处死动物,收集肺组织,采用镜检法和PCR对大鼠肺组织进行检测.结果:采用Giemsa镜检法可在肺组织查见P.carinii滋养体或包囊,阳性率为70% PCR法实验组大鼠的肺组织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85%.注射丹参酮可以缓解PCP症状,降低P.earinii检出阳性率结论:地塞米松可成功诱导PCP模型,丹参酮可缓解PCP相关症状,相比镜检法,PCR对PCP的诊断敏感性很高,特异性较好,能够用于PCP早期诊断.
作者:屈英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分析深静脉导管发生堵管的因素,总结护理措施,以降低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我院ICU科实施了深静脉导管留置的住院患者,时间2013年1月-6月60例为改进前组,;2013年7-12月60例为改进后组.分析常见的原因包括疾病因素、机械性、药物因素、以及导管本身管径细小等.结果:在临床实施护理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凝血功能和病情变化,配置不同浓度的封管液,可以使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和正确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深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
作者:刘婷婷;李玉华;王华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总结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腕管综合症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3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腕管综合症患者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治愈19例,占27.94%,好转45例,占66.18%,无效4例.结论:腕管综合症患者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王海云;李长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养阴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84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照临床处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2例,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住院情况,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联用中医治疗组的患者在症状改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康复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养阴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可以积极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方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