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争艳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实效性。方法:将12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和常规放化疗,两组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化疗后手术前治疗无效人数3(4.68%)例,总有效率为95.32%,术后排便功能优26(40.62%)例,良21(32.81%)例,中17(26.56%)例,差0(0.00%)例,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手术效果好,化疗不良反应少,患者预后好,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黎峰;黄超;韦庆权;郖锦峰;龚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移动医疗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它不仅代替人工完成诸多临床诊疗工作,同时还兼具移动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点。虽然移动医疗具备了诸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移动医疗的建设和推行,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扰:无线网络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受干扰性差;诊疗信息系统与诊疗设备的接口融合;各个诊疗关系链中利益群体的冲突关系;以及国家政策法规对移动医疗技术的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者:黄和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院内供应室各项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总结风险防范措施与对策。方法:以我院供应室作为研究对象,从工作人员、管理工作、工作流程三个方面入手,对供应室护理工作风险加以观察分析,并对各类风险的防范措施加以总结。结果:我院在调研期间,共出现25例护理差错。工作人员风险主要在于专业知识、法律意识、相关记录严谨度相对缺乏;管理工作风险主要在于其供应室布局不当、管理制度不完善两方面;工作流程风险在于下收下送、储存、灭菌、清洗、包装失误几方面。结论:要针对医院内供应室的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以及工作流程存在的风险加以针对性的改善,以尽量降低风险的发生率,确保医疗卫生环境的安全和谐。
作者:孔庆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加冰生理盐水联合泮托拉唑治疗 Cushing 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 Cushing 溃疡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静脉滴注泮托拉唑80mg,每日2次,并口服(或鼻饲)云南白药0.5g 加冰生理盐水50ml,每日4次。对照组58例静脉滴注泮托拉唑80mg,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5%,对照组为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云南白药加冰生理盐水联合泮托拉唑治疗 Cushing 溃疡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祖坤;戴爱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有效防护措施。方法:2013年本科室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供应室职业危害进行相关防护;2014年初本科室分析职业危害发生原因并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完善的、针对性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记录2013年、2014年供应室职业危害发生率、供应室工作人员负面情绪及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3年职业危害发生率高达28.57%,显著高于2014年供应室职业危害发生率4.76%;2013年供应室工作人员焦虑、抑郁程度均显著高于2014年,而其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则显著低于2014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给予全面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可显著降低其职业危害发生率,改善其心理负面情绪及满意度,保障其工作安全性。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社区医院治疗的急性期 COPD 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沙丁胺醇+氨溴索+氯化钠吸入治疗,对照组应用沙丁胺醇+氯化钠吸入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两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自行缓解。结论: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 COPD,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适于推广。
作者:李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将当前的科研结论、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完美结合,制订护理计划。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腔卫生宣教工作的开展,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有很大的提高[1],提高老龄患者的口腔护理质量问题日益被重视。年龄的增加,使老年人躯体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对增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肾功能不全等等,这些疾病常伴有口腔不同程度的损害。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口腔疾病者高达873%,约为正常人口腔疾病患者的2-3倍[2]。口腔护理是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的一项,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遇到口腔护理的患者因病情不同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不同方法的获得直接的是通过循证护理。我们将循证护理的方法应用于50例老年患者的口腔护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晓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采用润燥止痒胶囊与依巴斯汀联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慢性荨麻疹80例,均为我院皮肤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诊治,随机分组,就依巴斯汀口服治疗(对照组,n =40)与加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复发4例,占10%,对照组12例,占30%,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慢性荨麻疹采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可迅速起效,明显降低复发率,增强临床效果,优于单用,具推广价值。
作者:张木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解决临床护理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方法:对临床护理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应对方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结果:针对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理念缺乏、护理教学查房水平低、实习生理论知识欠缺和学习主动性差、实习生理论联系实践及心理应对能力差等诸多问题,促进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结论:重视临床教学,并根据该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各种设备和条件,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多样化,使学生更加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适应当代护理模式。
作者:申梅利;田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直肠癌术后放化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术后行放化疗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治疗依从性、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按时维护、医护满意度、顺利完成治疗、口腔黏膜炎、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外周神经毒性、放射性直肠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直肠癌术后放化疗中较常规护理更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岳争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52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22例下肢静脉完全阻塞,9例部分阻塞,11例部分再通,10例少部分再通;其中15例周围型血栓,12例为中央型血栓,25例为混合型血栓。结论: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实,在下肢静脉血栓病变诊断中彩超可准确观察血栓阻塞的范围、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因此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康建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眼科手术中应用生物性可吸收胶原蛋白缝线进行缝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研究其对切口愈合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眼科120例使用生物性可吸收胶原蛋白缝线进行皮肤缝合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96例普通丝线缝线进行皮肤缝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感染、伤口恢复及瘢痕遗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生物性可吸收胶原蛋白缝线具有减少伤口感染、促进组织修复且减轻瘢痕形成的作用,对眼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正向作用,值得进行普及推广。
作者:高晨明;张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全程营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同步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全程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 BMI 指数、Hb、Alb 及 PG-SGA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程营养管理可改善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对同步放化疗的耐受能力,改善治疗效果,为一种有价值的护理方法。
作者:杨玉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充分利用资源提升服务工作质量。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在人员配置、服务内容等方面都要进行创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积极有效的卫生服务。
作者:孙一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体会,为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及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找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总结在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护理工作。结果:表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分为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两种,其中骨密度属于保护因素,年龄大、长期低钙饮食、发生跌倒、脆性骨折史为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从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他们具有自身典型的特点与特殊性,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护理。
作者:李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 MRI 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进行 MRI 检查,回顾性分析他们的 MRI 征象及与病理状态的关系。结果:脑海绵状血管瘤的 MRI 表现具有特异性,呈爆米花样或桑葚状、结节状高低混杂信号并伴有 T2WI 周围低信号环是其特征性表现,T2*及 DWI 可以增加病灶的检出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MRI 平扫并结合 T2*或 DWI 序列对准确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宁川;任龙;王杜春;姜丹;杨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具体病例介绍莫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依据参考文献,对比近年来国内应用莫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莫西沙星注射液在本病例应用中确实出现多方面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中要多观察。结论:莫西沙星作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掌握其抗菌谱特点的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所引起的危害,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比较显著(P <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9.4%,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许舒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总结1例有机磷中毒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观察,护理措施包括密切病情观察、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营养支持,用药护理,管路护理、出院护理等。认为及时有效发现病情变化和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措施是患者成功治愈的关键。
作者:王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探讨常见的并发症及骨水泥渗漏问题的预防。方法:对77例88个椎体进行椎体成形术 PVP 治疗,并观察总结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结果:将 PVP术中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总结如下。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性骨折术中操作需要密切注意操作方法及操作选择的时机,可以大程度地避免各种并发症。
作者:王加波;成业东;高超;冯海波;姜鹏;王昌超;吴荣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