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柔性管理应用于门急诊护理中的探讨

赵华琴

关键词:柔性管理, 门急诊,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应用于门急诊护理中的成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中的50名门急诊护理工作者,依据对他们的管理方式不同分为柔性管理组(25名)和普通管理组(25名),探讨两组护理工作者的管理效果。结果:实行管理后,柔性管理组患者满意度96.67%,医生满意度95.68%,护理工作者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普通管理组患者满意度86.67%,医生满意度82.22%,护理工作者满意度64.00%,P <0.05。结论:柔性管理应用于门急诊护理中的管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宫血宁治疗上环术后月经过多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宫血宁治疗上环术后月经过多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份到2013年12月份在我站进行上环术的10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对照组患者在上环术后,采取常规护理,不给药;对实验组患者在上环术后6d 连续口服宫血宁胶囊。之后3个月内,每次月经期口服宫血宁胶囊3d,并采取与对照组一致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血红蛋白量和月经血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血红蛋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月经血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另外,在两组中均6例出现了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情况较轻。结论:宫血宁在质量上环术后月经过多时,效果显著,使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妍;姜林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宫颈癌108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甲组54例和乙组54例手术治疗,并对甲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优质心理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与甲组相比,乙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且患者较为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毕淑红;邹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浅谈风险管理在内镜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而内镜护理管理也存在诸多风险,因而只有对护理管理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落实和实施于临床实践管理中,才可以防止内镜护理管理风险的产生。文章把内镜护理面临的风险总结为三大类:管理性风险、技术性风险以及服务性风险,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实施适应的防范对策,可以缩小内镜护理管理的风险范围。

    作者:刘健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观察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

    目的:研究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65例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具体的治疗方法。结果:在10例完全截瘫患者中,有6例患者逐渐恢复,好转率为60.0%。在55例不完全截瘫患者中,有54例患者逐渐恢复,好转率为98.2%。完全截瘫患者的好转率明显低于不完全截瘫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需以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和骨折类型为依据,选择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刘永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药制剂使用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使用的特点,探讨中药制剂在我院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特点加以分析,制定科学规范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并使用中药制剂治疗的患者病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将520例患者依照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使用中药制剂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情况与患者投诉率。结果:对全部患者进行用药后检测和记录,对两组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给药时间、治疗费用等指标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中药制剂的使用进行规范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不良的反应率发生,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提升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促使中药制剂的使用良性发展。

    作者:胡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浅谈64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病情观察、提供舒适环境、翻身及体位引流、雾化吸入、吸氧、排痰护理、防治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加强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同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ELISA 检测乙肝两对半的影响因素

    目的:对 Elisa 法对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产生的影响,做有关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我院自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接收的乙肝两对半检测患者124例,根据其相关的资料分析 Elisa 对乙肝两对半检测产生的影响。结果:得出 Elisa 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影响因素有试剂盒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人员和采集的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加样过程中的影响、药物的影响等。结论:对于乙肝两对半的检测,采用 Elisa 法检测需要根据其具体的影响因素,排出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陈金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米非司酮流产的有效率及副反应。方法:对67例药物流产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药物流产患者出现5种副反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月经恢复延迟、流产不全、药物流产失败,过敏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验证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49d 妊娠在临床上的实用性。同时掌握了药物流产患者发生的副反应是药物的药理作用所决定的,因此服用后随诊是必要的。

    作者:王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5E 康复模式对血液净化病人透析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5E 康复模式对血液净化病人透析质量的影响,确保治疗和护理工作正常运行。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进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予以5E 康复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等指标的清除及下降率。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等指标的清除及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5E 康复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净化病人透析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温玉;叶琼玉;王燕;黄巧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本文就其体内存在形式、致病机制及其与 AMI 的关系和治疗等方面予以综述。

    作者:李雄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五黄散外敷结合四妙散加味内服治疗痛风急性发作

    目的:探讨五黄散外敷结合四妙散加味内服在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风湿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0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五黄散外敷结合四妙散加味内服方法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五黄散外敷结合四妙散加味内服方法,显效23例(65.7%)、好转10例(28.6%)、不良反应0例、总有效33例(94.3%),明显优于对照组15例(42.9%)、12例(34.5%)、3例(8.6%)、27例(77.2%),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五黄散外敷结合四妙散加味内服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显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廖洪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的全程护理配合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的全程护理配合效果。方法:将174例接受 EUS 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接诊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与检查前、中、后开展全程化的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咽部黏膜损伤、中途中止、患者配合率、术后咽痛以及患者满意率等5项既定考察指标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结论:全程护理配合是确保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更好地接受 EUS 检查的必要保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泻下法在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治疗中中医泻下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2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通塞脉片口服治疗,14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医泻下法治疗,即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两组相比,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经皮氧分压、足背温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足治疗中,中医泻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刘耀文;刘耀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大丰市城东社区2008-2013年肺结核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2008年-2013年大丰市城东社区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和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城东社区2008-2013年肺结核登记、管理及服药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3年共登记管理120例肺结核,城东社区活动性肺结核、涂阳肺结核、涂阴肺结核登记率分别由2008年的52.92/10万、48.11/10、4.81/10万下降为2013年的22.27/10万、4.96/10万、22.31/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75岁,男女性别比为2:1,职业以农民为主,复治病人多为50岁以上。结论:将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防治技术水平,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规范管理现症病人,以控制我社区的结核病疫情。

    作者:沈向辉;陆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在对症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的观察与护理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见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母婴死亡率高,多见于妊娠35W 左右的初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病变、双胎和男胎较易发生,若处理不及时容易并发多脏器的功能损害,我科于2014年6月20日收治了一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脂肪肝的患者,经过我科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后出院。

    作者:杨玲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 MRI 诊断价值(附15例分析)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 MRI 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进行 MRI 检查,回顾性分析他们的 MRI 征象及与病理状态的关系。结果:脑海绵状血管瘤的 MRI 表现具有特异性,呈爆米花样或桑葚状、结节状高低混杂信号并伴有 T2WI 周围低信号环是其特征性表现,T2*及 DWI 可以增加病灶的检出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MRI 平扫并结合 T2*或 DWI 序列对准确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宁川;任龙;王杜春;姜丹;杨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诊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性

    目的:对急诊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有效性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4年8月实施治疗的12例输尿管结石所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对其实施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本次患者的结石排净率达到91.67%。结论:急诊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能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孟凡喜;李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分析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造成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近3年内我院发生不良反应和未使用国头孢菌类药物的患者二百例进行分组对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未使用过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涉及到不同品种,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过敏反应、肾功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虽然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但由于其引起的不良反应种类也过于繁多,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预防,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作者:赵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1例颈6、7骨折脱位伴四肢瘫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护理

    颈椎骨折脱位伴四肢瘫合并脑脊液漏相对少见,此类患者除了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外,对呼吸道护理、脑脊液漏护理的要求很高,因此全面的观察、正确的护理意义重大。2012年7月7日,我科收治一名颈6、7骨折脱位伴四肢瘫痪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经过急救、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