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文博
目的:探讨三腔胃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救治的患者40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其按照术后留置胃管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单腔胃管留置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三腔胃管减压的方式进行留置,在护理的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前55个小时内胃液残留量和胃液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堵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55小时内胃液残留量为70 ml,胃液引流量为(955±85)ml,堵管发生的几率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分别为15.4%、10.7%。观察组18例有效,对照组14例有效。结论:三腔胃管的引流效果比传统的单腔胃管引流的效果更好,具有胃液残留量少、耐受性强、并发症少、堵管现象发生几率低的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方便,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竹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结肠癌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接诊的98位结肠癌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采用综合护理的实验组结肠癌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采用常规护理的观察组,并且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手术后采用综合性护理,能够提高伤口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并发症的发病率低,应该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徐培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施以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对其综合治疗效果的影响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6例盆腔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施以常规盆腔炎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予以干预组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加以任何干预,对两组患者总的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83.5%,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5.64±4.12)分,对照组为(89.35±10.19)分,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半年复发率为5.8%,对照组为16.5%,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妇科盆腔炎患者以细致完善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宣教,能够帮助盆腔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减少疾病复发率,于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对其按照入院方式分组,家属送入医院未进行院前急诊护理58例,另外由120送入医院开展了院前急诊护理62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成功率以及相关护理效果。结果:院前急诊护理组获得救助介入时间明显短于未行院前急诊救助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院前急诊护理组在MODS、死亡、窒息发生的概率上明显低于未进行院前急诊救助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诊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乐琼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我科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与术后护理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基础护理与脑外科专科护理相结合,结合小儿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结果:患儿病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结合患儿病情特点,对患儿实行及时有效的整体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吴珠静;柏基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患者男,53岁。自觉上腹部不适10d,突发上腹痛伴呕吐4h。患者于4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心前区压迫感。多次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样物,大汗淋漓。胃纳差,大小便尚可,无发热。血压128/78mmHg。脉搏85次/分。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下结节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清AFP阴性。心电图检查:房性早搏。随意心绞痛收入心内科。既往体健,无类似病史,无牧区居住史。
作者:徐后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结合我院集中疑难编码和误码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了解精神疾患ICD-10分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导致误码的主要因素;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院患者病案精神疾病分类编码中选取156例患者,参考相关教科书和专著中的信息,对本次研究资料进行重新核对,同时给予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156例患者中,29例出现错误编码,错误编码率为18.59%,36例为疑难编码,疑难编码率为23.08%;错误编码率严重超标;结论:通过对精神疾病ICD-10分类技术进行提升,需要更进一步的掌握各类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疾病概念以及症状学名词和〈〈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唯有如此,才能够有效控制错码的出现,使疑难编码得到更好的分类。
作者:边志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间来我院治疗腹股沟疝的12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疝修补术(Bassini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1年后随访统计复发率方面的差别,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疼痛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8例,占13.3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28例,占46.67%;同时一年后,研究组患者中复发的有1例,占1.67%,对照组患者中复发的有6例,占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施于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X线用于诊断骨关节创伤软组织改变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骨关节创伤软组织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X线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首次拍摄X线片时观察到75例(83.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折及软组织改变,其中15例(16.7%)患者首次检查时未见明显的骨折征象,但在复查及内外翻位检查时明确为撕脱骨折或微小骨折。结论:对于骨关节创伤软组织改变患者,在应用X线检查时应密切关注疾病的X线的征象表现,并对骨关节的受损程度进行全面观察,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准确影像学依据。
作者:金莹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针对近年尿毒症患者低龄化,结合某县人民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尿毒症患者患病原因、临床表现及其护理进行了一些探讨,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谌红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临床总结分析泮托拉唑纳临床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再此基础上探讨合理用药措施。方法:临床研究中随机选取中上海浦东新区南汇惠南镇光明中医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间服用泮托拉唑纳产生不良反应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ADR病例中,男性比例(60.61%)高于女性(39.39%),ADR率高的年龄段为41~60岁(39.39%);ADR发生时间比较分散,可累及心血管系统、皮肤及附件、全身损害等。结论:临床不合理应用泮托拉唑纳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症状,建议基层医院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力度,规范药物临床应用,预防或者减少不良反应率。
作者:付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目前临床不良麻醉事件的成因及特点,提出相关思考,为临床麻醉的安全管理以及麻醉质量的改进提出相关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1日之间,我院手术室麻醉科的麻醉不良事件资料。结果:在以上18例麻醉不良事件中,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的为13例,约占72%。从患者年龄上来看,所有麻醉不良事件中,小儿患者为4例,约占23%,中青年患者为8例,约占45%,老年患者为6例,约占42%。从不良事件分类上来看,以上18例患者均为麻醉或手术操作损伤,及循环不良事件。从成因上来看,麻醉管理工作疏漏以及麻醉操作技术失误是导致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麻醉安全是医疗安全的重要方面,因此,要不断提高医生的业务素质,认真贯彻科学的麻醉流程,建立健全院内相关诊疗制度和流程,对保证麻醉安全,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耿艳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在偏头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头痛的发作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能够显著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头痛。
作者:贾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BN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水负荷的判定价值方法:选取36例无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过3周的透析脱水达到临床干体重,测定患者达到干体重前后的BNP、下腔静脉内径(IVCD)、VCD值(IVCD/体表面积)、心胸比值(CRT),并观察临床表现。选取健康人群36人为对照组。结果:1.达干体重后血浆BNP、心胸比、下腔静脉内径均较达干体重前显著下降,(p<0.01)。2.与对照组相比,达干体重前,血浆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达干体重后,血浆BNP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达干体重前后BNP之差与达干体重前后心胸比值(CRT)之差呈显著相关,(r=0.67,p<0.01);达干体重前后BNP之差与达干体重前后下腔静脉内径(VCD)之差呈显著相关(r=0.72,p<0.01);结论:血浆BNP测定可以用于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水负荷。
作者:乔金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在进行腹腔镜的胆囊切除手术中进行临床护理路径以及术后的延续性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的患者应用一般传统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计划护理,并在术后进行延续性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的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以及术后的延续性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住院的天数,值得推广。
作者:何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院利用丰田模式应用在提高住院病人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2型流程改造及通过各部门的协作,有效的提高了住院病人信息完整性。
作者:许巧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及应用沐舒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慢性支气管的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观察组患者给予沐舒坦治疗后显效22例(55.0%),有效16例(40.0%),总有效率为95.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消除支气管炎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呼吸,临床有效率高,疗效显著,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薄利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对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使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使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76,P<0.05),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创伤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斌;孙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现代护理管理模式也逐渐取代了传统护理的手段,"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也更加深入人心。心理科现代护理管理模式采用了开放式的管理,不仅使患者的陪护率有所降低,并且还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心理疾病患者的满意度,此种开放式护理管理模式比起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更加的适应各种心理症患者,因此,值得我国临床的应用和大力推广,以下本文针对心理科开放式护理管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作者:韦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1280例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以前的1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有效应用护理干预机制,可对手术室护理的安全质量起到提高效果,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作者:冉俊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