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葵
目的: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ICU病房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共计100例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腹泻分为34例腹泻组和66例无腹泻组。专人负责记录每例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现病史、既往史,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血白蛋白水平、每日抗生素使用种类、管置时间。结果:腹泻组和无腹泻组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症、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种、管置时间大于1周比例分别为(82.4%、76.5%、91.2%、97.1%、76.5%)、(21.9%、28.1%、40.6%、57.6%、50%),经X2检验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症、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种、管置时间大于1周为引起腹泻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应该及时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减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
作者:杨秀娟;黄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长期家庭氧疗对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35例确诊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实验组在接受长期家庭氧疗的动脉血气、血红细胞压积(PVC)、肺功能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动脉血气、血红细胞压积、肺功能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时PaO2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血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EV1值有提高的趋势。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以提高PaO2、降低红细胞压积、改善肺功能。
作者:田桂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统计本院抗菌素使用的各项指标,监测抗菌素使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将全年临床药学室的监测数据按月和科室进行汇总。结合处方和病历审核对用药情况作出分析评价。结果:全院抗菌素使用达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相关要求。个别科室医师存在一定不足。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均在整治活动方案要求的标准以下且呈平稳运行态势,多数医师做到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得到落实。
作者:罗贤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液标本1400份,及2012年2月至11月期间采取控制措施后收集的静脉血液标本1600份进行分析,并对比实施控制措施前后血液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情况。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前收集的1400份静脉血液标本中有45份(3.21%)不合格的血液标本,采取控制措施后收集的1600份静脉血液标本中有11份(0.69%)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两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并分析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可以确保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能大大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郭笑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结合我院集中疑难编码和误码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了解精神疾患ICD-10分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导致误码的主要因素;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院患者病案精神疾病分类编码中选取156例患者,参考相关教科书和专著中的信息,对本次研究资料进行重新核对,同时给予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156例患者中,29例出现错误编码,错误编码率为18.59%,36例为疑难编码,疑难编码率为23.08%;错误编码率严重超标;结论:通过对精神疾病ICD-10分类技术进行提升,需要更进一步的掌握各类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疾病概念以及症状学名词和〈〈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唯有如此,才能够有效控制错码的出现,使疑难编码得到更好的分类。
作者:边志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人参健脾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方法鉴别处方中的人参、当归、草豆蔻药材。结果:薄层色谱分离度较好,专属性强,斑点清晰,背景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薄层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人参健脾片的质量。
作者:张罡;齐喜红;王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共78例,经过治疗配合护理后,77例患者康复好转,占98.72%,1例患者死亡,占1.28%。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及时的溶栓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使患者心功能有所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张海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小儿推拿疗法佐治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腹泻患儿77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选择小儿推拿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与对照组(81.39%)相比明显较高,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疗法佐治婴幼儿腹泻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病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申莉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酮康唑联合外用药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外用药希尔生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酮康唑进行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比较(X2=2.18,P<0.05),复发率比较(X2=2.46,P<0.05),差异均显著。结论:采取酮康唑联合外用药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适合在临床中使用。
作者:王鑫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5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41.30±3.17)与对照组(48.92±3.55)相比明显较低,患者焦虑状态改善明显,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伴而耳鸣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不良状态,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司秀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向居民提供各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服务,普及社区居民卫生防病知识和防病技能,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成为基层医疗单位的重要工作,如何将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笔者浅谈以下自己的几点建议。
作者:张静文;王鹏飞;胡晓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逍遥散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下,予以对照组以百忧解联合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抑郁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4.0%,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逍遥散联合百忧解,并且配合心理治疗不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率,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张礼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我科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与术后护理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基础护理与脑外科专科护理相结合,结合小儿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结果:患儿病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结合患儿病情特点,对患儿实行及时有效的整体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吴珠静;柏基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现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早期康复医学的研究的进展使得其与临床的联系更加紧密。近年来,临床上对于病人早期康复的研究,特别是对ICU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对ICU病人适应环境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提高ICU病人治疗与康复的效果,缩短病程,改善护患间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肖文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出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试验组采用单一的甲氨蝶呤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蛉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进行观察治疗三个月。结果:三个月观察治疗后看出,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试验组明显优于采用单一甲氨蝶呤治疗的观察组,试验组中患者的关节肿痛个数、持续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甲氨蝶蛉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对于临床研究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汪佳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即非体外循环是在不用体外循环且心脏不停下进行的,[1]无大量肝素应用,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及其所致应激反应,使患者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并且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其中围手术期的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显得十分重要,我院在2014年7月成功为1例冠心病患者实行微创不停跳搭桥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查夏琴;彭林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共1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一般资料、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常见问题,总结对产妇提供的护理措施。结果:12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经精心有效的护理措施,均有效控制出血情况,未导致产妇死亡和造成严重后遗症的现象发生。结论:做好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工作,可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产后出血,减少对产妇的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屈凤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手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手外科实习的护生50名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护生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研究组护生接受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兼自学教学方法(PBL),分别于带教前后进行知识技能测验,比较两组患者带教前后的学习效果。结果:两组护生带教学习后均较带教前知识技能掌握牢固,但研究组护生成绩提高较对照组显著,同时研究组护生在临床学习中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及效果明显改善。结论:PBL教学法可显著提高护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理论联系临床可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与自学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倪红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体重控制对发生低血压的影响。方法:经常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总共透析次数为530例次,记录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及每次比照干体重增加数字,观察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透析过程中体重增加超过3kg的患者低血压发生例次、症状性低血压发生例次、需要补充高渗溶液的例次、需终止血液透析的例次均高于体重增加不足3 kg的患者。结论:透析过程中体重控制有助于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张竹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切除术下临床护理措施之间的差异性,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析两种手术方式下采取护理措施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后,在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能明显减轻护士的护理工作量,这对提升护士工作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手术类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丽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