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冬梅
目的 研究软通道微创方法的不同部位穿刺在脑出血治疗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诊的67例脑出血患者的微创穿刺病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部位血肿腔穿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穿刺方法的选择.结果 治疗组32例进入脑室引流成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5.0±3.5)天,明显改善14例,一般改善14例,有效率为84.85%,死亡2例,死亡率6.06%,对照组34例进入脑室引流成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4.5±3.5)天,明显改善13例,一般改善15例,有效率为82.35%,死亡5例,死亡率14.7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通道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在穿刺部位和穿刺方法上的选择至关重要,但是,如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谨慎的选择,则其不同的部位或者穿刺方法差异不大.
作者:赵文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新形势下临床医学外科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及分析.方法 选取20例临床医学外科学员为研究对象,将学员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例学员,其中观察组学员通过对教员进行培训、改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学方式等措施对学员进行教学;对照组教员则采用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观察两组学员临床理论考核的情况及对外科技能掌握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学员课程结束后临床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85.5 ±5.5)分,均为优良以上的成绩,对照组学员课程结束后临床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72.4±6.5)分,两组学员对外科技能掌握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在新形势下通过对临床教员进行培训、改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学方式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学员对外科理论及实操的掌握水平,从而为临床外科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
作者:谢燕萍;孟桂荣;崔瑞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护理本科生的主要压力源及其解压方式,并对其压力源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社会各界更好地关注护理本科生的成长,帮助护理本科生采取适当的有效的方式缓解和消除压力,实现自我健康和自由发展.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法抽取我校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在读的护理专业学生300名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大学生压力量表和护理专业本身的专业特点而自制的压力调查问卷(Cronbach α=0.854内部一致性满意),从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经济及实习就业五个方面调查护理本科生的压力源,并在问卷的压力管理部分了解他们有效的解压方式.结果 ①学习方面有压力的占79.9%,情感方面有压力的占50.5%,人际关系方面有压力的占51.1%,经济方面有压力的占91%,实习就业方面有压力的占70.2%.②压力得到解决的184名同学中,其中46.2%的同学是采用A转移(心里不快时娱乐、游戏、读书)这种方式,16.3%的同学是采用B发泄(哭、倾诉、写信/日记)这种方式,3.8%的同学采用C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这种方式,33.7%的同学采用D顺其自然,自然调整这种方式.结论 ①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经济及就业等五个方面.②有效的解压方式是转移.
作者:钟艳;张丽芳;向根芳;周希;李晓凤;朱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的96例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经药物治疗,病情得以缓解,在细心护理和专科处理后,实验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术前正确诊断及利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同时,调整电解质等各项指标以改善全身状况,可有助于手术后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清媛;肖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血液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献血者、受血者的生命安全,采供血工作又被形象的称为血管对血管工作,血液安全至关重要,但作为一个成立较晚偏远地区的基层血站,初的成立之时,对于血液安全的理解更多的是传染性指标的安全,近几年,随着血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完善以及国家对血液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严,办法、规范的持续不断更新与细化,血液的污染指标、献血者与员工的安全与传染性指标一样受到重视,由此以来,过去主要用于临床的辅助检查、药物敏感试验中,以帮助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的微生物检验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采供血的质量控制中,经过本实验室近几年的努力,微生物检测的预防与监控已经应用到本血站的采供血的各个环节,为血站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为血站的内部审核、质量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输入项.本血站的应用列举如下:
作者:方世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腹部皮瓣断蒂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50例患者应用腹部皮瓣阻断夹对蒂部血管阻断训练,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1小时,一般训练后5~7天断蒂.结果 蒂部血管阻断期间无一例出现皮肤坏死、破损及感染等并发症.断蒂后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 腹部皮瓣断蒂前行阻断训练,此方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黄慧;龚进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收治的38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发生水中毒、子宫穿孔、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满意率达94.73%.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作者:佟英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致使医患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病源复杂、人流量大、人员素质高低不一的门诊输液室沟通也就尤为重要.能否做到有效的沟通,怎样去沟通更能事半功倍,这就是本文要论述的内容.
作者:行艳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技术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20个月随访.术后24 h VAS评分为(2.5±0.8),VAS评分术后较术前(8.4±1.6)显著下降(P<0.05),疼痛缓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例骨水泥渗漏到椎弓根内,未发生骨水泥毒性反应.术后12个月VAS评分为(2.0±0.6),疼痛未复发.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上有较好的疗效,能迅速缓解疼痛,增强椎体稳定性,保留椎体活动节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阳;白希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及总结体会.方法 将我院2012年5月~ 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0例,其中实验组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结果 20例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18例显效,2例有效,而对照组中,7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对青、中、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均适用.
作者:吴明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护理.方法 我科从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27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在本组病例引流过程中未发生过度引流、引流阻塞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27例患者引流5~14天,平均7天,均顺利拔管.通过对血性脑脊液的引流,能减轻其对脑和脑膜的刺激,缓解脑血管痉挛,减轻脑水肿.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实施有效护理可以提高引流效果,并减少过度引流、引流阻塞、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及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鼻泪管阻塞患者(124眼)随机分组,A组行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B组行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疗效.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5.45±4.24) min、(22.36±5.24)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有效率分别为93.5%、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且不留疤痕,创伤小.结论 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及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术后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无皮肤瘢痕.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刘希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电动理发器用于患儿头皮静脉输液皮肤准备的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小儿科治疗的患儿451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260例)和对照组(191例),用电动理发器行头部皮肤准备的患儿为观察组,用传统的一次性备皮刀行头部皮肤准备的患儿对照组,比较两组头皮静脉输液穿刺花费的时间、皮损率、输液过程中针头脱出率、家长满意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花费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0.7) min和(5.3±0.9) min,X2=32.807,P=0.041];对照组患儿皮损率4.7%,针头脱出率25.7%,观察组患几皮损率2.7%,针头脱出率6.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35,39.070,P=0.049,0.021);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4%和89.9%,X2 =21.074,P=0.042).结论 使用电动理发器可缩短头皮静脉穿刺时间,大大减少输液过程中针头脱出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作者:叶秋云;叶延玲;宋湘予;张银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4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抑郁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48例患者中,轻、中、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9.76%、16.94%、4.84%,女性、单身、社会支持较差者与男性、已婚、社会支持较好者相比,更易发生抑郁(P<0.01);结论 要加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徐光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外来务工人员的性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致使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传播,通过调查,从宣传教育、落实防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规范管理、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心理疏导以及在校大学生的宣传教育、专业医护人员的素质等几个方面探讨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对策,以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李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分析对于胃癌急性穿孔手术患者来说为行之有效的临床的护理体会,为后期临床手术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开展胃癌急性穿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我院胃癌急性穿孔手术患者终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胃癌急性穿孔患者明确临床诊断、手术治疗并加以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的发生比例.
作者:朱双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老年骨性关节炎提供治疗参考.方法 选取近三年来到我院就诊的205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临床采用阿西美辛口服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骨科康复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人数7例,实验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临床采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药物治疗化疗所致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科30例因确诊恶性肿瘤行化疗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的患者,分别取其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采用5ml注射器,上述穴位局部消毒后将注射器针头垂直刺入穴位后予以提、插、捻、转,使患者得气,后将胃复安注射液10mg平均分别注入两侧足三里穴、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平均分别注入两侧内关穴(即5mg/穴),1-2次/日,若效果不理想,可于第二日重复以上治疗.结果 30例患者经过以上治疗三日:痊愈20例,约占66.7%,好转8例,约占26.7%,无效2例,约占6.6%,总有效率约93.4%.结论 穴位注射是治疗化疗所致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方法,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纪士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TUPKBt)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50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时照组,各25例,实验组给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照组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术,两组术后均行持续膀胱冲洗和膀胱灌注盐酸比柔吡星化疗.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6.9±5.5) min,术中出血量为(31.1±5.1)ml,平均住院时间(5.0±1.7)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1.5±15.8) min,术中出血量为(101.1±18.6) ml,平均住院时间(11.2±2.5)d,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共发生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其中尿道狭窄1例,不稳定膀胱症状1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0%,尿道狭窄1例,伤口感染2例,膀胱穿孔2例,不稳定膀胱症状3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齐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分析管状视野的晚期青光眼患者术后视野与术后眼压的关系,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1例(40眼)管状视野的晚期青光眼患者,根据对其实施手术方式的不同,检测其眼压值,将其分为3组.一组13眼,眼压高于18mmHg;二组,15眼,眼压在12~18mmHg中间;三组,14眼,眼压在5~12mmHg中间.比较31例患者的视力、MD值及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眼压不同.其中一组患者手术前后其视野平均缺损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野缺损有所提高,数据没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视野较术前有所好转,平均视野缺损有所回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术后眼压的下降,可以缓解患者视野的继续发展,减缓恶化程度;术后眼压控制在一定范围,患者的视野将会有一定的改变,对患者视野变化有指导意义.
作者:楚艳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