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华丽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或COPD)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在我国每分钟有2.5人死于慢阻肺.对慢阻肺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导致慢阻肺呼吸衰竭,主要是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而呼吸机使用,增加通气量,减少呼吸功能量消耗,改善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维持酸碱平衡.
作者:许科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研究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汉中市人民医院从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457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尿路感染患者取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对从中分离出来的集620株病原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NCCLS标准来进行判断结果.结果 在457例老年人尿细菌中培养分离出620株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男女感染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性患者中基本都是以喹诺酮类与磺胺类药物耐药为主.结论 根据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中男女感染率明显不同,对一些常见药物的耐药率比较高,临床操作中应该按照药物敏感结果来进行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作者:杨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21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孕产妇1570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1例,其发生率为1.34%.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居首位16例(76.19%),其次胎盘因素3例(14.29%)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软组织损伤.结论 要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严密观察产程,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正确及时处理极为重要.
作者:王义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临床带教在护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护生走向护理工作岗位的桥梁,如何帮助护生在实习过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带教老师责任重大.
作者:许圣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佳适应症.方法 将74例有手术指征的(基底节区≥30ml,丘脑≥10ml,小脑≥10ml,皮层下≥30ml,额叶颞叶≥20ml)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别分两组:1组35例,出血量达手术指征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钻孔引流术;2组39例,出血量这手术指征,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前后GCS评分对比.术后半年观察疗效.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钻孔引流术.术后GCS评分与术前对比不下降,术后半年病人恢复良好(穿刺后再出血1例除外).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选手术标准,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GCS评分大部分不下降,术后半年病人恢复可.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好行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好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
作者:刘沛涛;乔景尊;张亚磊;谢运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采用小针刀,电针疗法配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50例,总有效率达到95,3%.采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从根本上解决了腰部的粘连问题,然后对下肢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更快的解决了患者的疼痛,优于临床上单一的症状方法,疗效甚好.
作者:高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血液是维持生命起着重要作用的无可替代的物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资源,血液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患者和生命,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的运行,确保血液安全、有效、及时的输注,是当前我们血液工作高度重视的问题.
作者:黎小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产科护患过程中纠纷出现原因的相关分析,探讨了产科护患问题的防范和解决办法,从而减少和避免产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祝晓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是影响受者和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危险因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lg)与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CTLA4-Ig诱导的免疫耐受及其在肾移植中应用的相关文献.
作者:马振健;白纪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它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学界普遍的观点认为长期或过量无孕激素抵抗的雌激素刺激会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许多证据表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危险素.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疾病,如肥胖、二型糖尿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都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发人群.一项前膽性研究表明新近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较高.另有研究表明空腹胰岛素的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局部病灶情况和区域淋巴结的播散有关.以下将从分子机制方面阐述胰岛素抵抗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作者:龙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终降低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37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发生产后出血原因、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时间、临床应对措施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37例阴道分娩患者发生产后出血时间大多为产后两小时以内,所占比例为75.68%,患者产后出血量大多为500至1000毫升,占患者总数的64.86%;子宫收缩乏力是阴道分娩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患者总数的51.35%,此外胎盘因素与软产道损伤也是引发阴道分娩患者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论 对阴道分娩后产妇进行有效预防措施,并对发生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早发现、早治疗,是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
作者:刘芳;谭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总结我院1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术中大出血合并膀胱破裂治疗的护理经验.做好术前患者的心理及各种抢救物品的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配合医生控制出血,积极地抗抢救休克治疗,同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黄晓红;徐红艳;姚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总结运用超声诊断胎盘早剥在临床中的各种超声影像表现和其诊断手法,并剖析在临床诊断时出现漏诊、误诊的原因.方法 在2008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了58例胎盘早剥住院患者,均对其进行了产前的超声诊断,本文根据这58例患者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本组的58例胎盘早剥患者中,有45例是通过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出为胎盘早剥的,其临床中的正确诊断为77.59%.在全部胎盘早剥患者中,有35例是经一次超声诊断确诊的,临床中的正确诊断率为60.34%,而在本组资料中,出现11例漏诊,漏诊率为18.97%,出现3例误诊,误诊率为5.17%.在误诊的3例中,胎盘内血窭2例,副胎盘1例.结论 在胎盘早剥的临床治疗中,超声检查是其在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诊断方法和辅助方式,出现特殊的临床体征时需配合运用动态超生监测,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
作者:张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为治疗该疾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本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炎患者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各50例.其中一组单一使用西药治疗,而另一组则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结果 西医治疗组的50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50例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相较单使用西药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且患者的对药物的耐受性强,对身体的损害较小,可以在临床中实践推广.
作者:王进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在中医中,注重养生与遵循自然规律.对于传染病的预防主要在于对于自身的保健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与我国目前以预防为主的现代健康医疗管理体系的初衷不谋而合.
作者:黄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电动理发器用于患儿头皮静脉输液皮肤准备的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小儿科治疗的患儿451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260例)和对照组(191例),用电动理发器行头部皮肤准备的患儿为观察组,用传统的一次性备皮刀行头部皮肤准备的患儿对照组,比较两组头皮静脉输液穿刺花费的时间、皮损率、输液过程中针头脱出率、家长满意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花费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0.7) min和(5.3±0.9) min,X2=32.807,P=0.041];对照组患儿皮损率4.7%,针头脱出率25.7%,观察组患几皮损率2.7%,针头脱出率6.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35,39.070,P=0.049,0.021);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4%和89.9%,X2 =21.074,P=0.042).结论 使用电动理发器可缩短头皮静脉穿刺时间,大大减少输液过程中针头脱出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作者:叶秋云;叶延玲;宋湘予;张银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因创伤及感染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每组患者入院后都已进行常规彻底清创,治疗组采用VSD覆盖,7~8d覆盖一次,待肉芽组织丰富后去掉VSD材料,选择相应的下一步治疗方案,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创面,并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根据情况每1-2d更换敷料,清创、视情况放置引流条,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后得出.结果 治疗组,伤口愈合良好、无渗液者28例,占93.33%,较差者2例,创面修复时间为5~8d,平均时间6.5d.对照组,伤口愈合良好无渗液者,24例,占80.0%,较差者6例,创面修复时间7 ~ 14d,平均时间10.5d.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VSD技术在四肢的创伤及感染中能明显控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修复创面,增加治愈率.
作者:饶飞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本文介绍做好门诊患者、家属投诉接待方法及处理技巧:关键是善于倾听、掌握沟通技巧,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正确对待、处理好病人投诉,可使我们从中取得经验,吸取教训,帮助医院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就医环境,进一步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竞争力.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30例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0例中新生儿2例,3岁以下19例,4~7岁9例.全部患儿均有泛发性红斑及皮肤触痛,尼氏征阳性.30例中5例咽拭子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2例血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大疱内液体培养均阴性.经罗氏芬(头孢曲松钠)静滴治疗3~9天完全痊愈出院.结论 SSSS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边雪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是一类儿童功能性疾病,但因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对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产生不良影响,重者可由此引起营养不良.2005年的罗马Ⅲ 标准为目前新标准.近年来对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有了研究进展,包括胃肠运动异常、心理因素及饮食习惯、HP感染、胃肠高教感性等.由此提出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应视不同临床表现进行个性化规律治疗.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56例诊断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进行饮食管理及心理疏导的同时,根据不同临床症状进行分组治疗,分组使用抑酸剂和促胃肠动力药,有效率达95.5%,值得借鉴.同时对照组予以微生态制剂改善胃肠内环境,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不能作为治疗FD的推荐方案.
作者:徐嘉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