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护理

王清媛;肖蔚

关键词:泌尿外科疾病, 糖尿病, 围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的96例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经药物治疗,病情得以缓解,在细心护理和专科处理后,实验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术前正确诊断及利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同时,调整电解质等各项指标以改善全身状况,可有助于手术后患者的康复.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肝外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分析

    目的 深入分析和总结肝外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与病患生存率、转移等有关因素的联系.方法 收集1990年2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外胆管癌病患15例为研究对象,15例病患当中,属于胆总管中段癌的病患有9例、属于远端癌的病患有6例.在15例病患当中除1例病患进行癌肿局部切除手术外,其余14列病患都采用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治疗法进行手术,并例行清扫区域淋巴结.分析手术后病患淋巴转移部位、转移数目、病患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中段胆管癌转移的病患有9例,占总比例的160%;远端胆管癌转移的病患有6例,占总比例的250%.无转移现象的病患有7例,生存率为72.0%,具有1~2个淋巴结转移现象的病患有4例,生存率为18.0%;具有3~9个淋巴结转移现象的病患有的病患有3例,生存率为8.0%,具有10个或10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现象的病患有1例,生存率为2.0%.有淋结受侵现象的有7例,其中肝转移现象的病患4例,肺转移现象的2列病患、脑转移现象的1例病患.结论 肝外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现象在远端胆管癌发生概率较高,且在转移当中多发生在肝脏部位,病患生存率与淋巴结转移数量成正比关系.

    作者:何增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汉中市人民医院从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457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尿路感染患者取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对从中分离出来的集620株病原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NCCLS标准来进行判断结果.结果 在457例老年人尿细菌中培养分离出620株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男女感染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性患者中基本都是以喹诺酮类与磺胺类药物耐药为主.结论 根据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中男女感染率明显不同,对一些常见药物的耐药率比较高,临床操作中应该按照药物敏感结果来进行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作者:杨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诊科救治高空坠落伤患者106例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科救治高空坠落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因高空坠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对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因高空坠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急诊科院前急救小组采取正确的现场急救及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对高空坠落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正确的现场急救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丽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凶险性中央型前置胎盘术中大出血合并膀胱破裂护理对策

    总结我院1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术中大出血合并膀胱破裂治疗的护理经验.做好术前患者的心理及各种抢救物品的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配合医生控制出血,积极地抗抢救休克治疗,同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黄晓红;徐红艳;姚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性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通过对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探索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我科住院87例老年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81例,死亡6例.结论 通过有效地进行心理、饮食、口腔、皮肤、保暖、静脉输液及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老年性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生存、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红;赵根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MMP-1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根据2002年全球肿瘤发病率报告,胃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1].尽管外科手术和放化疗技术不断发展,我国胃癌的死亡率居于各种肿瘤之首,5年生存率仍低于40%,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Ⅱ或Ⅳ期,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0%~75%.转移是导致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MMPs (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了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比如基质降解、组织重塑、炎症反应以及肿瘤转移[3].MMP-11属于基质溶解素亚族,MMP-11不能降低这些经典的MMP基质,相反,它却能够催化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α1抗胰蛋白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1等的降解[4].MMP-11先在乳腺癌的间质细胞中被发现的[5].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恶性肿瘤的进展过程中MMP-11起重要作用,比如肺癌、头颈癌、乳腺癌[6-10]发现MMP-11在结肠癌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分化程度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MMP-11在结肠、泌尿及卵巢癌中也高表达.MMP-11有望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标记物.

    作者:董建华;李克军;姜文礼;王元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脑梗死灶代谢物浓度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利用单体素1 H-MRS,确定脑梗死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代谢物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急性及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2例,于发病7日内行单体素1H-MRS检查,并在治疗前后分别对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析几种主要代谢产物量的变化与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NAA的下降程度与治疗前及半年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609,P<0.001及r=0.47,P<0.01).出现乳酸峰的患者较未出现乳酸峰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脑梗死的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进行单体素1H-MRS检查,可提供疾病预后信息并对临床干预性治疗进行评价.

    作者:叶振;王书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的科学管理探索

    目前,我国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大都可分为卫生理化,微生物,免疫等几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实验室.大多数都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有了极大地进步,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科仪器设备也越来越先进.现就新形势下基层疾控中心检验科的科学管理和制度建设简述如下.

    作者:计宗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探讨影响中医推拿按摩疗效的因素

    推拿按摩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医临床上治疗手段之一,其具有保健养生、调理身体亚健康、预防慢性疾病等作用.传统中医学的保健方法之一.在临床中有很多问题会影响推拿按摩的疗效,本文通过以下几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人体穴位的特点、按摩推拿的操作手法、疗程时间、患者的个体情况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以加强对其重视度并有效的提高临床推拿按摩的疗效.

    作者:詹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金黄散外敷联合周林频谱仪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金黄散外敷联合周林频谱仪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1月治疗的2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灌肠和周林频谱仪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取金黄散30g用温开水加适量蜂蜜调和成糊状,利用周林频谱仪照射,照射时间40 min,连续治疗10d.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愈57例,显效4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8%,对照组治愈29例,显效30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64.2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金黄散外敷联合周林频谱仪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无创伤,易于掌握,是一种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振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60例已婚妇女使用避孕药具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 探究已婚妇女在避孕过程中使用避孕药具的临床效果观察,从而帮助发现有效提高药物使用效果的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均是自愿接受我街道问卷调查,其中选取本街道260例已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然后针对其文化水平、避孕药具使用和药具效果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260例已婚女性中,在采用避孕措施以及文化水平这两个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调查发现大部分妇女都是采用避孕套措施帮助避孕,了解到避孕失败不同种原因中因为擅自停用避孕药具而造成避孕失败的占34.2%,因为使用方法不正确而造成避孕失败人数占19.2%,这两者造成避孕失败的重要因素.结论 重视科学避孕方法的相关健康知识宣传,使人们深入了解优生优育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避孕具的临床效果,减少避孕失败情况.

    作者:潘华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4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抑郁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48例患者中,轻、中、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9.76%、16.94%、4.84%,女性、单身、社会支持较差者与男性、已婚、社会支持较好者相比,更易发生抑郁(P<0.01);结论 要加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徐光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临床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70例妇产科患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的教育方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路径进行护理.并以产妇的满意度来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态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路径的应用能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产妇的需求,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李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分子聚乙烯颗粒负荷对体外培养滑膜细胞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高分子聚乙烯颗粒对界面滑膜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正常人膝关节滑膜细胞系为模型,加入高分子聚乙烯颗粒,观察滑膜细胞的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及其对颗粒的毒性反应.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高分子聚乙烯颗粒对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倍增时间220.2 h(空白对照为253.1 h),至第8天细胞全部死亡,其毒性作用与颗粒浓度有关.结论 高分子聚乙烯颗粒促进体外滑膜细胞的生长.

    作者:庞显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基层血站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血液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献血者、受血者的生命安全,采供血工作又被形象的称为血管对血管工作,血液安全至关重要,但作为一个成立较晚偏远地区的基层血站,初的成立之时,对于血液安全的理解更多的是传染性指标的安全,近几年,随着血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完善以及国家对血液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严,办法、规范的持续不断更新与细化,血液的污染指标、献血者与员工的安全与传染性指标一样受到重视,由此以来,过去主要用于临床的辅助检查、药物敏感试验中,以帮助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的微生物检验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采供血的质量控制中,经过本实验室近几年的努力,微生物检测的预防与监控已经应用到本血站的采供血的各个环节,为血站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为血站的内部审核、质量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输入项.本血站的应用列举如下:

    作者:方世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经验,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5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本组15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35~78岁,平均(60.5±16.3)岁.血清CA199值23~ 108 KU/L,平均(65.5±24.2)KU/L,CEA值均正常.患者术前常规行B超和CT或MRI检查,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10例行ERCP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增大和粘液溢出者6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4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肿瘤切除术1例.术后病理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腺癌4倒、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腺瘤伴局部癌变5例、导管内孔头状粘液性腺瘤6例.随访3个月-8年,患者均健在,长1例已生存8年.结论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有囊性占位伴胰管全程扩张的患者应考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术前要鉴别良恶性较困难,积极的手术治疗能获得较好预后.

    作者:张月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鼻内镜治疗难治性鼻出血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通过鼻内窥检查,直接采用双极电凝或射频止血治疗.结果 40例患者均经一次治愈,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个月鼻腔未再出血.结论 鼻内镜下止血具有止血迅速、准确、并发症少、痛苦少、操作简单、易普及、安全有效、一次性止血效果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论中医肾虚的辨证与治法研究

    如今肾虚的群体越来越庞大,造成肾虚的原因方方面面,只有找对了切入点,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病情,健康的生活.

    作者:张佩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管状视野的晚期青光眼患者术后视野改变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管状视野的晚期青光眼患者术后视野与术后眼压的关系,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1例(40眼)管状视野的晚期青光眼患者,根据对其实施手术方式的不同,检测其眼压值,将其分为3组.一组13眼,眼压高于18mmHg;二组,15眼,眼压在12~18mmHg中间;三组,14眼,眼压在5~12mmHg中间.比较31例患者的视力、MD值及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眼压不同.其中一组患者手术前后其视野平均缺损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野缺损有所提高,数据没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视野较术前有所好转,平均视野缺损有所回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术后眼压的下降,可以缓解患者视野的继续发展,减缓恶化程度;术后眼压控制在一定范围,患者的视野将会有一定的改变,对患者视野变化有指导意义.

    作者:楚艳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研究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它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学界普遍的观点认为长期或过量无孕激素抵抗的雌激素刺激会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许多证据表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危险素.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疾病,如肥胖、二型糖尿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都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发人群.一项前膽性研究表明新近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较高.另有研究表明空腹胰岛素的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局部病灶情况和区域淋巴结的播散有关.以下将从分子机制方面阐述胰岛素抵抗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作者:龙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