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锦
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是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纯化、精制有效成分后制成供注入人体的无菌制剂,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1]。药物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甚至毒性。为了使中药注射剂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下面对其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李靖;周峻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ANA阴性的SLE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特征。方法:对至少有两年随访纪录的363例SLE 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5例ANA阴性(9.6%),328例ANA阳性(90.4%),与ANA阳性组比较,ANA阴性组光过敏(37.1%)及抗SSA抗体(60.0%)发生率较高,而肾损害(57.1%)、关节炎(42.9%)及抗ds-DNA抗体(42.9%)的发生率则较低;其中68例患者进行了肾穿刺活检,两组肾脏病理类型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NA阴性的SLE患者光过敏常见,抗SSA抗体阳性率较高,而肾损害相对少见。
作者:肖嫦娟;饶慧;徐湘玉;曾清华;谢硕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于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的118株细菌,按照标准方式实施检验鉴定,针对部分菌株给予药敏检测。结果:全部菌株中,鉴定失误有11株,鉴定准确为107株。而革兰阴性球菌的准确率为100%,属于符合率高的细菌。结论:为了提高实验室鉴定准确率,避免出现过多的失误,则需实施临床微生物室间质量评定。
作者:刘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外科手术后入我院康复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潘爱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角膜异物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轻型眼外伤,常由于工业劳作过程中溅入眼中,异物包括:铁屑、石屑、尘渣、玻璃、木屑等,我院门诊常见的是铁屑,约占70%以上,因患者未能及时就诊,铁屑在眼中易生锈,出现铁锈沉着,不易取出,引起不同程度角膜感染,导致角膜溃疡,视力下降[1]。我们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就诊我院的132名角膜铁质异物患者,对其就诊时间及对愈后影响进行对比,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路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3月~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预防感染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全部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预防感染护理,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没有1例患者出现感染现象,感染发生率为0,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论:为了降低眼部感染发生率,保证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合理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预防感染护理。
作者:戴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从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64位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32位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之上,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并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内科治疗以后,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的概率为81%,观察组有效治疗的概率为97%,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内科治疗,能使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得到减少,提高治愈率,有效的对溃疡面积进行控制,这有利于临床治疗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作者:王士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两组不同剂量(25mg/d与12.5mg/d)的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停止用药之后肌瘤的反跳生长状况进行观察评估。方法:选择被诊断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只是所用剂量不同,A组(27例)用药剂量为25mg/d;B组(26例)用药剂量为12.5mg/d。此药物需不间断用药三个月。在服用此药物之前与之后,需用B超检测患者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还需要对患者血清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子宫内膜、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总体评估。此外,要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治后随访,目的是观察患者的子宫肌瘤生长及反跳的发展。结果:两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其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停止用药之后,比较观察A、B两组患者在3、6、9个月的肌瘤反跳率。A组(27例)患者用25mg/d米非司酮,发现患者子宫内膜的不规则增生率,明显比B组(26例)用药剂量为12.5mg/d的患者高(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表现都能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但药剂剂量采用12.5mg/d更加稳妥、安全。
作者:邓成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医中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与之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以退热清咽颗粒和黄芪等复方中药在提高免疫力方面的研究为例,介绍了中药在提高免疫力发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包立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4例,分为治疗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那普利、醛固酮,根据中医辩证分型配合中药方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治疗基础上加用ACEI类及醛固酮拮抗剂及中药方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见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作者:黎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归纳急诊科常见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规避风险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护理工作中曾遇到的风险问题找出原因,并通过查阅文献预见性的归纳急诊护理风险及规避方法。结果:急诊科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有效规避与防范的。结论:加强急诊各环节的管理,有效规避急诊护理风险,可减少护患纠纷,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保障护理人员的权益,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陈青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230例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心理状态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舒适护理在提高外科护理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Nd:YAG激光行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2例(52眼)明显影响视力的Ⅰ~Ⅲ级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根据后囊混浊程度及厚度从小能量开始逐渐增加能量,直至获得满意效果。结果:截囊成功率为100%,术后51眼佳矫正视力提高,占98.07%。并发症:术中轻度晶体点状损伤2眼,占3.84%;术后短暂眼压升高3眼,占5.76%。结论: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迅速的方法。准确瞄准和聚焦、低能量、射击次数少、后囊膜小切孔可有效防止其并发症。
作者:付金营;郑泉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病历资料患者,男,61岁。因腹部被马蹄伤致腹部闭合伤5天,在当地卫生院住院治疗,(因条件限制,未能作任何辅助检查)。期间因间断发热(T 38℃~39.5℃),一直用抗生素治疗无好转,于2011年7月20日转入我院。我院B超检查,X线腹平片及胸腹联合透视,腹部内有少量膈下游离气体及液性暗区;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①腹部闭合性损伤;②肠破裂;③弥漫性腹膜炎,急诊行腹部探查手术,术中见小肠共3处破裂,大裂口约2cm ×1.5cm。均可见肠内容物溢出,并合并两处小段肠管坏死,腹腔内大量肠内容物污染,即给予大量温盐水冲洗腹腔后,行坏死肠段切除,肠端端吻合术,破口修补,同时腹腔内留置两根橡胶引流管,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补液,输血等治疗,病人术后3天生命体征正常平稳。于术后第8天拔出引流管,之后病人再次感觉腹部不适,考虑腹腔有黏连所致,予对症处理,未引起重视。拔管后第5天病人开始出现发热(T38℃~39℃),腹痛、腹胀等症状,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高达25×109/L,腹部B超提示腹盆腔内有积液。考虑有破裂口修补处漏或肠吻合端漏,而营养治疗未见好转。二天后再次行腹部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腔内容物约300ml,冲洗净后探查原破口及吻合端均未发现异常,然后再仔细探查,后发现乙状结肠与直肠移行处有一约0.8cm ×0.8cm大小的破裂口,周围见网膜包裹。破口处见肠内容物溢出,故行近端造瘘,远端封闭手术。术后积极抗生素抗感染、补液、静脉营养等治疗,1个月后病人带粪袋出院,建议3个月后返院行再次肠吻合术,但随访病人终未返我院治疗。之后由于病人及家属拒绝我们的随访,故情况不明。
作者:罗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至生后满28天的婴儿。目前各医院对新生儿期需住院的婴儿都采取无陪护住院治疗的方法,而住院期间患儿家长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且患儿的安全及疾病的转归都对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对患儿的护理效果,成了新生儿科护士不断探讨的课题。我院在不断提高护士的服务水平,强化护士的耐心、细心、责任心的基础上,针对新生儿的生理特点,采用了“鸟巢”式护理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者:孙金芳;周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1.30%(21/23),对照组Hp根除率为78.26%(18/23),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联疗法具有溃疡愈合迅速、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小、疗程短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门诊输液室输液患者加强安全护理的临床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收治的400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以及采用的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将4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为8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加强治疗期间的安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重视和推广。
作者:李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脂肪肝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HD-肝病治疗仪结合运动、饮食疗法与常规药物等综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临床诊治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2年12月急诊内科昏迷患者78例,将未对78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之前作为对照组,将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之后作为实验组,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昏迷指数(GCS)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从不同昏迷程度方面看,无论是浅昏迷患者、中度昏迷患者,还是深昏迷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从病因角度看,无论是脑血管意外、中毒、颅内感染患者,还是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根据其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做好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GCS评分,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在龋病的预防中氟化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效果肯定、方法简单,被成功的运用在龋病的日常防治中。对于氟化物防龋的机制研究也成为口腔预防医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对氟化物防龋机制中的氟化物对于牙釉质、牙本质脱矿的抑制,氟化物促进脱矿的牙釉质、牙本质的再矿化以及氟化物对于致龋菌生长代谢的抑制等方面的论述。
作者:胡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