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热解毒颗粒治疗风热感冒80例临床分析

吴根林

关键词:风热感冒, 清热解毒颗粒,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在风热感冒中应用清热解毒颗粒的治疗效果。方法:从门诊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诊的风热感冒病人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80例病人应用清热解毒颗粒进行治疗,并探讨其疗效。结果经过3天的治疗后,80例风热感冒病人中的痊愈例数共有29例,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分别为32例与7例,治疗有效率为85%。结论:研究发现,在风热感冒病人的治疗中应用清热解毒颗粒,疗效明显,疗程短,值得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贫血常见原因研究

    目的:对小儿贫血的发病原因的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讨论。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进行小儿贫血治疗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统计分析小儿贫血发病原因的分布情况。结果:在发生小儿贫血的患儿中,1岁以下的患儿数量居多,占总患病人数的48.5%;总共有4种原因。这其中,4种原因按照发病数量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先天铁元素缺乏为25例,喂养不当为21例,维生素K缺乏为16例,其他原因为6例。结论:对于小儿贫血的早期预防与监控是必要的,并在尽早发现该病的致病因素存在,按照发病原因有针对性的预防小儿贫血的发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郭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与妇康片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与妇康片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34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和妇康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结果:米非司酮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为(19.25±4.73)h,完全止血时间为(30.57±9.75)h,均小于妇康片组患者的控制出血时间(28.28±7.44)h 和完全止血时间为(43.89±13.45)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康片和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止血效果优于妇康片。

    作者:韩颖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 G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G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35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她们的血清检验结果分为三组:异位妊娠组(75例)、葡萄胎组(37例)、绒癌组(23例),选择同期35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对四组妇女皆采取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G的效果,并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异位妊娠、葡萄胎及绒癌的检测值上都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检测值也会增加,同时显示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的特异度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检测妇女血清HCG的效果而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的检测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其属于一种有着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值得相关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永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下气汤”加减方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炎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下气汤”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下气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下气汤”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可有效减轻病人痛苦,缓解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副作用少、无创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海利;陈高峰;武如通;李寿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钳术200例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产钳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0年1月1日~2013年9月20日在我院采用产钳术对头位难产助产病例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钳术在临床头位难产处理方法使用率占19.75%,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剖宫产。结论:产钳术的正确使用可有效解决头位难产,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处理方法。

    作者:覃淑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临床早期肺癌的应用

    目的:对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临床早期肺癌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160例在本院接受早期肺癌治疗的患者,其中,82例按照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VATS组,78例按照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OT组。将两组的淋巴清扫组数、手术持续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ATS组(P<0.05)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OT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在临床早期肺癌的治疗中具有创口小、痛苦程度低、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各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杨毅;吴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流程管理在安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安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本科接受输液未实施流程管理的病人1072例为常规组,2012年5月~2013年4月实行流程管理进行静脉输液的病人1078例为试验组。检测各组病人的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流程管理实施后,病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实施流程管理可有效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何霁;黄秋鹏;庞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考察综合心理治疗措施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以及提高其社会适应力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近年来笔者参与的78例恢复期患者,对采取综合心理治疗措施,对其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治疗后(0.5年、1年)BPR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有效37例,无效3例,有效率92.5%,复发率10.0%(4例)。结论:综合心理疗法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恢复期,从而尽早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并积极避免疾病的复发,从而摆脱疾病的困扰,尽早实现正常的社会生活。

    作者:何凤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

    目的:通过对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制定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对策。方法:针对我院在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所经历的420例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部对风险事件的风险程度评定结果,探讨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从中总结规律,找到风险事件处理方法和对策,调查时统一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将相关的风险事件登记下来,并将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结果:针对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病情观察不及时、给药错误、静脉留置针问题等,也是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在所有风险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3%、11%、9%,三类风险所占到的比例达33%以上,在众多护理风险事件中,主要以直接风险事件为主,比例为80%以上;另外,临床风险事件多发生于外科、内科和产科,其比例约占全院比例的60%,而关于风险事件的时间变化规律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探讨。结论: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要以病情观察、给药问题以及静脉留置针问题为管理重点,同时,要求所有护理人员要增强风险意识,全面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作者:包英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总结乙肝妊娠患者的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乙肝妊娠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乙肝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有无孕产史,并对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结果:50例产妇中有30例出现恰似早孕反应的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后,结果显示产妇在妊娠晚期分别出现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不同的病理表现。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产妇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BsAg全部阳性,其中包括大三阳29例,小三阳21例。结论:将科学、高效的护理措施运用在妊娠合并乙肝的产前和产后中对于降低孕产妇的死亡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降低围儿死亡率、畸形儿发生率及减少婴儿的后遗症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侯志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儿颅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小儿不同类型的颅骨骨折运用到的手术方式进行探讨。方法:从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颅骨骨折中随机抽取38例,根据小儿患者颅骨骨折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小儿进行手术后,对他们进行1年的随访,有1例小儿患者由于严重颅内的感染而死亡,2例小儿患者存在着轻度的偏瘫,3例小儿患者存在着癫痫,其余的系小儿患者都得以痊愈。结论:对于颅骨骨折的小儿患者,要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来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这样才能够有着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贾金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体重增长的管理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经营养门诊治疗后孕期体重增长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166例,对GDM组实施饮食治疗,记录孕前体重、BMI和孕期体重增长。结果:按美国IOM标准,GDM患者孕期体重增长达标占40%,低增长的占20%,超增长的占40%。结论:GDM患者孕期体重增长不达标比例大,仍需加强管理。

    作者:钟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自拟中药外洗方合荣昌肛泰栓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中药外洗方合肛泰栓治疗环状混合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04例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资料,我们随机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3例,对照组54例,采用术后患者肛纳肛泰栓,及自拟中药方外洗。对照组采用化痔栓及1∶5000高锰酸钾溶液外洗治疗,治疗5~7天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区疼痛程度,疮面出血及消肿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约1周,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均得改善,尤以实验组改善的更明显。结论:表明自拟外洗方合肛泰栓可以明显的缓解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

    作者:周金生;崔永侠;刘宝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高我国城镇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研究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此背景下,我国城镇布局将发生新的变化,城镇化的质量也将得到提升,城镇中流动人口会逐步市民化,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显得尤为必要。文章论述了城镇中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从卫生服务可及性方面,探讨了提高城镇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措施。

    作者:张运花;马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发作时的应用,观察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特定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护理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时,实施特定的护理干预,能缓解病情,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赵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癌的重要价值

    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对患者肿瘤做出更迅速、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检出患者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以及判断肿瘤活性方面,超声造影所获得的增强结果准确率高,并且超声造影剂所使用剂量小,对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及过敏现象;肾癌在早期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在肿瘤侵入肾盂肾盏后才可出现血尿等症状,故肾癌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为肾囊肿、多囊肾,临床确诊时多为晚期,因此提高肾癌的早期诊断准确性十分重要。普通超声检查对肾癌进行鉴别和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超声照影技术的快速发展,明显提高了对肾癌病变的定位和诊断水平,提高了肾癌的检出率。肾脏超声造影可以常规显示肾动脉,提高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弥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不足;对移植肾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困难者也极有帮助。

    作者:徐丽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多模态医学影像学评估

    目的: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多模态医学影像学进行评估,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8月收治了64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疾病患者,对这些患者的多模态医学影像学评估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共检查出79个病灶,其中位于大脑半球的病灶有24个,位于基底节区的病灶有16个,位于胼胝体的病灶有18个,位于脑室的病灶有7个,位于小脑的病灶有3个,位于脑膜的病灶有11个。角状、突出状肿瘤有25个,缺口状的病灶有23个,卵圆形结节状的肿瘤有14个,环状的肿瘤有17个。这些病灶大为5.3×3.5×4.6cm,小为0.29×0.18×0.2cm。结论:在治疗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医学影像学评估,以了解患者的肿瘤数量、复发情况。

    作者:官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季德胜蛇药内服外敷治疗蜂螫伤5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季德胜蛇药内服外敷治疗蜂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2年的5例蜂类螫伤患者,采用内服季德胜蛇药片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季德胜蛇药内服外敷治疗蜂螫伤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益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半自动细菌分析专家系统在细菌药敏试验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半自动细菌分析专家系统在细菌药敏试验中价值。方法:对近年来的药敏报告进行分析,所有细菌均采用半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菌种的鉴定,并采用ATB配套药敏试条进行药敏试验,并同时接受专家的建议,以及时更正和修正纸片扩散法,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根据半自动细菌分析专家系统临床分析发现,对500株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监控,发现其中200株细胞药敏结果均得到纠正;另外,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中检测出的44株广谱内酰胺酶菌中,其中,有30例经纸片确证为阳性,同时,专家系统还从64件葡萄株中检测出55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比传统的药敏检测结果增加了5株,但是经过纸片法检测,其仍旧漏检了4株细菌株。结论:半自动细菌分析专家系统在细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可以减少药敏结果的错误和漏检率,使得检测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具有高的临床价值,但是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分析。

    作者:裴军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CHD患者和50例非CHD患者(对照组)的血清PON1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结果:CHD组的血清PO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CHD组的血清PON1水平与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γ=0.403,P<0.01),与ox-LDL(γ=-0.648,P<0.01)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其余血脂各项指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CHD组治疗后的血清PON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水平明显降低,监测其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作者:夏真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