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曾波

关键词:异位妊娠,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6例异位妊娠患者,对其的声像图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输卵管妊娠79例(91.86%),宫角妊娠6例(6.98%),肠系膜妊娠1例(1.16%)。异位妊娠的声像特点为子宫腔内空虚,宫旁出现低回声区,其内探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具有检查无创伤、诊断直观、图像清晰等优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检出率,对异位妊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探讨

    目的:研究在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门诊处方312张,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其合理使用情况。结果:抽查结果显示,312张处方中,有267张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结论:为提高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效率,应做好细菌监测工作,提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重视程度,加强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征。

    作者:焦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6例异位妊娠患者,对其的声像图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输卵管妊娠79例(91.86%),宫角妊娠6例(6.98%),肠系膜妊娠1例(1.16%)。异位妊娠的声像特点为子宫腔内空虚,宫旁出现低回声区,其内探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具有检查无创伤、诊断直观、图像清晰等优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检出率,对异位妊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对腹部择期切口手术病人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模式的探讨

    目的:分析腹部择期切口手术患者进行疼痛责任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来本院普外科行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统计学原理随机等分为研究A组和对照B组,A组给予责任制疼痛护理干预模式,B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结果:采用优质护理方案后,患者的术后疼痛有了明显的缓解,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疼痛护理干预模式能很好的改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为更好地早期恢复锻炼和预防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洪萍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中超声检查的价值

    目的:和分析甲状腺结节钙化诊断过程中超声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将3年时间在我院进行超声诊断的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主要是利用超声波来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良性和恶性以及出现结节钙化或者结节砂粒样钙化所占的比重。结果:通过超生检测发现患者中有62.98%患者出现甲状腺癌变,24.82%的患者出现钙化和砂粒状钙的症状,患者的乳头状钙化或呈沙粒样钙化的比率分别达到了65.58%和25.94%。患者的结节呈良性通过超声检测发现甲状腺无钙化现象,其中出现钙化或者是呈沙样钙化的比率分别只达到了29.13%及2.01%。通过对男性组的检测发现,患者的结节出现钙化和沙样钙化的比重分别为32.3%和5.39%,但是在女性组出现相应的钙化比率分别达到了33.98%和4.78%,由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对比发现,两者出现钙化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因此患者的结节出现钙化和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结论:通过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后显示,超生检测具有显著的效果,而且对于识别患者结节的恶性和良性也有很大的帮助,患者的结节的钙化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有效的依据,而且这种检测方法对于引发甲状腺癌的几率比较低,因此超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肌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孟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及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了2009年4月~2012年9月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治疗后从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心电图、中医证候等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中医证候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同时明显减少了心绞痛发作次数、速效扩冠药物的使用等,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符以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113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随机分为实验组58例,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照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显效3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24例,无效8例。结论:对腰间盘推出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能使患者得到更为显著的护理效果。

    作者:李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要求患者在住院后采集空腹静脉标本,分别记录患者的血小板计数、RDW、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以及CK-MB数值,并且同期的68例正常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RDW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增大是检测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实验室诊断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孟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查房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探究护理查房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2年3月以护理查房形式开展的优质护理评比。结果:有效的提升了护理质量,改善了医患关系。结论:护理查房是提高护理质量,实现优质护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史宝君;刘艳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3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佳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对在我院诊断治疗的3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中,首诊正确者2例,给予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化疗治疗后均成功,1例患者首诊被误诊后给予吸宫术,术后大出血导致终行子宫全切除术。结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早期无特异临床表现,易误诊,经阴道B超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治疗方法也因人而异,临床需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倪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行局部麻醉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局部麻醉,观察组则给予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辅助局部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MAP及HR,以及并发症情况和镇静效果、遗忘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的MAP及HR较麻醉前均有所下降,但属于正常范围内,两组各时间点MAP及HR比较无显著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χ2=8.3333,P=0.0039),观察组术中对牵引探查感觉不适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χ2=31.8687,P=0.0000);观察组的镇静效果、遗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熊云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B超在胎儿畸形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分娩期间的7021例产妇中,选取100例畸形儿进行产前的B超检查,对检查后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严重的畸形儿在产前诊断概率为83.1%。小畸形儿在产前的诊断概率为8.2%,多种系统畸形的胎儿中,神经系统畸形为常见,占64%,B超对其在产前进行诊断的概率高达95.6%,脊柱裂以及无脑儿的诊断一般在孕妇怀孕18周左右便可以做出准确诊断,短肢畸形脐膨出、胸腹水等异常,在产前通过明显的图像即可做出准确的诊断。消化道方面出现的畸形,其产前的诊断概率为15.9%,先天愚钝等畸形在产前很难做出诊断。经过比较产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超对胎儿进行产前的畸形诊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同时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诊断方法,在临床诊断方面存在重要的价值。

    作者:陈勇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舒血宁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肺心病疗效分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舒血宁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保护心肌细胞,增加心脏灌注,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和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主要是扩张动静脉血管,减轻患者静脉淤血,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患者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供血,增加患者心排出量。两者联合,改善患者组织循环及血循环的功能,使血液黏滞度降低;减轻水肿,扩张肺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肺动脉压降低而减轻右心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增加侧支循环血流量,有利于患者缺血心肌损伤的恢复从而增加心排出量。

    作者:房喜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评价全身MRI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全身MRI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做出评价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于2006年4月~2012年4月收治发现的50例患有骨转移瘤的患者,根据其意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给对照组的25例患者采用同位素骨扫描的方法,对该部位的病变进行扫描并显示情况,给试验组的25例患者,采用MRI扫描的方法,对部位的病变进行扫描并显示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扫描诊断后的结果。结果:共50例患者参与了本组研究,其中25例患者通过MRI共检查了100个部位(脊柱21个、肋骨14个、骨盆28个、四肢19个、胸部13个、颅骨5个),在MRI的扫描范围之内,将病灶数目作为统计的单位,确诊为骨转移瘤的共有298个病灶。在MRI上,假阴性有5个,真阳性有293个,没有假阳性,诊断的敏感性高达98.6%。在同位素骨扫描上,假阴性有57个,真阳性有201个,假阳性40例,诊断的敏感性高达77.2%。结论:在骨转移瘤的显示方面,同位素骨扫描比MRI扫描的敏感性低,但是MRI在扫描的过程中会受到范围上的限制。

    作者:郑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情况

    目的:对在手术室护理时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与50例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与人性化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单一采用常规手术护理。在护理后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交由患者填写,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对护理质量与护患关系、服务态度、专业技能以及医疗环境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通过对在手术室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

    作者:刘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未置胃管的对照研究

    加速康复外科的概念逐渐为大家所接收,其核心是将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经行优化,减轻手术治疗对患者引起的应激反应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处理构成要素具有相互独立性,其有效性尚未明确。本研究在加速康复外科概念下对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术前未置胃管与常规术前放置胃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

    作者:周红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品管圈在缩短急诊儿科候诊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优化急诊儿科就诊流程,缩短急诊儿科候诊时间,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方面的可行性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对急诊儿科就诊候诊时间较长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患儿的候诊时间分别为88.20±4.76分钟、37.10±3.16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0,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充分发挥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患者的就诊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姬宇;冯小华;刘珉;黄丽娟;计玲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56例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患者进行相同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病因或并发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选取患者总治疗有效率达到92.9%,其中18例患者症状缓解,20例患者心电图明显改善,13例患者心功能改善,4例无效,1例死亡。结论:早预防、早治疗、早控制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作者:周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椎骨骨折14例手术后护理体会

    腰椎骨折是骨外科的常见病,其大多数由于间接暴力引起,临床表现为受伤腰椎疼痛,局部后突畸形,常合并脊髓损伤,造成截瘫,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下肢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所以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冷观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施小墨先生新“对药”浅析

    对药又称药对,系用相承或是相反的药物组成,目的为增强疗效或是减轻其毒副作用。施小墨先生在施氏对药的基础之上根据多年临床形成以“脾胃”为中心治疗的新对药。

    作者:姜伟;白素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