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临床观察

王洋;杨连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返回抑制, SOA, 时间进程
摘要:目的:本项研究试图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存在返回抑制(IOR),以及恐惧面孔是否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OR。方法:按照入组标准纳入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精神科2012年1月~2013年4月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与健康对照者10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反应慢于正常人,正确率低于正常人,一旦出现返回抑制效应,其反应减慢的程度均大于正常人;健康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返回抑制现象,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缺陷,返回抑制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结论:①不同条件下健康对照组的平均反应时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反应时短。②对健康对照组而言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比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无此规律。③健康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返回抑制现象,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缺陷,返回抑制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④恐惧面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IOR的影响不显著,可能与被试数量有限有关,也可能与试验方式过于简单化有关。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加巴喷丁对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

    目的:评价单次剂量加巴喷丁对经腹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58例ASAⅠ~Ⅱ级择期硬膜外麻醉行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41~59岁)参加此次前瞻、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患者分别纳入加巴喷丁组或安慰剂组,每组29例,分别在麻醉前口服加巴喷丁1200mg或匹配的安慰剂。患者均接受丁丙诺啡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术前焦虑、术后疼痛、镇静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四点顺序量表、焦虑评分量表、Ramsay镇静评分量表进行评估。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较,加巴喷丁组术后疼痛(静态和动态)程度降低、丁丙诺啡总用量减少、第1次追加药物(PCA)时间延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焦虑度评分低(P<0.05)。其他观察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患者口服单次剂量的加巴喷丁1200mg能有效的缓解术后疼痛、减少丁丙诺啡的使用量、降低PONV的发生、缓解焦虑。

    作者:刘鹏;崔修德;李军;荆凤娥;刘有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胎膜早破孕妇的护理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原因及有效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46例胎膜早破的患者实施有效的观察和护理。结果:46例胎膜早破的孕妇,自然分娩32例,会阴侧切加胎头吸引的5例,剖腹产9例,胎儿成活率100%;新生儿苍白窒息0。结论:胎膜早破的护理有效。

    作者:曹英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腔前鼻孔层压法填塞对鼻腔深部出血的有效性

    目的:探讨前鼻孔层压法填塞治疗鼻腔深部出血的有效性。方法:将51例经鼻内镜证实为鼻腔深部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前鼻孔层压法填塞;B组:前鼻孔传统囊袋式填塞。根据填塞方法有效率、填塞次数、住院时间行组间T检验。结果:A组(30例):前鼻孔层压法填塞1~2次;填塞无效后1例行后鼻孔填塞1次,有效率96.7%(29/30),输血者1例,平均住院5~7d。B组(21例):前鼻孔传统囊袋式填塞1~3次,无效后8例行后鼻孔填塞1次,治愈21例,有效率61.9%(13/21),输血者3例,平均住院6~9d。结论:前鼻孔层压法填塞组与前鼻孔传统囊袋式填塞组,将住院天数及填塞次数行组间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填塞有效性行分类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鼻孔层压法填塞法其在有效率、减少填塞次数、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前鼻孔传统囊袋式填塞。

    作者:李莹;王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考察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CH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诊50例CHF患者,其中2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另25例患者采取舒适护理,设为舒适组。结果:舒适组有效率(92.0%)、满意度(96.0%)均高于对照组(80.0%,84.0%)。舒适组患者的心率及舒张压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间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明显提高CHF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就医满意度,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作者:黄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评价和认识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收集32例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为1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PaO2、PaCO2、PH)及呼吸频率(RR)、心率(HR)。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aO2、PaCO2、PH、RR、HR均有所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较对照组低。这一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为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提供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武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析孕妇孕期的饮食营养与健康保健

    目的:分析孕妇在怀孕期间的饮食营养对于孕妇、胎儿有何影响。方法:在自愿前提下,选取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孕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给予干预组孕妇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指导。结果:从两组孕妇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上看,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发现,给予孕妇进行合理的饮食干预,指导其通过饮食摄取相应的营养,对于孕妇在怀孕期间的健康保健而言,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

    作者:田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提出校正措施。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集的128份正常血液标本分为未溶血血清标本和人工制成溶血血清标本,分别测定2组TP、AST、、K+、CK、ALB等生化学指标及Hb浓度。结果:观察组在TP、AST、CK、K+、LDH、TG、TCHO等项目测定值均高于未溶血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时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血清Hb浓度的升高, K+LDH和CK等生化指标项目也会随之升高,可以看出血清Hb浓度变化值与3个指标溶血变化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溶血会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准确性产生影响,且与血清Hb浓度有关联。利用血清Hb浓度参与校正生化项目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飞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社区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社区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临床资料,给予选取的病人适当的社区护理,观察分析实行该护理的情况。结果:40例采取社区护理的病人1年期间,有29例不需进行输液治疗,11例从每年3~4次减至每年1~2次。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采取社区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病人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一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手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42只眼)翼状胬肉行广泛手术切除后,采用羊膜移植进行结膜重建。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经过术前、术后的合理化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经过合理护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时期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思考

    档案管理向来是医院日常运行管理控制的重要部分,人事档案管理作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点,一直是医院实现内部管理现代化、实现人才培养与内部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与突破口。本文结合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特点,从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及人才创新培养、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灵活运用、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

    作者:房云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社区中医护理工作的体会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级县市中医院亦逐步壮大,客观上要求护理工作更加完善与规范,以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但由于基层中医院种种局限性,制约了护理工作的开展。如何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下,加强管理,更好的实现中医护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是每一个护理工作管理者的主要任务。笔者从日常工作体会,总结社区中医护理工作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疱疹性咽峡炎病因及诊治

    疱疹性咽峡炎是高发于儿童的特殊的发热类疾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近几年夏秋季节呈现高发趋势,由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临床以口腔后部的成簇小水疱为特征,伴随症状多见为发热、咽痛、四肢酸痛、拒食。病程1周左右。

    作者:王娇娜;刘吉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体重增长的管理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经营养门诊治疗后孕期体重增长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166例,对GDM组实施饮食治疗,记录孕前体重、BMI和孕期体重增长。结果:按美国IOM标准,GDM患者孕期体重增长达标占40%,低增长的占20%,超增长的占40%。结论:GDM患者孕期体重增长不达标比例大,仍需加强管理。

    作者:钟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支气管哮喘护理经验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护理,探讨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在基础护理及专业护理外,加强了病因护理和心理护理,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恢复健康。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普通护理和特殊护理,比较了二者所产生的不同的效果。结果:通过全方位的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做到了防治结合,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也直接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和效果。结论:支气管哮喘除了基础护理、治疗护理外,还要结合病因护理、心理护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复发率,尽早地恢复健康。

    作者:漆莉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 G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G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35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她们的血清检验结果分为三组:异位妊娠组(75例)、葡萄胎组(37例)、绒癌组(23例),选择同期35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对四组妇女皆采取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G的效果,并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异位妊娠、葡萄胎及绒癌的检测值上都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检测值也会增加,同时显示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的特异度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检测妇女血清HCG的效果而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的检测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其属于一种有着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值得相关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永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

    目的:通过对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制定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对策。方法:针对我院在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所经历的420例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部对风险事件的风险程度评定结果,探讨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从中总结规律,找到风险事件处理方法和对策,调查时统一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将相关的风险事件登记下来,并将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结果:针对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病情观察不及时、给药错误、静脉留置针问题等,也是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在所有风险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3%、11%、9%,三类风险所占到的比例达33%以上,在众多护理风险事件中,主要以直接风险事件为主,比例为80%以上;另外,临床风险事件多发生于外科、内科和产科,其比例约占全院比例的60%,而关于风险事件的时间变化规律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探讨。结论: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要以病情观察、给药问题以及静脉留置针问题为管理重点,同时,要求所有护理人员要增强风险意识,全面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作者:包英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年患者,对患者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效果进行相应的观察。结果:有34例患者护理显效,21例患者护理有效,3例患者护理无效。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年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能够减轻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作者:刘红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总结1例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针对此例患者生命体征及各器官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针对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只有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卢泓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局部注射亚甲蓝增加术后排便困难风险的探讨

    目的:观察肛门疾病术后局部注射亚甲蓝对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0例肛门病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两组病例术后排便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的病例术后排便困难4例,占1.41%;观察组的病例术后排便困难38例,占10.9%(P<0.05)。结论:肛肠疾病术后局部注射亚甲蓝可增加术后排便风险。

    作者:胡丹;任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肿瘤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整体护理干预

    目的:对肿瘤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整体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使患者明确进行CT模拟定位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体位摆放的配合度,使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得到有效的减少,提高定位的精确度。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患者肿瘤进行CT模拟定位同时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在进行CT模拟定位时,对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为实施治疗计划设计、剂量分布提供更高的定位精确度和更多的图像信息,从而有效降低靶中心和治疗中心误差,使定位的精确度获得有效提高。结论:对肿瘤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整体护理,能够保证肿瘤定位的精确性,保证治疗计划设计以及治疗计划实施的顺利进行。

    作者:杜巧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