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措施分析

陈飞龙

关键词:溶血, 生化检验, 纠正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提出校正措施。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集的128份正常血液标本分为未溶血血清标本和人工制成溶血血清标本,分别测定2组TP、AST、、K+、CK、ALB等生化学指标及Hb浓度。结果:观察组在TP、AST、CK、K+、LDH、TG、TCHO等项目测定值均高于未溶血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时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血清Hb浓度的升高, K+LDH和CK等生化指标项目也会随之升高,可以看出血清Hb浓度变化值与3个指标溶血变化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溶血会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准确性产生影响,且与血清Hb浓度有关联。利用血清Hb浓度参与校正生化项目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椎骨骨折14例手术后护理体会

    腰椎骨折是骨外科的常见病,其大多数由于间接暴力引起,临床表现为受伤腰椎疼痛,局部后突畸形,常合并脊髓损伤,造成截瘫,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下肢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所以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冷观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4例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月期间就诊的48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以及恢复情况进行实时观察。结果: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诸多优点,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胼胝体损伤的MRI诊断对于脑外伤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探讨胼胝体损伤MRI表现对确诊脑外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胼胝体损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分析其相关MR表现。结果:胼胝体损伤。结论:MRI检查对于胼胝体损伤较为敏感,有独特的优越性,对病变分期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马茜;苗红;赵新光;张洪峰;裴中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临床用药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目的:建立儿童临床用药风险防范措施,监管儿科医生的用药行为,保证儿童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完善相关流程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儿童临床用药风险防范体系,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童临床用药的风险意识。结论:儿童临床用药风险防范措施的建立和贯彻执行,对于降低儿童临床用药的风险,保证儿童临床用药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张桐玉;范立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与妇康片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与妇康片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34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和妇康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结果:米非司酮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为(19.25±4.73)h,完全止血时间为(30.57±9.75)h,均小于妇康片组患者的控制出血时间(28.28±7.44)h 和完全止血时间为(43.89±13.45)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康片和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止血效果优于妇康片。

    作者:韩颖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中超声检查的价值

    目的:和分析甲状腺结节钙化诊断过程中超声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将3年时间在我院进行超声诊断的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主要是利用超声波来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良性和恶性以及出现结节钙化或者结节砂粒样钙化所占的比重。结果:通过超生检测发现患者中有62.98%患者出现甲状腺癌变,24.82%的患者出现钙化和砂粒状钙的症状,患者的乳头状钙化或呈沙粒样钙化的比率分别达到了65.58%和25.94%。患者的结节呈良性通过超声检测发现甲状腺无钙化现象,其中出现钙化或者是呈沙样钙化的比率分别只达到了29.13%及2.01%。通过对男性组的检测发现,患者的结节出现钙化和沙样钙化的比重分别为32.3%和5.39%,但是在女性组出现相应的钙化比率分别达到了33.98%和4.78%,由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对比发现,两者出现钙化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因此患者的结节出现钙化和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结论:通过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后显示,超生检测具有显著的效果,而且对于识别患者结节的恶性和良性也有很大的帮助,患者的结节的钙化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有效的依据,而且这种检测方法对于引发甲状腺癌的几率比较低,因此超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及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了2009年4月~2012年9月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治疗后从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心电图、中医证候等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中医证候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同时明显减少了心绞痛发作次数、速效扩冠药物的使用等,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符以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D-二聚体和血栓弹力图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变化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D-二聚体和血栓弹力图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变化。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麻醉之前、手术开始后2小时内、第一天、第三天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栓弹力图(TEG)的各项指标,另选取22例健康志愿者做对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K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R时间变短,角和MA变大,且CI延长,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的D-Dime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时,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血液处于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TE G的各项指标和D-二聚体是评定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发生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其中TE G的各项指标中和患者血液是否高凝有密切关系的是R值、角以及MA、CI等。

    作者:张振芳;崔泽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胆囊癌手术围术期护理

    胆囊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胆囊癌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话,会极大提高胆囊癌的治愈率,对于患者来说,除了肿瘤治疗外,还要做好疾病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与紧张心理,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科学的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加强患者与癌症抗争的能力。

    作者:邢艳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药品不良反应补偿体系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目前的不良反应补偿体系的建设情况。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我国现行的药品不良反应补偿体系。结果:我国现有的不良反应体系主要为司法救济制度,这种制度尚不能有限的解决药品不良反应的赔偿纠纷问题。结论:应通过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的社会救济制度来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补偿体系,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使制药企业能够专注于药品质量的改善和新药的研发。

    作者:王素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到我院治疗的4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疝环重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的病患使用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更加有效,值得在治疗上推广。

    作者:钱正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产科开展电子病历的体会

    目的:加强产科病历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实现无纸化。方法:按医院总方针,全体动员、培训、落实,持续改正。结果:2个月产科全面实施电子历。结论:电子病历开展困难可以克服,电子病历优点:电子医嘱、病历清晰,减少人为差错发生。节省护士重过医嘱,提高工作效。无纸化省钱、环保。

    作者:吴秀娥;周惠欢;席军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考察综合心理治疗措施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以及提高其社会适应力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近年来笔者参与的78例恢复期患者,对采取综合心理治疗措施,对其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治疗后(0.5年、1年)BPR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有效37例,无效3例,有效率92.5%,复发率10.0%(4例)。结论:综合心理疗法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恢复期,从而尽早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并积极避免疾病的复发,从而摆脱疾病的困扰,尽早实现正常的社会生活。

    作者:何凤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杞菊地黄汤新用途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伴术后严重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术后严重感染患者的护理要求及方式,同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术后严重感染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传统西医治疗辅以加减杞菊地黄汤),通过病情观察、强化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以及血糖的护理与监测等方式支持和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综合护理,患者血糖得到控制,治疗时间大大缩短时治疗。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和中西医巧妙结合是保证肾结石伴糖尿病术后严重感染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李静;胡剑英;何小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漫谈穴位敏化

    现代的多方位研究提示:穴位的功能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生理状态下以“沉寂”为主,活动微弱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在病理状态下则具有和生理状态完全不同的特征,穴区反映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功能大大加强,其面积的大小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一特征称为穴位的敏化[1-2],这种“敏化”是穴位反映疾病的具体体现,也是指导临床选穴和提高临床疗效的核心。其关键在于与病理相关,与机体的疾病过程相关,即敏化态的穴位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映部位,穴位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的变化是其本质属性之一。

    作者:王芳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锁定加压钢板联合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锁骨骨折骨不愈合24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锁骨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8月~2012年8月24例锁骨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的疗效。结果: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不连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3例遗留不同程度肩关节功能障碍。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锁骨骨折骨不愈合,骨折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锁骨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理想方法。

    作者:管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诊断分析与处理

    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糖尿病史、切口类型和肥胖与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24例脂肪液化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结论:重视引起导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进行及时治疗,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有利于减少此种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淑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心理科门诊失眠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对临床心理科门诊失眠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相关性临床对比研究。方法:将70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失眠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睡眠正常者(3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两组进行评价,然后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多数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心理科门诊失眠患者较睡眠正常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强迫症状、精神病性等症状。

    作者:戎伟;万承龙;朱翠珍;夏晓慧;桂瑰;李江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行局部麻醉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局部麻醉,观察组则给予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辅助局部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MAP及HR,以及并发症情况和镇静效果、遗忘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的MAP及HR较麻醉前均有所下降,但属于正常范围内,两组各时间点MAP及HR比较无显著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χ2=8.3333,P=0.0039),观察组术中对牵引探查感觉不适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χ2=31.8687,P=0.0000);观察组的镇静效果、遗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熊云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接受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9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硝苯地平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左室肥厚(LVH)、心动超声以及心电图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也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来说,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方案有利于血压的有效控制,并可逆转左室肥厚,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董建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