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心理科门诊失眠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戎伟;万承龙;朱翠珍;夏晓慧;桂瑰;李江波

关键词:临床心理科门诊, 失眠患者, 心理状况, 临床对比
摘要:目的:对临床心理科门诊失眠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相关性临床对比研究。方法:将70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失眠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睡眠正常者(3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两组进行评价,然后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多数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心理科门诊失眠患者较睡眠正常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强迫症状、精神病性等症状。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营养泵持续恒温喂养对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本文首先分析了脑卒患者易患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防御肺部感染的措施。方法:对脑卒患者肺部感染的病人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条件包括住院时间、卒中类型、年龄等与死亡率相关联的各方面。并以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比较发现肺部感染率具有显著差异。同时脑卒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年龄之间也具有显著地差异。结论: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的提高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类型、住院时间的增加、以及年龄的增长有关。同时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会大大提高患者死亡率。

    作者:艾华;锋华;毛金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依那普利联合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与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住院的87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使用依那普利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的治疗组45例患者,同时与单独使用依那普利治疗的对照组4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71.43%。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和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明显优于单用依那普利治疗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安丰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轻度认知障碍患者40例(观察组),正常对照组40例(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液中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高Hcy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钱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肌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孟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分析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护理的方法和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干预,对患者的心理、服药、运动、饮食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后,纠正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对老年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一系列的社区干预,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作者:马巧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个性化护理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将96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的全过程,有利于术后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院诊;胡月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临床早期肺癌的应用

    目的:对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临床早期肺癌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160例在本院接受早期肺癌治疗的患者,其中,82例按照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VATS组,78例按照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OT组。将两组的淋巴清扫组数、手术持续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ATS组(P<0.05)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OT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在临床早期肺癌的治疗中具有创口小、痛苦程度低、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各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杨毅;吴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对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45例患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有40例患者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7.8%。结论: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出现感染的情况,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

    作者:金风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特色护理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实施体会

    目的:探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中医特色护理的实施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间妇产科产妇300例,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中医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结果:中医组产妇临床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生产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产妇满意率明显高常规组(P<0.05),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妇产科优质护理中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率,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金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流程管理在安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安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本科接受输液未实施流程管理的病人1072例为常规组,2012年5月~2013年4月实行流程管理进行静脉输液的病人1078例为试验组。检测各组病人的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流程管理实施后,病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实施流程管理可有效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何霁;黄秋鹏;庞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39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7例比较满意,6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8%,观察组44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5例比较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27例患者疾病掌握程度较好,6例掌握一般,7例掌握较差,观察组40例患者疾病掌握程度较好,8例掌握一般,2例掌握较差。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掌握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躯体功能以及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中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原辩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椎骨骨折14例手术后护理体会

    腰椎骨折是骨外科的常见病,其大多数由于间接暴力引起,临床表现为受伤腰椎疼痛,局部后突畸形,常合并脊髓损伤,造成截瘫,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下肢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所以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冷观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BPM红外光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158例临床观察

    目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就是过去临床说的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具有症状不典型、发病率高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的教科书取消了“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1],但因为宫颈糜烂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很大关系,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所以,应用新技术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我院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158名25~49周岁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已婚妇女进行BPM红外光治疗,并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1次治愈147名,治愈率为93.0%,2次治愈11名,2次治愈率100%,总治愈率100%。结论:BPM红外光微波治疗仪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疗效明显、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靳夏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道炎的几种中草药介绍与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治疗阴道炎的几种中草药的来源,植物特征及治疗阴道炎的常用方法。

    作者:何建伟;谌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

    胫骨开放性骨折是常发生的外伤骨折情况之一,车祸及跌倒碰撞等可能对胫骨产生激烈的创伤的情况均可引起胫骨开放性骨折[1]。本文以79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及膝踝关节恢复状况,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江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感染科护理操作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感染科护理操作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针对性的防护提供方向。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患者380例,总结相关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管理控制,统计采取相关风险管理措施前后的危险情况事件发生起数。结果:交叉感染、针刺伤、不当处理消毒液、肺部感染等因素威胁着医护人员的安全,采取措施后,常见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采取措施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感染科护理中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有效减少护理行中的感染风险,可保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作者:林琴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品管圈在缩短急诊儿科候诊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优化急诊儿科就诊流程,缩短急诊儿科候诊时间,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方面的可行性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对急诊儿科就诊候诊时间较长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患儿的候诊时间分别为88.20±4.76分钟、37.10±3.16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0,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充分发挥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患者的就诊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姬宇;冯小华;刘珉;黄丽娟;计玲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冠心病监护病房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冠心病监护病房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监护病房收治的7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护理的7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风险管理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2%,P<0.05,风险管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监护病房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餠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

    目的:通过对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制定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对策。方法:针对我院在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所经历的420例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部对风险事件的风险程度评定结果,探讨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从中总结规律,找到风险事件处理方法和对策,调查时统一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将相关的风险事件登记下来,并将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结果:针对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病情观察不及时、给药错误、静脉留置针问题等,也是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在所有风险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3%、11%、9%,三类风险所占到的比例达33%以上,在众多护理风险事件中,主要以直接风险事件为主,比例为80%以上;另外,临床风险事件多发生于外科、内科和产科,其比例约占全院比例的60%,而关于风险事件的时间变化规律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探讨。结论: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要以病情观察、给药问题以及静脉留置针问题为管理重点,同时,要求所有护理人员要增强风险意识,全面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作者:包英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肿瘤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整体护理干预

    目的:对肿瘤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整体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使患者明确进行CT模拟定位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体位摆放的配合度,使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得到有效的减少,提高定位的精确度。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患者肿瘤进行CT模拟定位同时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在进行CT模拟定位时,对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为实施治疗计划设计、剂量分布提供更高的定位精确度和更多的图像信息,从而有效降低靶中心和治疗中心误差,使定位的精确度获得有效提高。结论:对肿瘤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整体护理,能够保证肿瘤定位的精确性,保证治疗计划设计以及治疗计划实施的顺利进行。

    作者:杜巧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